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肖苗

摘 要:汉语言文学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而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为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将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以不同的意义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价值,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文章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教学意义;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18-05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其融合于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及时地进行自我教学理念的更新,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获得更加强烈、实际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体验,真正发挥汉语言文学的育人功能。

一、 汉语言文学的概念与教学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与概念

汉语言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中蕴藏着浓厚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化也在经历着变革与更新,其精华逐渐浓缩在了汉语言当中,并且形成了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该体系当中,不仅仅涵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包括了丰富的、多元的文化艺术形态。

(二)汉语言文学知识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价值

1. 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有效的策略展开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因为,汉语言文学知识包括丰富的体裁和内容,如古诗、文言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寓言、神话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认知不同情感。此外,在综合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当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地感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发展者,只有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引导,才能够真正将其培养成为强大的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在学习中,学生能够和文本内容产生情感的互通,从心理上认同文本的情节、作者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在汉语言文学知识内核精神的影响之下,学生还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古代的文人大多十分注重自己的内涵修养,并且会把自己的观点渗透于自己的创作当中,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关于汉语言文学的选文,从不同方面传播了正能量,如尊师重道、勤奋努力等。在教学中,重点为学生剖析教学的主题,将汉语言文学当中所承载的正能量为学生展现出来,并对学生展开熏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一)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汉语言知识的教与学时,必须要端正态度,给予汉语言文学充分的尊重。协助与促进则代表教师应当在充分地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让学生获得多元的发展。具体的做法为,在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协助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的重视度,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汉语言文学知识形成链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以及体会他人情感、想法的重要工具,语言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汉语言文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下而创立的,汉语言文学不仅仅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代表,同时还具有彰显我国语言文化、语言魅力的重要运用。在展开具体的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汉语言文学的形成规律,按照积累—互动—熏陶的模式为学生展开教学,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体系。首先,强调积累。积累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积累文章结构,语言材料。②积累语言形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③积累语言范例,如优美的诗文、戏曲片段等。其次,强调互动。语言的根本能力是交际,而只有在互动当中,语言才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交际功能。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去创设良好的互动的条件。最后,强调熏陶。单纯的理性分析方式,只能让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形,无法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神。利用熏陶带领学生感悟,在感悟中渗透感性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更加多元,学习的体验也会更加多元。

(三)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从课本内容出发,将文本作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让汉语言文学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感知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既要建设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港湾,也要具有随时将学生推走,让学生在大海中徜徉的能力。另外,在展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融入历史的精华。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庞大的数据当中,为学生选择最优的汉语言文学信息。第二,打破时空的界限,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语言意义形态,并从典型出发,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鼓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索,并把所探索到的、不同形态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收集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让学生去把握、控制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带领学生从机械化教学的枷锁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和文本对话、和教师交流、和同学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生成全新的想法,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具有积极性。

三、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要想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设计良好的教学流程、把控课堂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投入到学习中,保证课堂教学迅速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努力去改变传统的、强制的语文教学模式,学会站在生活的视域下,将教学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保证教育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用自然的状态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深层次地去探索、研究汉语言文学,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汉语言文学在生活当中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伤仲永》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渗透在教学当中。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学习工具书,自行地进行文章内容的翻译,读懂文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凝聚群体的智慧,共同完成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其次教师展开细致的讲解,并重点为学生展开文章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内涵,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说一说“仲永”的结局可能是什么。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和点拨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想一想自己生活当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列举一些类似的故事。在经过讨论之后,很多学生能够联系到自己身边的朋友,讲出自己朋友的故事:“我之前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老师和同学都夸他非常聪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是这么聪明的人,在长久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后,成绩也开始一落千丈……”这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对汉语言文学的探究,既能够充分地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又能够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到文本内容,以及传递的内涵与道理,即聪明+勤奋+努力+汗水,才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提升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说,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自我教学理念的革新,实时去关注各种教育新闻,在深刻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基础上,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当中选择适宜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始终对学生充满吸引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放置于它们本身存在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景象中,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去挖掘汉语言文学知识当中的游戏元素,以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展开知识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创设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该模式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型产物。是目前在我国初中教学任务实践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上,组织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还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令学生获得快速的成长。此外,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引导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最终帮助学生养成互助合作和共同成长的优良品格。

例如,在进行《诗经》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组合,也可以运用抽签、教师分配等方式完成小组的组合。确定好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员之后,可以要求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负责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是总结学生在小组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向教师汇总,教师则需要根据负责人的汇总与报告与学生一起去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诗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认真地朗读文本,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品味和感受,将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与内容和小组当中的成员进行分享,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比赛的教学模式,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感受胜利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这样良性竞争、良性循环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链条之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体会中华文化深厚的思想魅力。最终,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能力,也势必会得到飞速的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处于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借助技术的力量进行教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上,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流程的创新与优化,丰富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形式,使汉语言文学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多彩,这样既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也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和内容历史悠久,如果仅仅只靠传统的文字的讲解,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体验,最终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低下。而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展开具体的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在相关的搜索引擎当中输入关键词,检索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并且将这些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汇总起来,制作成精美的PPT。运用图片+视频+图解+文字的教学方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全方位地去体验汉语言文学的美感和魅力,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真正地感受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趣味,有效地提升初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说,在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出示岳阳楼的画作、图片、视频,让学生深刻地去体会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带领学生将文本当中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内容与岳阳楼这一建筑的图片、画作联系起来,并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让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建筑的动态美、活力美。此外,该篇文章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文章的语言文字,整齐的对偶句式充满音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去体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音律美。此外,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让学生跟随着音乐的旋律穿过文字去透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使得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