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黄晓琴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开展群文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核心素养和群文阅读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明确了它们的含义和特点,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几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水平和培养学生全面素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054-05
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时代要求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必然性,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的顺势之举。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文言文和现代文本的讲解与分析,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传统阅读教学可能只限于教科书或规定的文本,而群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其接触到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文本类型,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广度。此外,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真伪、挖掘信息背后深层含义的能力。通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学习不同文本的解读方法和文化意义,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维,这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 核心素养及群文阅读的概念辨析
(一)核心素养
2022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第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各类文本的表达意图,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第三,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应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第四,文化传承能力。学生应具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第五,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群文阅读
特级教师蒋军晶认为:“群文阅读,是指在语文课堂上,针对一个议题,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数量3~5篇不等),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倪文锦教授也指出:“群文的‘文’,并不只限于文章,而指的是文本。群文阅读即多文本阅读。”“群文不是多个文本的杂乱堆砌或简单相加,而是将具有(或能够建立)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的阅读整体。”
群文阅读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主题选取多篇文本,进而广泛涉猎、阅读多种类型、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的阅读方式。其强调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传统文化经典如古代典籍、史书、哲学著作等,来拓宽视野,提升修养,丰富思想。群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的人文素养,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能力。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群文阅读不仅限于学校教育,也可以在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其强调的是全面、多元的阅读,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艺术,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理解。
群文阅读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为语文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一方面,群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解读和理解文本,可以增加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群文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见解。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扩大对各种主题和观点的了解,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入思考。通过集体研究和讨论文本中的问题和观点,可以锻炼团队成员的分析、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群文阅读也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对某一特定主题或价值观形成共识。通过共同探索和理解文本,可以加深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从而增加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文本叠加层面,而是应该把握核心主题,精心选择文本素材,构造多个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若想通过群文阅读将琐碎、割裂的阅读知识进行清晰、完整的系统整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群文阅读的内在本质,学习其内核精神,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群文阅读体系。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同一个大主题下接触多样化的文本,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使学生能够突破传统阅读课堂的局限性,走向广阔的语文阅读天地。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个主题下不同体裁的文章,也可以选择同一种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还可以选择同一个作者的多个作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淀文化,丰富内涵,在扎实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拓展课外知识,实现博览群书、拓宽视野的目的。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新高考的模式下显得愈发重要,当中考、高中题型越来越灵活,知识涉及越来越广泛,学生就更加需要借助群文阅读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具体而言,群文阅读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各种类型的经典、名著和优秀作品。在初中语文阶段开展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本,不仅注重传统经典,还能涵盖当代流行文化、社会热点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广泛、深入的内容,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个人视野。与此同时,群文阅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偏向爱好。通过选择多篇适合学生年龄段和兴趣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思考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此外,群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群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锻炼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群文阅读通过多篇阅读文本同时进行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解读和自主思考,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和批判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实现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阅读方式、阅读技巧、阅读内容,最大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与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将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产生持续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同一主题下多篇文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从不同文本的写作风格、切入角度、思想内核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细节、主题、情感等要素,并且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自主探索,充分地进行自主思考,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这种积极的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字和语言风格。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学生会观察和学习到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技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敏锐度,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将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群文阅读的模式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主要提供高质量的多个阅读素材、对大体的阅读方向进行把控和推动阅读的整个流程进度以及适当实时地进行阅读结果评价反馈。教师借助此种方式真正实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掌舵阅读过程”的目的,让学生尽可能地自行完成整个阅读过程,自行探究而后得出个人结论,实现个人思维的建立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翁。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还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世界观。这将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综合素质
当代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群文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拓宽视野,增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首先,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最后,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对一些爱国主义诗歌以及革命先烈事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心中深深地埋下爱国爱党的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立足之地,构建群文阅读新体系
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新体系之前,必须先明确一点,群文阅读并不是随意地选取文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要跳脱出教材现有的框架和思维的束缚,去寻找在主题、思想、作者、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的多个文本,再从中选择衔接紧密、内容适量的几个文本按照一定的并列,或者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整合,以确保“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新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抓准多个文本之间的衔接点,进行有意义的整合,要勇于突破单元与单元之间、教材与教材之间、片段与整体之间的界限,寻找内在联系,坚决不能流于表面,做无用之功,更不能“换汤不换药”,走向形式主义的弊端。
例如,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闻体裁,第一课《消息二则》,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部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逐渐产生对新闻题材类文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学生补充全面的新闻文本,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认识新闻的结构及意义。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著名的现代网站上下载时事新闻报道,让学生在了解新闻热点话题的同时,产生对新闻体裁真切、深入的认知。通过对同体裁新闻文本的收集,教师可以以此形成一个系列群文文本阅读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形成自我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和重要事件追溯到几十年前的同类型新闻报道,尤其是当年《人民日报》上就南渡长江和横渡长江事件的其他报道,这样以新闻体裁为主线,以同一事件为副线,教师可以形成衔接紧密的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新闻阅读题材的特征,又可以让学生对新闻中的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多角度的认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