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策略探究

作者: 查永珍

作者简介:查永珍(1979~),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摘 要:随着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都纷纷“另寻出路”,希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等措施来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战略的实施。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文章主要探讨了“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境;问题;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2-0054-05

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其具体的教学方式也有所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许多学校选择运用“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文章主要探讨基于“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

一、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初中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几乎可以用薄、差、弱三个字来形容。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只顾着埋头记笔记,通过强行记忆的方法来掌握初中数学知识,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却一概不清楚。甚至有的时候,教师讲错了一个数字、一个公式、一个知识点,许多学生却很难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学生记住一连串的数学理论、一个解题思路这么简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都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观念已逐渐被摒弃。但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仍会发现有一些先前教学观念留下来的痕迹。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是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来讲课,对一些习题的练习,教师往往不会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来解题,而是直接将答案报出来,其过程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师依旧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学生听懂他的教学内容。这完全磨灭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往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而使得数学成绩不断下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与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脱节,但许多教师还是过度依赖于课本知识。“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案,其实施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导致课程的效率迟迟不能得以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原因还有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初中生思维一般较为跳跃,在很多事情上喜欢胡思乱想,如果将其好好地发挥在学习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但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跟不上学生的思维,以至于在很多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主要表现在:上课走神开小差、课堂活动不积极参与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专注力会大大降低,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将得不到提升,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专业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有限,他们在编写时难度加大,使得在开发之初“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就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时间紧任务重也使得“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缺乏基本的理论指导与课程实践。因此,应大力提升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环境缺乏

初中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借助多媒体。但真实情况是,在很多初中,此类先进的教学设备还非常不完善,在小部分学校中,甚至还是借助黑板和粉笔来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必要的教学环境可以给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然而,如果缺乏这些教学环境的熏陶,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会相应地降低,从而使教师很难开展更加高效的教学工作。

初中生的思考模式还没有固定,这导致他们在很多时候思维面会比较狭窄。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弱在我国长期的教学经验中并不少见,许多学生在度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之后,面对问题仍然摸不着头脑,对一些理论、言论的好坏也难以分辨出来。因此,运用“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尽早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从娃娃抓起”。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默认教师传达的一切内容都是正确的,在发现教师的错误时会下意识地忽视,而非选择指正出来,这就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一大现状。

(四)初中教师疏于重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较为幼稚简单的问题。由于课时有限,很多教师通常会选择用较为简短和绝对的解释方法来使学生信服。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有的教师会选择性地忽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自顾自地讲课,这导致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同时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压,不利于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 当前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对单元内容的整合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其在引入课程相关资源的同时,忽略了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从而破坏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次,教师的主观性较强,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可能会从自身出发,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整合教学,虽然丰富了教学活动,但从教学意义上来说,仍有不足,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最后,在一部分整合课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没有对课程内容的难度及关联性进行有效把握,整合过程较为仓促,例如,对一些较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安排不当,导致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课时较少,进而使得学生无法充分掌握课程内容,跟不上课堂节奏。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时,需要明确其目的,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随意的、不科学的整合,而是要在符合学生数学习惯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课堂内容,将整合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指出,要创建开放自由的数学课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地创新课堂设计,整体把握教程内容。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对课堂教材以及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较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丧失了一定的自主权。在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中,其课本多以单元的模式来进行编排。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其主题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数学教师则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理论,对教材的深层内涵进行整合把握。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方面整合来实现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 “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能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学校,他们的学生成才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学校出身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公式,需要学生在理解每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与运用。如果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这些数学理论,则会影响到数学问题的解答与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要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记忆数学知识。

(二)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对数学逆向理解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场所,更是其加强健全人格和各项能力的训练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也应主动营造出有趣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都加入课堂思考的环节中。初中生的思维较为跳跃,教师不应强迫学生保持安静,而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及时地做出解答,让学生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加强其逆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取得进步。初中生已经经过几年数学学科的系统教学,对数学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认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也随之有所变化。教师在解读一些数学概念时,可以强化学生对概念正面和逆面的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应多多使用逆向思维来重新解答数学题目。

(三)提倡问题导向,鼓励教学

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初中生而言是一个完整而不可或缺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善于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题?如果是你,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会更简单快捷。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背后的原因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更加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考习惯,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难度,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来提出问题。当一位同学提出他的见解时,教师不能直接否定,而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他的问题给予回应,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鼓励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通常都是采用数学知识独立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需求。在当前教学中,初中数学引入主题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提升。初中数学采用主题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已获得初步成效。但同时,在不断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与完善。

主题单元整合数学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的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主题为划分依据,来采用范例式学习的方式传授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以点概面、整体推进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精读或者是数学一个主题中的不同文章,归纳总结学生的数学习惯与方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引入主题单元整合数学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创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起更加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运用数学来让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四、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生活事物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蕴含着数学道理,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入鸡兔同笼的案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相结合,推导出解题公式。通过分析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公式,明白每一步由何而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忆每一个数学知识点,还要让他们充分理解每个概念、公式的推演过程,利用“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逻辑思考中更加高效地记忆数学知识点。

(二)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奥义所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条件与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例如:班级里的所有同学和一名教师去游乐场玩,学生的门票价格是10元,大人的门票价格是20元,当人数超过50人时,票价一律为15元,那么班上60名同学和一名教师,应该怎么买票才最实惠?针对具体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进行思考演算,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关注日常生活

巩固数学知识需要课外的实践练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给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例如:在菜市场中,学生可以在买菜找钱的情境中练习加减乘除的数学技巧;或者可以通过计算家中一些物品的面积来对其有更加准确的掌握。学习能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有利于树立学生对基本生活内容的正确观念。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