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助推小学美术教学高效开展的方法分析
作者: 段文静摘 要:小学美术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来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案。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也迎来新的改革契机,即如何高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合作学习模式以其设计简便、应用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而被美术教师所采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发来设计多元化的合作教学方案,以打造有活力的美术教学课堂。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美术;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2-0139-04
合作学习式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而言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方面小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储备有待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相互碰撞,以营造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反思批判的学习精神。因此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结合课本教材来从合作学习式教学方法、任务、形式方面寻找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一、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相互之间沟通,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
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学生的美术元素感知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够让每个小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促使其积极参与美术课堂互动活动、大胆说出自己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室在讲述“万花筒”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趣味拍照”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搜集生活中的“万花筒”。教师把每个学生的照片进行分享,并让学生相互之间彼此配合来结合视频教程进行折叠、裁减,以营造浓厚的美术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应在深挖美术课本教材基础之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教师让学生欣赏“黑与白”两种颜色带来的视觉美感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常见的“黑白”事物,并对比分析其与色彩绚丽画面之间的区别。有的小学生则快速地联想到“大熊猫”,其黑白外衣给人以憨态可掬、敦厚迷人的形象,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配合来创新思考黑白色彩的内在美感。
(二)有助于激活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持同步,即教师在讲述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意识的培养。在这方面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往往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言十分关键,其可以充分发挥出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势,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小学美术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教师要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让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互相监督、深度探索,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设计美术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遵循“组与组之间的同质竞争,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的理念,让每个小组成员能够以“小组”为集体,来科学定位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意识。例如: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前搜集相关美术学习素材”的学习任务时,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科学分工,并从不同领域、渠道来获取美术学习资源。进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美术审美素养。
(三)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术作品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其具体主要表现为可以给小学生呈现可观可感的作品,其抽象则表现在美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含义。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美术专业知识时,需要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更多元化的思维来观察、讨论、思考,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审美观。而由于小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相对有限,仅仅依靠学生个体的观赏与探索难以快速捕捉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美。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思维碰撞,充分体验不同学生的观点认识。同时根据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给学生创设讨论话题,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其创新创造精神。同样以《黑与白》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搜集生活中的黑白美术作品”学习任务,并让小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组间讨论,来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的审美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科学点评,以切实打造活力式美术教学课堂,有效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
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一)合作学习有助于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来设计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课题。而小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聚集、好奇”的心理,即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小学生快速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之中。同时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协作配合来营造出互动互信式学习环境。另外,教师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时,应为学生阐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目标以及具体操作流程,避免学生由于“组内成员的失误而相互埋怨,组与组之间竞争失败而士气消沉”等消极现象的出现。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集体活动式美术学习任务,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的其他小组成员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雕刻一件工艺品”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资料搜集”“雕刻品准备”“雕刻流程确定”等不同的工作,从而让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以实现互动交流、互信互助式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以提升其德育素养
小学美术学科作为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学科,其往往需要学生给予足够的学习重视,而不能仅仅把美术知识学习、美术作品欣赏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学习任务。即美术教师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在美术教学任务、方法和内容方面对小学生加以科学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班集体之中,并避免学生受到嘲笑、歧视等不良现象。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油画”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油画与国画之间的区别。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课外资料来对比分析油画与国画之间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并通过“光线、色彩、意境以及文化”方面的区别,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度思考分析。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以不同小组角色,来分别完成相应的美术学习任务,让学生彼此之间真正体会到每个小组成员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合作、团结、互助”的学习意识,以提升其德育素养、强化其美术审美能力。
(三)美术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学习途径,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小学美术知识的教学重在体会、难在创新,让小学生通过课内外美术知识来灵活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美术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课下交流,设计在线互动、合作探索式美术学习任务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一副以生活为主题的油画”学习任务,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相互之间彼此帮助、配合,以快速完成美术作品。教师也可以让小组成员首先各自完成一张美术作品,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先确定每个学生所擅长的领域,再确定如何共同完成一副美术画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意识。接着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来搜集相关的美术学习资源,以丰富其获取信息的渠道。
三、 合作学习模式、助推小学美术教学高效开展的方法
(一)实施美术小组学习与教师差异化教学相结合式混合教学模式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而言,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但同时教师应认识到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即教师应针对美术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缺乏的学生实施精准化教学。将这部分学生逐步融入班级学习的主体之中,再实施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以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师以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成就、动机、效果以及交往能力,来制定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深度思考式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美术学习目标。再对学习小组实施整体奖励,从而激活每个学习小组的整体合作意识,以切实帮助学生相互之间共同努力、同步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社交能力、适应能力,以促使其自身个性化审美意识的形成。
(二)因地制宜合理分组、互动交流视角,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中如何科学分组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应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来科学分组。因而教师应避免随机式分组,而应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互相帮助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述“色彩的冷与暖”时,可以在课前让每个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搜集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并与学生、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学生搜集的作品,来合理评估每个学生的实际美术学习基础,从而让教师在科学分组时能够有合理的依据。如针对学生搜集的作品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的合作小组,确保三个学生的美术审美意识、学习深度各不相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小组学生互相帮助的作用。
再如:教师结合课本教材学习目标来灵活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来发挥自身的美术想象力。而对合作学习小组而言,三个小组成员可以分别完成“美术作品搜集”“作品欣赏感悟”“生活中的美术冷暖元素发掘”的任务。待小组成员分别完成相应的美术学习任务之后,学习小组组长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冷暖色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进而让合作小组去分析“生活中火是红色的、海水是蓝色、冰是蓝白色”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审美意识。教师再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门神”“丁香花”以及手工艺品中所展现的冷暖色,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合作探究”式学习任务,来让学生选用适当的冷暖颜色去共同创作一幅当前季节的图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三)以美术学习任务驱动来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实际功效
适当的小学美术学习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完成美术知识探索,并有助于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充分激活组内成员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述“节奏的美感”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小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美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节奏感。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的美术教学任务来帮助学生去形象地体会美术中的节奏,即让学生分析体会一副美术作品如何通过节奏感来快速地把观赏者带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设计“搜集动态美术作品、分组进行深入讨论”并从学生搜集出的作品中评选出典型的“节奏画作”,以鼓励小学生深度学习。这样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先搜集相关的节奏作品,再从小组内部讨论开始来分析美术作品中存在几种美术要素,并尝试分析这几种美术元素的排列次序。从而让小学生分析、整理、归纳小组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帮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把握美术中的节奏感。
(四)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信心
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尤其是与小学生分析、讨论美术作品时,教师应避免消极的评价方式。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小学生美术学习成果,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自信心,并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一方面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实践探索美术知识时,其内心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以营造鼓励、赞扬式学习氛围。这对促进小学生合作学习效果而言意义重大,并能有效提升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打造互动互信式美术学习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来构建美术学习、评价平台,以更便捷、深入、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及时传递给每个学生,并鼓励学生以自评、他评以及互评的方式,来展开合作小组组内、组间的讨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五谷”作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联想自己已学的美术知识。即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五谷”作画中所涉及的其他美术专业素养。如有的小组根据不同谷物的形状联想到“美术的节奏感”、有的学生结合五谷作画联想谷物的线条美,从而为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可以鼓励学习小组创新思考,并大胆实施自己的想法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五谷”画作。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五谷画时,应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小学生的作品展示与自我评价。进而发现学生五谷画中的“闪光点”,并把每个学习小组的作品进行科学点评,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助推小学美术教学高效开展是提升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因而教师应从小学生独立性、社交能力以及兴趣点出发,合理设计课堂学习小组。并从合作学习的任务、方法、形式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入手,以打造互动式美术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芬.开展体验式教学,打造高效小学美术课堂[J].小学时代(奥妙),2020(8):80-81.
[2]李晓敏.创新模式,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