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作者: 黄廷章

作者简介:黄廷章(1984~),男,汉族,贵州罗甸人,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摆落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小学是学生认知体育学科、了解体育学科概念的时期,因此,小学体育的成功实施,将会影响学生未来对体育的兴趣。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推动一件事的最大力量都来自兴趣。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提升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参与体育学习。目前,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是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停止自己的学习,要继续吸收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的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2-0104-06

新课改深入延展视域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备受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重视与关注。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优质、高效、创新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而且能够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极为关键。这项工作不仅能够有助于精准全面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体育课程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发展特征是十分活泼好动,兴趣很强,所以他们容易对某种或某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为之付出努力,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是一个很大的驱动力。

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在学习体育理论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不求甚解。在目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僵化的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体育技能的培养,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的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真正地向体育运动转化。

二、小学体育课程中学生自我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使其再一次认识体育学科,理解它的益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状况。

兴趣应该从幼儿开始培养,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对新奇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在这一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们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将其转化为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推动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增强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进行任意一门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都要以学科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为依据,对他们进行教育,比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体育教学也不能免俗,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运用温和的说话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获得学生的信赖与热爱。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体育教师来完成。

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有可能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教师进行交流。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从而对学生的现实状况和他们心中的真正想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再来制订一个合理的教育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合适的体育训练,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导,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所有的教育都要以兴趣为中心进行。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那么就可以构建出有效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善学生的体质

在课堂上进行“以情入理”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转变对体育课的喜爱,而且还可以使他们自己的体质得到提升,从而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如果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在教室里或者课间里看到他们锻炼身体的情况,从而有力地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应该说,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体质是决定其成绩的重要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持续地提升自己对身体素质的需求,并积极地为自己规划的运动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而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的体育训练中,改变原来的学习状况,以适应下一步的学习。依据教育目的进行体育教育,使其既能达到基本的学业需求,又能使其体质得到持续的提升,健康发展。

三、小学体育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即使在新课程改革普及的当今,我国的小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传统保守的问题。与文化课的学习相比,体育的课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在运动场上,跑、跳。但是,在大部分学生和教师眼中,体育课程仅仅是课间的一个扩展,也就是说,体育课就是游戏的过程,所以他们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深度学习体育知识。

这种潜意识会导致体育教师不能根据当地情况来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锻炼。这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行为。很多时候,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还不明白教师给他们讲了些什么。久而久之,这门课程就成为一具空壳,完全丧失了它本来的教育意义。

(二)体育教师队伍不够充实

在学生课程表中,体育课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正因为如此,小学通常不聘请过多体育教师,每位体育教师所要面对的都是学生、班级常常是个不大不小的数目。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上的就是体育,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等。而在体育课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特定的身体素质有明确的了解,从而为他们编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就和当前体育教师人数构成矛盾。由于每个人身体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保证每节课能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时间。

与此同时,在小学阶段,年级间也常常存在着很大差别,学生的发展也不均衡,以此为前提,体育教师教学难度大大提升,不能针对每个学生都编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造成体育课堂上的内容可能并不适用于部分同学。因此,部分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还不是很好,并且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学生而言,增强身体素质会带来一定困难。

(三)小学体育不受重视

在新时代的教育与教学创新新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仍然受到传统的“考试”观念的约束和约束。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素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但受“升学率”的制约,文化课依旧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

例如,在目前小学体育的日常教学实践中,部分体育教师在授课结束后,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做操、跑跑步,或是进行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和教学目标的自由活动。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不能使其真正地起到积极的效果。

另外,在部分小学中,也经常会发生文化课占用体育与卫生课时和学习时间等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此外,有些学生家长本身非常重视自己的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成果,他们并不会去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各种体育兴趣和体育活动训练当中。

(四)小学体育课程的设计缺乏创意

在目前阶段,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具体情况来说,有部分体育教师没有能够在体育课程设计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规划与改进。这样的状况所造成的负面效果,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制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化、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没有对目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志和学习需求,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往往会产生一种“走过场”的错误观念。在有关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中,没有将学生本身的利益和注意力完全地反映出来,从而造成了整体的体育教育水平和力度的下降。

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师应提升自身体育教育综合素质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如果要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上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愿望进行提高,那么,提高自身体育教育整体质量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整个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实践中,体育教师肯定是处于教育的主体,而且还担负着各种优质体育活动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其教育综合素养会对整体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重要的作用,还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造成直接的影响。

以此为基础,要想对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整体素养进行整体提升,首先,各个学校应该在对体育教师引进与招聘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督,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师招聘的标准。要彻底克服和消除唯学历主义和唯经验主义,要根据每个体育教师的个人的教育和教学的整体素质,进行严格的、细致的检查和考试。然后才可以招募和引入一批既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的体育老师。

其次,各个小学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体育师资队伍进行高质量的职业训练,并进行详细而彻底的测试。在每年、每学期,各个小学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或是让他们去参加一些专业的研讨和讲课,从而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思路,让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教育的整体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二)体育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形成良好师生互动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中,教师是完全的核心,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项内容与每个环节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学生却是处在一种比较消极的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通常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自然也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完全改变自己的身份,突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而在与此有关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转换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同时要对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与人格特征给予适当的尊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创新性、趣味化的教育方法,来营造出高质量的互动的教育环境与气氛,从而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交流的环境。

例如,在《乒乓球游戏》课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中国乒乓队员在奥运会、世乒赛和亚运会等重大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并播放中国乒乓队员在赛场上取得辉煌成绩的录像片段等。要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加篮球比赛的热情。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注重在课堂上的应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就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和坚韧的乒乓球精神,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互动,在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的时候,还能将道德教育进行很好地融入。

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爱国精神,他们对乒乓球这一项目有了更多的热爱。以此来激励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获得乒乓球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称号。毋庸置疑,在这样一种教育方式的作用下,体育教师可以在提高学生对运动的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运动学科的核心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