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赵中兰

课题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自筹课题《县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ZC169)。

作者简介:赵中兰(197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摘 要: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依托课题组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对“三新”相关内涵进行阐述,说明“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探究“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赋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三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8-0124-04

一、引言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对学生而言,只需掌握简单语法和所学单词,就能够将文章大意理解,对英语课本中的知识,往往是一带而过,没有有效理解文章的具体内涵,更不用说思考阅读本身。“三新”背景下,教育行业开始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其作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那么,如何在“三新”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相关工作,就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三新”相关内涵

“三新”主要指的是“新课标”“新高考”和“新教材”。其中,“新课标”指的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它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最基本的规范及质量要求。《课标》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思维品质首次被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英语课程要从抓语法和词汇的低效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观点,使语言学习和知识增长、思辨和表达能力发展融为一体。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序幕,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新高考”模式包含两种,一种是“3+1+2”,另一种是“3+3”,到2022年全国31个省份已经分四批陆续启动新高考改革。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系统性地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给出了高考领域的解答。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指明了方向,主要组成部分包括:①一核。它作为高考的核心功能,涉及立德树人、引导教学和服务选材三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考这一问题。②四层。其属于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既包含必备知识和学科素养,又牵扯到关键能力与核心价值,有效回答了考什么这一问题。③四翼。属于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所说的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基础性。进一步回答了怎么考这个问题。

“新教材”指2019年左右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实施的新版高中英语教材,有外研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牛津版等。新版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课标》的精神要求,以培养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关注学习者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关键能力的提升,教材设计和测评角度都使教学焦点发生变化,并以英语学习活动观、自主合作探究、整合关联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为主要实施思路。以外研版(新标准)修订版为例,教材语篇题材多样,体裁丰富,语言地道鲜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思维品质。教材的特点是语言贴近时代,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语料丰富多彩,传播中国文化的元素;完美体现课标精髓,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基本思想。

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思想引领。在高中英语教材当中,加入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开始关注学生政治素养、健全人格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弘扬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②强调语言实践。新教材将主题和语篇作为引领和依托,将学习活动观当作指导,通过模块式的设计方式,实现了听说读写等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有机融合,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③反映时代要求。英语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成果,还体现时代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将先进教育理念及思想融入高中英语教材中,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反映了信息化时代下,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材内容改变遵循趣味性和真实性等原则,通过设置丰富的体裁和语篇,不仅版式设计比较活泼,还具备一定美感,能够将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出来,引发学生思考。

三、“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思维品质,主要指的是个体思维质量,能够将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间存在的差异加以反映,重点涉及批判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各个方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改善和发展。丰富的思维品质对学生思维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良好的思维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问题,并且进行解答,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依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将多模态语篇作为基础资源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思维品质如何能够融入英语学科?我们如何能够基于英语学科内容和学科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只有通过语言、思维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要重视语篇的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英语阅读教学的普及,对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改善,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太过重视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仅仅停留在表面,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展。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把握和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以此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

思维是开启学习的一把钥匙,高中英语学习中,具有开阔的思维,才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所在,反复思考和斟酌文章内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就是在学习中,根据不同角度,思考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培养其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打破定式思维,在学习中,充分交流和合作,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经过研究统计后,我们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这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三新”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已经不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这种被动学习模式,而是利用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和探究中,锻炼自主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其思维品质。

四、“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统筹兼顾,考虑各个方面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教育现实需求,重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课堂提问,撬动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的设计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基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高质量的提问,巧妙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支架,撬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比如,在学习外研版(新标准)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Improving Yourself的Understanding Ideas—Social Media Detox(社交媒体脱瘾)时,课本上方沉溺社交媒体的漫画醒目又有视觉冲击力,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由此来设计一系列追问,开启学生本节课的思维之旅。如:What does the picture try to show us? So can you explain the meaning of “detox” in the title?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How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social media?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语篇内容,理解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

(二)精设任务驱动,开拓学生思维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是主线。学生经过与文本的初步互动,在完成文本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任务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实现学习内容的迁移创新,内化单元主题深度理解。还是以外研版(新标准)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Improving Yourself的Understanding Ideas—Social Media Detox(社交媒体脱瘾)为例,在理解课文之后,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社交媒体的看法,笔者备课中先后改进了三次,经历了以下三个版本:

第一版:Please exchange your ideas in groups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 your advice on how to use the social media wisely.

这一设计,更像是命题作文,学生难以有精彩独到的见解呈现,极易成为课文的复述版。

第二版:Which of the following two opposite opinions about social media do you agree with? And why?

Point 1: Social media makes people more connected.

Point 2: Social media makes people more isolated(孤独的/隔绝的).

这一设计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对社交媒体的思考并加以例证,学生可以实现有意义的输出。但这一任务的主题是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疏近的影响,与课文主题“社交媒体脱瘾”关联性不大,也不是理想的任务。

第三版:Which of the following two opposite opinions about social media do you agree with? And why?

Point 1: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media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Point 2: The opposite.

第三版是最终选用的版本。课堂实施中充分证明了这种选择的正确性,学生发言争先恐后,观点精彩纷呈,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因此,任务活动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建立连接,让学生能够打开思维,有话可说,而且有不同的话说,同学间能够各抒己见,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任务活动才能真正发挥驱动作用,为学生搭建由足量内化到有效输出的支架,形成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