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区域游戏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作者: 周子琳作者简介:周子琳(1991~),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副园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既能丰富幼儿区域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幼儿的能力与素养,尤其是幼儿平衡能力,可以在户外区域游戏中弥补教学上缺失,兼顾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对户外区域游戏促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户外区域游戏;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8-0157-06
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基础阶段,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平衡能力是人在身体运动或静止状态下能够保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得以站立、行走和保持动作协调的重要保障。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尽管他们的年龄较小,缺少认知能力,但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是发展平衡力的开端及关键时期。另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要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和灵敏性作为动作的发展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发展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户外区域游戏属于幼儿体育活动的一个分支,多元化的户外区域游戏对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幼儿园要重视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引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多元化的户外区域游戏,在润物细无声中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一、平衡能力概述
平衡能力是指保持身体姿态的能力,尤其是当身体重心偏移时控制机体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这个控制过程反映了人体的众多器官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能力,受到身体的本体感受器中的视觉感受器的影响。通过实践证明,人体平衡力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静态平衡,即人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使身体某种特定姿势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倒立、站立、单脚支撑等;第二种是动态平衡,即人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比如,冰上舞蹈、游泳、蹦床等。
平衡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运动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才能防止跌倒、摔跤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平衡能力自婴儿诞生之日就开始发展,成年时期是发展的高峰期,到了老年时期后,平衡能力开始减弱、衰退。对幼儿时期的儿童来说,发展平衡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幼儿园及教师可以意识到发展平衡能力对幼儿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手段培养,不但可以使幼儿平衡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其平衡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户外区域游戏促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一)户外区域游戏能够为幼儿平衡能力的锻炼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由于幼儿的智力和心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他们不能清晰认知平衡能力锻炼的理论知识,幼儿教师也做不到像健身教练那样详细讲解平衡能力的锻炼步骤,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属性来讲,这种方式不切实际。通常情况下,幼儿教育教学包括室内教育和户外教育,受室内教学空间的限制,幼儿平衡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再加上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开展户外区域游戏已成定势。
从锻炼幼儿平衡能力的角度分析,户外区域游戏能够为幼儿平衡能力的锻炼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户外区域游戏的基础设施较为丰富,操场上设置的多种辅助器械有着不同的功能,通过幼儿教师的指引和示范,可规范幼儿使用基础设施的行为,确保幼儿参与类似的区域游戏时能够有较好的安全性。为了发挥户外区域游戏具有的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合理划分游戏小组,要求不同小组之间进行竞技类的游戏活动,目的在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户外区域游戏中。为了充分发挥户外区域游戏具有的优势作用,使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锻炼,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区域游戏中,并且在滑梯、自行上下台阶、跳跃沙地障碍等活动中勇敢地站立、尝试等,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幼儿平衡能力的机会。
(二)户外区域游戏能够为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多元的形式
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虽然以户外区域游戏为主,但也要适当进行室内教学。理论知识是培养幼儿平衡能力的基础,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及理解能力较低,单纯的理论讲解又过于枯燥,效果平平,所以幼儿教师要转变思路,将室内教学与户外区域游戏相结合,有助于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带到户外区域游戏当中,进一步丰富幼儿在平衡能力的培养形式,保证幼儿平衡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讲解平衡能力基础理论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开展,比如:教学图片、教学音频、教学视频等,将理论知识以直白、简单的方式进行呈现,目的在于让幼儿对平衡能力有简单的认识,以便在户外区域游戏中意识到参加区域游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平衡能力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与户外区域游戏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故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时,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渗透户外区域游戏当中。比如: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保持身体平衡的技巧,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呈现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阿宝练习功夫的视频,并问幼儿想不想学习阿宝保持平衡的武功,老师现在将“秘籍”传授给大家,包括降低重心、减慢速度、直立身体等,在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时,幼儿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示范利用蹲起动作锻炼降低身体重心的方法,通过“萝卜蹲”游戏调动幼儿积极性,使其在趣味性的游戏中练习蹲起,实现平衡能力的培养。另外,户外区域游戏过程中,为了保证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选择由特殊功能的教学工具,将其设置成不同的区域游戏,如:跳绳、呼啦圈、足球、踢球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平衡能力培养形式,而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培养目标。
(三)户外区域游戏能够为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个体因素的影响下,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存在显著的区别。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幼儿的学习状态、活动状态以及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幼儿平衡能力的锻炼、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幼儿照顾不周的情况,影响幼儿平衡能力的整体发展情况。
户外区域游戏是教师与幼儿直接接触的环节,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分析总结不同幼儿的平衡能力特点,通过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判断他们对游戏的喜爱程度,综合多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户外区域游戏实施方案,同时对幼儿不感兴趣的游戏进行加工或选择其他游戏替代。幼儿户外区域游戏虽然侧重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极为重要。现如今,幼儿区域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可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幼儿平衡能力发展是户外区域游戏的重点,对区域游戏的选择与设置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一致。而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所实施的,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真正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平衡能力现状及户外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平衡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平衡能力现状
对于幼儿阶段来说,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尤为关键,幼儿表现的行为和动作,如各种跑、跳、投、行走等都是平衡能力的体现,并且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户外区域游戏的设置初衷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动起来,不仅与指导用书中的有关要求相辅相成,而且可以发展幼儿平衡能力,让幼儿在多元化的区域游戏当中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仔细观察幼儿的走路状态不难发现,部分幼儿走直线时摇摇晃晃,步态不稳;如果前方有障碍,部分幼儿会立马摔倒;还有部分幼儿拿东西不稳;站在高处产生恐惧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失衡的表现。国外有关专家和研究者认为,造成幼儿平衡能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的无限溺爱,不舍得幼儿受伤,减少了幼儿走、跑、跳的机会,家长的这种保护方式只能让幼儿成为温室中的花朵,只要稍稍经历风雨,就会受到伤害。另外,多数家长过度关注幼儿智力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幼儿体能的发展,正因如此使得部分幼儿存在比较严重的动作发展障碍。幼儿园作为幼儿入学的敲门砖,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并发展幼儿平衡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在多元化的区域游戏中发展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素养,实现健康成长。
(二)户外区域游戏培养幼儿平衡能力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体育专职人员
尽管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户外区域游戏实现的,但依然需要体育专职人员保驾护航,原因在于平衡能力的发展关乎幼儿今后的成长,游戏过程中要有专人指导,避免出现幼儿平衡能力培养不科学、不规范等情况,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然而,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时,通常由班主任和副班教师带领,没有体育专职人员陪伴左右给予科学指导,导致幼儿平衡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2. 户外区域游戏针对性不强
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中,游戏设置目标是发展幼儿平衡能力,但从游戏的选择来看,没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以走、跑、跳、站立等基本动作为主,还有部分幼儿园会增加攀爬、篮球、足球等区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对平衡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差。如果户外区域游戏的针对性不强,就会与制定的教学目标相背而驰,违背了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初衷。
3. 户外区域游戏缺少创新
幼儿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户外区域游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发展平衡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心智。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开展户外区域游戏时缺少创新,没有引进或参考其他幼儿园的户外区域游戏形式,也没有挖掘适合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游戏。幼儿长期在金鸡独立、跳格子、走平衡木等户外区域游戏中会失去兴趣,参与度不高,进而影响游戏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 平衡器材使用不合理
户外区域游戏促幼儿平衡能力发展中,平衡类器材必不可少。从目前来看,幼儿园户外区域游戏中的常见平衡类器材有平衡木、荡桥、独轮车、四轮脚踏车、轮胎等,这些器材可有效提升和发展幼儿平衡能力。但部分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存在着平衡类器材使用不合理的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忽视器材的使用,这种情况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影响平衡力的提高。尽管教师使用平衡器材,但器材的选择比较简单,单纯使用绳子、平衡线等,还有个别教师选择平衡器材时忽视了幼儿的特点,在小班教学中就使用高跷、独轮车等高难度的器械,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容易受伤。平衡器材对户外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如果选择平衡器时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造成反作用,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
四、户外区域游戏促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平衡能力的认识
户外区域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固然重要,但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充分认识,了解平衡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户外区域游戏的顺利实施,赢得家长的支持。从教师层面来讲,要深入了解平衡能力及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年级层次、兴趣爱好和发展特征为基础选择科学、有针对性、趣味的户外区域游戏;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在培训中提高认识,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户外区域游戏过程中融会贯通,保证区域游戏的有序开展;加强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探讨开发适合幼儿的户外区域游戏,保证区域游戏的实时创新,用新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实现平衡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聘请经验丰富的体育专职人员。一方面协助幼儿教师开展户外区域游戏;另一方面保证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真正发挥户外区域游戏的价值。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需要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共同努力,邀请幼儿家长来园参加“发展幼儿平衡能力”主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向家长介绍并说明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家长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为其制作“平衡能力发展”小卡片,记录幼儿每次户外区域游戏中的点滴表现,定期发送给家长使其了解到幼儿平衡能力的变化及身体素质的提升,更加明确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幼儿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户外区域游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烈的比赛等使家长切实感受户外区域游戏带给幼儿的优势作用,主动参与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队伍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