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与指导
作者: 曾毅薪摘 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阶段。科学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活动方式。当前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存在一定问题,文章从深度学习视角探索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策略,设计高质量的科学区域活动,进而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创性策略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幼儿园中开展科学区域活动的创造性策略,这对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深度学习;科学区域活动;幼儿园;开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0-0155-06
一、 引言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其认知和智力发展。幼儿园的科学区是一个有机融合了游戏、探究、探索等元素的区域,通过这个区域,幼儿可以通过实物、现象、情境等方式进行感知,从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探究在幼儿阶段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地探索生命中的各种现象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然而幼儿园的深度学习开展情况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开创策略,以期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研究将深度学习作为指导幼儿园开展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理论,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关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开展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支持性策略。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深度学习的探究,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与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进而推进幼儿的长期发展。
二、 概念
(一)科学区概念及发展
科学区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供幼儿感知、探究、理解科学常识或科学现象的区域;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引导幼儿科学探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区是幼儿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对幼儿的科学素养、科学认知和科学兴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科学区的兴起和发展主要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杜威的思想相关。20世纪初,杜威在《儿童与教育》中提出了“社区”的概念,即以学校为社区,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社区中的各种活动。杜威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启发了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科学区的创设和发展。如今科学区逐渐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向学生主导型转变,提供真实环境、允许幼儿自由探究并能体现幼儿自我表达,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科学认知和实践探究,还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科学区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深度学习模式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二)幼儿园深度学习概念
幼儿园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旨在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将幼儿视为有能力和潜力的学习者,更加重视以幼儿为本体的学习方式。幼儿园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些目标和深度学习科学区创设目标相互衔接以促进幼儿园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幼儿园科学区的创设中,深度学习的应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三、 深度学习与幼儿园科学活动区域的有机融合
(一)深度学习的指导意义
幼儿深度学习指的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段时间内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在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使用高阶思维,对已有经验进行迁移,从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幼儿的深层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侧重于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激励和保持正向情感。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尽管在学习目标、动机、方法和结果上,深度学习与浅度学习存在根本上的差异,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相应而不是相对的关系,幼儿的浅度学习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深层学习则是对儿童浅度学习的一种提升。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把积极的情绪作为驱动因素,把动手制作作为基础,把同伴合作作为支持。以评估反思为主线,进行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儿童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促进自主学习和互动式学习。
(二)科学活动区域的实践意义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第一站,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能够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其认知和智力发展。幼儿园的科学区是一个有机融合了游戏、探究、探索等元素的区域,通过这个区域,幼儿可以通过实物、现象、情境等方式进行感知,从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维能力发展。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探究在幼儿阶段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积极地探索生命中的各种现象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科学区作为幼儿园中的重要活动区之一,其任务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富有发展性的科学学习环境,帮助幼儿探索科学奥秘并培养科学素养。
四、 科学区深度学习创设路径
(一)科学区深度学习创设原则
在创建科学区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幼儿在感知科学、探究科学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活动和体验是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和激励。科学区域活动应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需求,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自己参与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
2. 探究性原则
为了促进幼儿在科学区中的深度学习,在科学区中应该选取适宜的教具和表现形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感知科学知识。材料投放上,加强科学活动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从具体的活动中去探索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和科学素养,进而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观察能力。
3. 针对性原则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科学区活动更注重幼儿自主交流和合作。在科学区活动指导中,应该是有针对性地建立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对材料探究的专注,与同伴、教师沟通的技能。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提供、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应围绕预设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贴近他们认知水平的任务和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综合性原则
在幼儿园科学区的活动设计与指导中,教师应该以激发幼儿兴趣、保障幼儿自主和互动、引导幼儿探究和发现的方式,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中,从而实现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科学区域活动应将多种教育资源进行融合,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如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
(二)科学区域深度学习创设路径
1. 科学区域活动内容
在设计科学区域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注重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尊重个性差异。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收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多源数据,如语音、视频、记录单、作品等“痕迹”,建立个性化的活动内容,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学习状态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让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学习探究过程中来。针对幼儿园内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生理差异,适时地制订出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教学活动。为保证幼儿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科学区融入多样的学习场景,如“探索科学区”“科学手工”等,针对不同科学区的创设实践效果,实时跟踪、记录和观察,及时调节和改善教学活动的实施,确保科学区创设效果的最大化。
科学区域活动内容是整个区域活动的基础,也是活动得以完整实现的具体体现,科学区域活动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在对科学区域活动内容进行设计时,要掌握好幼儿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年龄上的差别。即在小、中、大班的幼儿年龄上存在差别,所能理解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活动内容设计中要考虑年龄分层,主要考虑活动材料的难易程度。第二,同年龄段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性格也有所差异,因此活动内容设计应注重丰富性,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维度对活动内容进行展现。
2. 科学区域活动方式
深度学习下的区域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通过合作等方式来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区域活动方式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因为每个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都不同。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科学区域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科学区域活动方式要注重实践操作,因为科学教育的本质是实践,在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幼儿了解科学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区域活动方式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和探究科学规律。科学区域活动方式是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实践操作,注重探究性学习,让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因此,活动方式的体现要注重多趣味性、高完整性以及沉浸式体验。活动方式的设计可以结合合作闯关游戏,让幼儿了解活动内容的同时,尊重幼儿的行为特点,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幼儿分阶段参与,以此体验合作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等高完整度的沉浸式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科学区域活动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方式,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增强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
3. 科学区域活动过程
科学区域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教师的跟踪和指导,应着重注意活动的安全性、幼儿的参与度、幼儿的行为情绪等。幼儿科学区域的活动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和器具,以保证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要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提高科学素养。需要重视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幼儿科学思维,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创设多元化的活动过程。
4. 科学区域活动评价
为了更好地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完成科学活动目标,在开展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设置不同方式检验活动成果,以期活动能更被幼儿所用,在实施过程中深度学习的效果评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1)对幼儿的认知成长进行评价。通过评估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需求,并且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幼儿对科学领域的兴趣爱好。
(2)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过程的评估中,也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例如对教学场地、实验器材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
(3)对幼儿智力发展和创造力提升的影响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掘幼儿在各个科学领域中的潜能,提高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 深度学习科学区创设指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