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作者: 王海燕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6~),女,汉族,甘肃玉门人,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摘 要: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转型和升级,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但在部分地区,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采取传统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文章主要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领域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39-0017-05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教育方式越来越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挖掘教学素材,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科学是十分有趣的教学科目,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小学科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开展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进行详细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研精神和探索精神,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发现美、研究美的本领,更好地理解小学科学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文章主要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措施。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本中的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结合自身或学生身边的案例,探究科学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具体,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科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更加准确地掌握科学技巧,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始终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地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丰富教学模式,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生活中找到教学素材,更好地将学生的知识需要与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小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小学科学教师首先要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本领,要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素养,并涉猎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更好地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要学习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开展科学教学,及时解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三、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密度较大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但许多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学资料参考性不强,许多东西都是开放性的交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部分争议较大的问题,答案往往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态度和倾向,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误导,影响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课堂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行思考设计,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和思想。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小学科学教学容量过大,甚至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不相关,小学科学教师仅仅单纯地依靠教学时间,难以完成复杂的教学实验,即使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课内活动的补充,也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并且,课外活动中小学科学教师也不能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许多活动只能够流于形式,很多活动甚至并不是学生自行完成的,并不能够真正地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此外,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时间较长,并且活动内容相对复杂,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社会经验较少,对部分教学实验很难长期坚持,往往会半途而废,影响了后续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活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

小学科学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材料相对较少,学生所了解到的教学材料更少,而在开展课堂活动时,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主动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避免课堂气氛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并不能够自主地按照小学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甚至部分小学生还会存在课堂溜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进度。并且,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的语数外教学不同,需要学生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观看科学教学实验,但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搜集科学视频的难度较大。而学校内部,由于教学资源以及学校内部网络的多种因素,学校机房并不能够随时随地地向小学生开放,导致小学生主动收集科学资料相对困难,根本无法独立地完成科学学习任务,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进度。此外,小学科学教学许多内容都是跟随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创新的,部分先进的科学知识,超出了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畴,需要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和指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学校教学资源落后,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设备并不充足,那么就很难进行演示,小学科学教师就只能够通过枯燥的语言讲解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并不形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造成许多学生理解困难,达不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此外,许多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并不受学校领导者的重视,学校领导者将更多的课时和更多的教学资源分配给语文数学等主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注重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导致小学生在科学教学领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时间较短,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进度。

四、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一)课堂导入环节生活化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温故知新,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快本节课的教学进度。而小学科学教学侧重实践,是一门十分生动有趣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小学科学的重视程度,更快速地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要提高可行性和操作性,要切实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加快小学科学教学进度。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到的科学知识,主动开展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让小学科学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比如,在讲解“阳光下的影子”这一教学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回想自己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在阳光底下的影子长度,并思考为什么会存在影子,以及影子的方向、影子的大小。甚至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在上课前带领学生去操场,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影子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教学目的,去进行探索,进行思考。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有效地活跃小学科学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地获取科学知识。该方式进一步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科学教学奠定了有效的基础,真正地实现了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小学教学课堂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不同,能够解释小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让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具有正确的了解,能够建立正确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教学生活和实际生活入手,可以讲解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普通生活现象,并将其和科学知识巧妙地连接起来,用科学知识去讲解生活现象,从而更好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变成更加接地气、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生活知识,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和了解。其次,对部分小学科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和播放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进入特定场景中,在特定的场景下去提出更加针对性的问题,将科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解桥梁道路课程时,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从古到今的大桥图片,比如赵州桥、卢沟桥,让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去感受我国桥梁建设工程的巨大成就,让学生能够了解从古到今桥梁的建设变化,让学生能够树立强烈的自豪感,真正地了解桥梁知识,了解桥梁结构,完成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此外,比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时,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最早接触水的活动以及概括出自己一天需要接触多少的水,让学生能够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并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实验,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矿泉水,或者是分析矿泉水,并进行市场调研,明确矿泉水的种类和矿泉水的价格,然后集体在教学课堂中进行讨论,明确水与水之间的不同,明确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含有量,让学生能够对水形成更加正确的认知,能够自觉地保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同时,通过上述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感受小学科学活动的乐趣,真正地完成小学科学的教学任务,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师要在新形势下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将先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教学设计中,要以科学教学为基础,优化和创新教材内容,并采取课堂传授、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和课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能够真正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科学教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索外界事物,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教师要对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并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优化和升级。比如,在讲解抵抗弯曲的教学活动时,该节课程需要分析抵抗弯曲的能力以及抵抗外界的因素,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桥梁坍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知识以及实际生活,大胆分析桥梁坍塌的原因,并分析桥梁坍塌的影响因素,然后由教师进行引导,提出宽度、厚度、跨度等主要因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提出的多样化元素进行深入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讨论合作后,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举办实践活动和验证活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验证猜测是否正确,让学生利用A4纸代替桥梁,并进行模拟实验,并逐渐增加纸的厚度,减少纸的长度,并设置对照实验,保障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桥梁的长度和厚度,然后通过多次实验小心求证,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明确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由此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有效地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切实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