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旭峰作者简介:刘旭峰(1986~),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渭源县莲峰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摘 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只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能够避免学生去接受课外的辅导,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得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究双减政策下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保证初中生能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此,文章也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2-0059-05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如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特别严谨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需要得到一定的培养。但是因为学科的特性,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特别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畏难的情绪,这对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课外去接受辅导,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此,文章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 营造数学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氛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良好的氛围带动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潜意识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氛围的重要性,能够切实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否则,如果教师不注重课堂氛围的调动,让学生处于一种爱学不学的状态,除非学生的定力非常的好,否则大部分学生都会进入一种爱学不学的状态中,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势必就会很差。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习环境不再沉闷压抑。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能够更容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爱上数学,这样全班的数学氛围才能够变得越来越浓郁,进而陷入良性循环中。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的教学智慧也能够得以更好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数学氛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就可以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对初中生来说,有效的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切实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相比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方法更能够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地,在教学整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定的知识竞答游戏,根据整式相关知识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以竞赛的方式去完成,这样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带动下有效地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一些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来为学生设计一些游戏,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正数和负数,去开展数字扮演游戏等,这样的游戏活动都能够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优化数学学习任务的设计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包含着繁杂的公式、定义、计算等内容,是许多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可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探究能力,切实构建高效课堂。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者一些任务,在问题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运用学习资源,并通过互动协作、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新颖有趣,有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根本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做到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高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来对课程教学的任务进行充分的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思考任务:生活中是否存在负数,能否找出生活中的负数?学生了解了负数的概念之后,就能够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去回答这一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说水电费拖欠的数字就属于负数,有的学生认为借他人的钱物就属于负数。学生的这些答案表明他们实际上对负数的概念仍然停留在数字的多少等表面。为此,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数轴,数轴上有一个圆点代表0,0的右侧代表某人拥有的钱,而0的左边则代表某人拖欠的钱。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两只乌龟在数轴上一左一右地爬行。通过观看多媒体,学生就能够明白负数不仅代表数字,还可以表示方向等。之后,教师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负数的概念,并进行明确的表述,即负数是数字存在的状态,可以对数量和方向进行一定的表述。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一定的任务加深对负数的相关理解。
三、 加强数学导入活动的开展
导入就相当于一个桥梁,连接着新旧知识。教学导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更好地带入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好的教学导入可以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好地使学生接受数学这门学科,方便教师展开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因此说,数学导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选择课堂导入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研究导入教学程序,以情入境,做到情景交融。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导入教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快乐解题的活动:某个公司开业第一年盈利了24万元,而第二年盈利了14.6万元,第三年则盈利了22万元,那么该公司前三年一共盈利了多少钱?在此次导入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试着去求解。利用这样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列式和计算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从而有效地导入这一节课。又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在导入的部分就可以联系生活资源。具体地,教师可以为学生直观地罗列和呈现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相应的位置点与坐标,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出示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来解决。这样的导入方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求知的欲望。无论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所发展,教师就必须利用好导入这个部分,从多个方面出发来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导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双减政策的要求。
四、 引入相关的数学文化知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人类的发展长河中,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数学文明,人们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数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融入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受到充分的启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发挥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融入文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去融入相关的文化,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发展的历史。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去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具体地,在了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中蕴含的一些文化意蕴。很多学生觉得有理数的字面意思是有道理的数的集合,而无理数则是没有道理的数的集合,实际上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也是一种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这一数学名词来源于西方,用英语表述为“rational number”,rational的意思是理性的,我们便将rational number的意思翻译成有理数。实际上,rational number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rational的词根为ratio,意思是比率。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两个整数之比的数,而与其对应的无理数则指的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由于整数和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所以将它们统称为有理数,而像π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就不能写成两个整数的比,所以它就被称为无理数。利用这样的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这里的“理”指的是整数比的概念,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更加正确的印象。又如,在教学一些关于方程的知识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孙子算经》,它记录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还流传到了很多的国家。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方程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地融入《孙子算经》中的一些内容,以此让初中学生体会到我国的传统数学文化魅力。
五、 开展丰富的数学探究活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组织丰富的数学探究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丰富的数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依赖性。一般来说,初中生的思维相对小学生要更加的成熟,但是又比不上高中生,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或者在设计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与任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投入对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整式的一些特点,探究整式加减的方法是什么。其中,教师可以由低到高地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数学课程任务,比如对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重点针对整式的概念去设计一些学习与探究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整式的相关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大难度。然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能够相互带动,相互帮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习基础比较优秀的学生的带动下去尝试着完成一些高难度的任务,学生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六、 巧用多媒体加强学生体验
多媒体营造的图片、文字、视频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观察、操作等实践的机会,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使他们的眼睛、嘴巴等多种感官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来营造教学环境,能够促使教学环境更加生动与丰富,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形象生动的氛围当中,可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思考方法,他们有自己的逻辑,但是数学的语言简单,科学严谨,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出现偏差,而多媒体则是直观的,可以充分地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图像直观、声音直观等方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与把握,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以及绝对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像上文中所讲到的那样,利用多媒体来制作一个数轴,数轴的中间有一个圆点代表零,零的右侧代表某人拥有的钱,而零的左边则代表某人拖欠的钱,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让两只乌龟在数轴上一左一右地爬行,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多媒体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进行充分的认知。或者,教师还可以利运用多媒体来显示温度计的标尺,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探究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