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

作者: 范菁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实施路径探究0

作者简介:范菁(198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市杨枝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

摘 要:苏州地区一年级使用的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苏教版)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主要以日常交际用语、常见词汇、简单儿歌、韵律诗等开展话题性教学。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受限于简单的教学内容,无法准确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合理把控教学节奏、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为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从如何制订教学目标、把控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理清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实施路径,并结合实例生动呈现,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2-0078-05

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以此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就称之为教学。英语教学强调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在运用英语语言方面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造能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的舞台,充分利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走进适合自己的学习舒适圈。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是0~8岁,孩子在这一阶段接受第二语言的声音和图案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低年级开展英语教学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生性好动,对新鲜事物虽有很高的兴趣,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耐力,新知识容易一下子就遗忘,需要不断地复现和巩固以此达到识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制订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挖掘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 对标核心素养,合理制订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1. 课程标准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育,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一年级的分级目标是形成英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能够按照老师的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会做小游戏,做简单的东西;能用简单的英文与他人打招呼,进行交流,可以进行角色表演;会唱歌,会念歌谣;可以借助图片或多媒体了解简单的英语小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用正确的词句进行描述;在学习中善于模仿,主动参与。

2. 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必修的品格,既有文化品格,又有思维素质;二是关键的能力,包括语言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方面的能力。

借用鲁子问教授的归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语言运用知识的传授和融会贯通中,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品格在中外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以课堂提问设计推动思维质量的发展;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推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3. 教材

对教材的研读,教师需要全面整体地了解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梳理教材编排的板块内容和设计意图,分析、解读教材主题和教材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材中包含的语言知识加以重视,关注主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主题和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等。

4. 学情

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需要了解整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等不同的学情。面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需要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养料”,通过更多的资源输入帮助学生达到预设的目标,同时丰富语言体验、情感体验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维度有哪些?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是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最终的目的。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根据目标达成所依托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单元授课目标与课时授课目标两大类。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一般通过三维目标来呈现,即本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必备技能,通过哪些过程、方法掌握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哪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单元语用任务、课时语用任务是呈现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行为方式。

(三)教学目标制订的路径是怎样的?

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素养本位”的核心目标,落实学科基本要求,明确学生语言知识方面(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在不同年段应该达到的程度。对教材、学情进行分析,从语言知识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水平(熟知、已知或是未知),形成本单元的评价内容和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语境和语篇,基于学习内容、评价内容、学生学情,制订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同时,单元目标要紧紧围绕单元话题,确立主题意义,并关注文本题材的育人立意,挖掘符合时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图1)

(四)如何具体叙写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目标的叙写上,教师可以从“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程度”这四个要素对单元核心学习内容的语音、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篇等进行具体目标内容的叙写,目标内容要求指向学习水平中的知道、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译林版牛津英语一年级上册Unit 1单元分析、分课时学习目标见表1、表2。

二、 挖掘有效资源,正确把控教学内容

一节优秀的英语课堂,教师要善于分析文本,充分挖掘丰富、有趣的教材资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整合,使课堂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内容丰实,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语言的输出也有量、有质。

低年级一周两课时,利用三至四课时左右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因此合理规划单元学习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单元的每个板块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教师要根据单元话题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重整和复现,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基于板块内容的局限性,教师要智慧地提供多模态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碎片化的知识编织成一张思维网络,使其系统化、显性化,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推波助澜。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孩子的思维是用图像、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更应注重利用多元的教学资源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形式、过程的直观、生动,以适应低龄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促进其多感官、多维度的学习。

(一)巧用歌曲歌谣,自然导入新课

儿童语感启蒙从韵律和节奏开启。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节英语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儿童歌曲的学唱,这样既能够极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其在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中习得更多的词汇和句型,为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扎实的基础。韵律诗因为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特点,深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上合理利用韵律诗,让节奏感充盈整个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着实是一份提升教学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的美味下酒菜。

比如笔者执教的二年级下册Unit 1 Wheres Kitty?第一课时,利用《Where is the spider》这首英文歌曲进行导入,学生跟着小蜘蛛的行径路线,非常简单地就理解了方位介词的意思,歌曲朗朗上口,歌词反复呈现,在这种视觉的冲击和通俗易懂的动画效果帮衬下,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学角色,能够很快跟着哼唱,互动性极强。而歌曲的图片资源也为介词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笔者充分利用歌曲的组图进行了句型的学习,歌曲不仅仅是歌曲,更成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把双刃剑。

(二)妙用绘本资源,丰厚文本语料

受一二年级现行教材内容篇幅的局限,在语境创设、语言结构、主题意义方面略显不足。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教师要智慧地选择课外教学资源进行话题拓展。英语绘本图文结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真实语言材料,可以和主教材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教师可根据各单元的题目选择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素材,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使他们从小养成爱阅读、乐阅读的习惯,夯实阅读基础。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注意话题尽可能与教材一致,用来拓宽学生话题广度。图画书的内容要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并以英语启蒙为要求,句式语法太复杂就不涉及了。通过绘本阅读,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笔者在执教一年级下册Unit 1 Lets count一课时,就借助了绘本《Numbers at the park》。该故事以数字入手,逐一呈现不同数量的孩子在公园里做不同的事情,在进一步巩固英文数字表达的同时,也对数字的概念和用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活动的句型表达,丰富了语言输出。

(三)活用各类道具,突破教材难点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教师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要合理选用各种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具材料,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互动性更强的语言学习活动。

一年级儿童由于英语学习刚起步,多少会有些距离感。为了消除学生的不安定因素,教师应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建立新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努力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物、自制卡片道具、手偶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轻松理解词汇或句型,也可以让学生自制学具,如单词闪卡、字母卡片、动物头饰等。

三、 立足儿童视角,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一堂高效活泼的英语课,就像一个经典故事,有着舒适自然的铺垫,环环相扣的情节发展,激情澎湃的高潮,以及回味无穷的结尾。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要切合单元话题,教学环节要体现逻辑联系,教学活动要在真实情境下达到交际目的,教学活动时间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把握住以下三个要点,以此打磨出一节比较成熟的课堂实例。

(一)活动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体现目标性

新课标倡导小学英语课堂要多使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表演、唱歌、游戏、比赛、猜谜语、画画等形式,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英语的初步能力。任何活动设计都要以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目的。

比如笔者执教的二年级下册Unit 1 Wheres Kitty?第三课时,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句型Wheres...?来询问物品的位置,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用正确的介词短语描述东西的具体位置。基于学生前两课时的学习,已经对方位介词有了比较好的掌握,因此笔者利用绘本的素材在导入部分介绍主人公Chico这只小狗,通过动画呈现Chico在迷宫中迷路的场景,让学生帮助他找到家。学生带着任务看图表达Chico所在的位置,进行对话练习,同时拓展了一些新的地点词汇,如:in the box, in the water, in the mud, on the horse, on the bike等。最后让学生参与Chico相册的制作,将图文进行匹配,组合成一本完整的绘本。本课时借助绘本资源通过反复的操练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目标用语。

(二)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趣味性

心理学表明,小学生不能将注意力保持很长时间,在一节课的前10~15分钟能保持相对集中的注意力,所以单纯地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会极大地削弱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低年级的课堂更是如此。低年级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趣味性教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比如: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指令游戏、全身反应、表演、绘画、手工等形式,形象、生动、直观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开展小组PK、表演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呈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