浅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作者: 张习万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高中的学习状况,很多中学都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分层教学更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英语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是由于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文章对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顺利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6-0098-06
一、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最后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而分层教学的出现,就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更有效的变革。而对初中生而言,英语的学习重点就是要不断地提升英语的综合素质能力,而初中英语的学习,更是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情况,因此,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
二、 分层教学法概述
(一)分层教学法内涵
分层教学法的针对性较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水平上,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补充,以减少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智能差异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首先提出了智力差异的概念,根据他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九种能力,但九种能力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而体现出每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智能差异理论是分层教学的基本原理,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优点。
2. 成功教育理论
分层教学是“成功教育”的前提,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3. 因材施教理论
《论语》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认为人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智力上,在学风上也是如此,比如“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得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
4.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法,它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由师生共同努力,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这种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即教师是促进和协助学生学习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教会的知识转化为教化,这就是分层教学的重要思想。
三、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既能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又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分层教学正是顺应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层次教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自身的需要,极大地改善了教学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被动,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将学生按英语能力进行分级,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分层教学是将英语基础相近、个性相近的同学分为一级,在同一个小组当中,学生会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出小组合作的意识,更好地对各项知识进行掌握,从而解决问题,当有不会的语法、单词时,学生还会互相询问,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对学生的兴趣、性格、智力、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按照他们的实力进行分类,然后在不同的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化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并积极地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英语学习,不断地对课程进行优化,由于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也会有所不同,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给予班级中的每一个阶层以最大的关注,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定的提高;英语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但在实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让等级较高的学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四、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足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学习能力等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把握学生的阅读特征,制订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太过落后,许多老师以为自己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根据教学目的来制订教学计划,这就使得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对一些学生的了解程度不足,使得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综合英语素质不高
当前,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他们自身也没有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能集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使得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不够充分,难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而这些问题,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变得越来越差。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缺少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不断下降。
(三)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英语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积累,但是,在应试观念的作用下,英语的学习效果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急于求成,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把考试的结果视为确定学生学习能力、英语能力、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英语素质能力的提高将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英语教学中的舍本逐末。另外,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淀,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是,在“应试”的观念下,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以高考分数为主要,或者说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忽视了英语教学的初衷,导致学生并不能切实地掌握一门语言,而是学会了一种应对考试的能力,从而使得英语教学中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明显倾向,这与“质量上乘”的教育思想相违背。长此以往,学生的潜力可能会消耗殆尽,导致他们对后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对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下滑。
(四)英语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英语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但许多地方的老师还是采用了“听课”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但无法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全篇阅读中,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学习。
(五)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和“学”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老师使用的是旧的观念和老的方法,老师们只是片面地灌输和讲解,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多教师出于对学生学习负责任考虑,会通过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巩固课上教学的内容,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阶段,且单词背诵、语法学习本身就有一些枯燥,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进而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当然,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径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分层教学观念
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绩。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摆脱“题海战术”。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的阅读和学习。在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建立层次分明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分层教学观念。此外,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把英语学好,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有利的,还能够为学生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做到对教学对象的分层,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划分标准,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首先,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试成绩、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其次,要合理划分等级,因为分层太多,会加重老师的负担,让老师难以应对各种问题,同时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通常,可以将学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能独立地学习,并且对英语很感兴趣;乙级的学生在班级中属于中等水平,能按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丙级学生的学业表现不佳,完成任务较慢,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其学业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评估,并对他们的学业水平进行分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地跟随老师的思路,提高了学业水平,老师就会把他们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教师要防止分层伤害学生的自尊,特别是丙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分层教学,防止他们由于自身水平较低而产生自卑感。其次是学生的分层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制订合理的英语水平、变化的目标和动态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
(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们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可能不同,所以英语素质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比如,在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Welcome to China!》课程中,老师就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乙级以上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让他们模拟与外国友人的对话。如果是甲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深化他们的教学目标,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语法,同时,还可以对他们开设一些开放式的话题,让他们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身上,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就教材内阅读要点进行讨论。对丙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先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并能够简单地组成句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紧紧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对教材的内容做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