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技巧探析
作者: 张婕摘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导语虽然占据较短的课堂时间,但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教学价值,高质量的教学导语不仅有益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好基础工作,进而显著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自身角度认识教学导语的重要作用,高度关注教学导语设计工作,并采取有效方法设计教学导语。文章将围绕“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技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小学教学导语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技巧;搜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5-0009-04
一、 引言
教学导语是课堂的开始环节,教学导语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导语还面临一些设计问题有待处理,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教学导语模式问题,当前教学导语模式还比较固化和单一,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导语很难吸引学生关注度,也很难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无法确保课堂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面临着教学导语跑题的问题,部分教师为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会尝试采用多种方式,从而设计出过于复杂的导语内容,这样的导语不仅无法突出重点,而且还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为学生探究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上述两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降低教学导语的辅助教学价值,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了解教学导语的重要性,并对设计教学导语提高重视度,从学生视角出发科学设计教学导语,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语文知识。
二、 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原则
(一)简洁性设计原则
为提高学生对教学导语的兴趣,部分语文教师会设计出过于华丽的导语,尽管教学导语属于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且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价值,但是导语在课堂中普遍占用两三分钟,为此,为更好地设计教学导语,充分发挥导语的作用,应坚持简洁性设计原则。通过简洁性的导语,学生可以快速把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为学生阐明教学要点,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学习主题,这样的导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堂学习要点,而且还可以避免导语跑题,进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趣味性设计原则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设计教学导语,是想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课堂学习中,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加需要教学导语,因为该阶段学生有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趣味化的教学导语可以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状态。为此,教师应秉持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教学导语,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趣味故事的方式设计导语,可以为学生呈现同学生生活有关的VCR,趣味化的教学导语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导向性设计原则
在设计教学导语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导向性原则,也就是要围绕课本内容并符合教学主题来设计教学导语,但是其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导向性原则同简洁性原则并不同,简洁性原则应合理把控导语时间,而导向性原则是要确保导语内容具有导向性。具有导向性的教学导语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研究目标并激活学生研究热情,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三、 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一)巧用趣味故事,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部分小学生比较喜欢趣味故事,为此,为设计出导向性教学导语,小学语文教师须围绕教学内容甄选与设计故事,以《金字塔》一课为例,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巧用下面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见过现实中的坟墓吗?知道坟墓都是什么样的吗?是否看过金字塔相关的知识?听说,金字塔事实上是法老的坟墓,在古埃及时期,修建坟墓的主要材料是泥砖,坟墓是长方形的,坟墓以‘马斯塔巴’命名,后来,有一位伟大的人发明了六级梯形金字塔,用方形的石块修建,之后就出现了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建筑——金字塔。”上面这个神秘且趣味的故事能够快速吸引学生,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来研究“六级梯形金字塔”,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学习。总而言之,想要为学生设计出优质有效的教学导语,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并借助趣味故事设计教学导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之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巧用情境渲染,充分调动学生感官
在设计教学导语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借环境渲染来达到调动学生感官与情绪的目的,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合理引用音乐与画面,借此刺激学生感官并调动学生情绪。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以及被毁灭的过程,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使学生感受愤怒惋惜之情,能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与责任感。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首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视频的情境,为学生播放圆明园未被毁灭前的场景以及被毁灭后的场景,并且搭配适宜的背景音乐,借助视频与音乐的切换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悲痛,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细细品味文章蕴含的精神与内容。教师通过情境渲染可以为学生形象呈现文章的基调,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与目标,教师借助情境渲染设计教学导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感官、激发情感并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强化情感感知力并发展综合素养。
(三)运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即是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同语文密切相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巧用生活素材设计教学导语,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增进生活和学习的关系。以《人物描写一组》一课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人物的特征,在教学导语设计中应将人物描写作为切入点。首先,教师须对学生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学生特征主要包括神态、外貌、语言以及行为等,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方式对人物特征进行描绘。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描绘的简笔画来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学生,因该活动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会对此非常感兴趣并快速投入其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并寻找简笔画中的人物。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探究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掌握度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借助现实生活来设计教学导语能够激活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学习,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弊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为此,针对教学导语设计而言,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应用生活素材。
(四)布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究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有关问题来设计教学导语,借助问题激活学生探究意识并带领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课本中筛选并提取有效问题。以《田忌赛马》一课为例,在设计教学导语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文中的比赛布置问题:“如果我们将要举办一场赛马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三匹马,三匹马分别为上等、中等与下等。如果你最好的马比对手最好的马差一点,你的中等马与下等马同样比对手差一点,假如想要赢得比赛,应该如何安排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成为比赛的主人公,能够激活学生探究意识与好胜心理,使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赢得这场竞赛。通过激烈的探讨与沟通,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本篇文章,并寻找田忌赢得比赛的原因与方法。受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学生会更加认真与积极地阅读文章,从而有效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从课本中筛选与提炼问题,借助问题带领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能够提高探究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教学目的。
(五)总结学习经验,明确学习内容
在设计教学导语中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并明确学习内容,那么,应如何复盘学习经验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借助学生学过的知识来设计教学导语,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利用已学知识的时候,教师须寻找已学知识和当前所学知识的共性,这样才可以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导语。比如,我们在学习杜甫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经验进行复盘,借此来设计教学导语,可以选取学生已经学过的杜甫作品,需要寻找和新学故事内容及情境关联度高的杜甫的作品,并为学生吟诵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然后为学生导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杜甫古诗,这种方式不仅会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熟悉度,而且通过已学古诗中作者心境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感知新学古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设计教学导语中复盘学习经验,学生可以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掌握新知识,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六)设计复习导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针对复习导入而言,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已学知识,然后导入对应的学习内容。以《凉州词》为例,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回忆已学的关于爱国方面的古诗,可以为学生组织爱国古诗接龙的游戏,这样既可以为讲解新课打好基础,还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使学生持良好的状态来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设计教学导入能够有效整合新知识与旧知识,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串联各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与此同时,从扩展导入视角来看,普遍涵盖多方面内容,如地理、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等,基于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持续性提高自身应变能力,为学生布置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方式收集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素材,也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制作课件,并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中介绍自制课件,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导入效果,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组织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须认识到教学导语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导语设计提高重视度,应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导语,借助导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须持续性学习,通过学习、观察与阅读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设计出新颖且丰富的教学导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导语的辅助教学功能,使学生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授课效果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以《牛郎织女》一课为例,该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教师可以以介绍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中描写了牛郎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他从童年到成年所经历的生活磨难与痛苦经历,同时也描写了在天上织女没有自由与幸福可言,最后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结婚了。”这篇文章表现了主人公的善良、勤奋与诚实,非常值得学生学习,这种教学导语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提纲,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丰富教学导语形式,提高授课效果
1. 名人名言类教学导语
在为学生讲解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适宜的名人名言设计教学导语,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还可以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而且名人名言背后的故事也可以提高教学切入的和谐感与自然感,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让学生逐步熟悉新知识并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有关感恩的文章的时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比较符合感恩类文章的主题,诗句的作者是孟郊,教师可以借助古诗名句引导学生融合母爱和感恩情感,让学生充分感知母爱的伟大,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经典名言数不胜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与主题甄选适宜的名人名言,借助名人名言设计教学导语,能够为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做好基础工作。
2. 疑问类教学导语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课堂教学初期就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将可以大大提升授课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巧设疑问,借助疑问来博得学生眼球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以《太阳》一课为例,在为学生讲解该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从前有一个老公公,天亮就开始工作,如果有一天这位老公公没有出来工作,那么,当天一定是一个阴雨天或者多云天,同学们,请你们猜猜这位老公公是谁呀?”经过思考,部分学生会猜出这位老公公是太阳公公。紧接着,教师继续设疑:“虽然我们在晴天的时候可以看到太阳,但是你们都了解太阳吗?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太阳。”然后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太阳》这篇文章,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故事类教学导语
教学实践环节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喜好来设计教学导语,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听小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按照文章内容筛选适宜的故事,借助故事落实教学工作,结合课本知识,以故事的方式设计教学导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题与线索,使其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比如,针对一些经典文学类文章,就非常适合采用故事导入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确保小学语文课堂的授课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且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教学导语,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博得学生眼球、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进而让学生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卢梭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当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在为学生讲解学习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重视导论性语言设计,要持续性学习、开阔眼界并积极学习多种现代教育手段,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开设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让汉语教学大放光彩并彰显魅力。通过本次研究活动得出,小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原则包括:简洁性原则、趣味性以及导向性设计原则;教学导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为:巧用趣味故事,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借助情境渲染,刺激学生多重感官、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究意识、总结学习经验,明确学习内容、设计复习导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导语形式,提高授课效果等。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导语的价值,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亚婷.用“自尊给予”的理念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方式[J].文理导航,2019(24):51.
[2]罗明秋.小学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技巧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6):108.
[3]周振梅.论如何设计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2):349.
[4]王丽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之我见[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9):238.
[5]谭豪.开卷有益,引人入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导语设计[C]∥2017年2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