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丁安琪摘要:很多数学教师都是通过大量的数学作业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机械地做题过程当中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学习压力,所以文章首先阐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5-0065-05
每个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有一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吸收会比较好,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吸收可能就会比较差。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将作业设计的重点放在了作业量上,很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作业设计。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来提高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作业设计形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枯燥乏味的数学作业,让很多小学生在心里出现了讨厌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情绪。学生本就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数学作业并不符合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需求。教师给学生们布置的数学作业形式也过于单一,主要是以习题为主,很少会开展实践性作业或探索性作业,降低了作业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低,无法展现出小学数学作业应有的效果和作用,更不能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很少有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考虑到作业的实践性,给学生们设置的数学作业内容都是相同的,但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及时完成数学作业。数学作业的设计缺少层次化,这样就导致学习好的学生得到了有效锻炼,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没有办法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被拉大,还容易让一部分学生产生抗拒学习的情况。数学作业在设计当中缺少实践性,也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而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读死书的结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生活当中的各种问题。而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实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当中,每个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课堂上就已经掌握得非常好,有一部分同学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一般,还有一部分同学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就非常少。不同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给他们设计同样的数学作业,就会导致一些问题。作业布置得过于简单,就会让一部分同学感觉到骄傲,作业布置得有一些难度,会让一些同学感到有压力。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给他们设置相应的数学作业,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通过数学作业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及理解。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遵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布置数学作业。让每个学生的作业难度适中,只要学生多动动脑思考就能做得出的作业,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还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二)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活泼好动比较贪玩,在他们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非常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但是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逃避,所以小学阶段数学作业的布置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们的想法。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当中,不能让学生们感觉没有压力,更不能让学生们感觉到写作业的枯燥与乏味,这样会让学生们讨厌数学作业。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有趣的故事及有趣的事物,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要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并要有一定的娱乐性,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完成作业。
(三)实践性原则
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实际有很大关联的,因此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的作业。打破了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来探索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慢慢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的教学质量也会稳步提升,真正将数学知识为我所用,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作业吸引学生
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打破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枯燥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具有趣味性的。所以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并分析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特点来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深度理解。以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因此设计的作业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要从简单的作业设计入手,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这样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作业难度,从易到难,采用台阶的方式一步一步提高数学作业的难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作业设计为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非常少,同时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鲜艳的色彩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就可以让小学生们观察生活当中的各个物体都是什么图形,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让作业脱离了书本和练习题。还可以给学生们设计画一画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当中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将这些图形涂上图案。这样的作业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趣味性,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更主动地完成这样的作业。最后再让学生们总结自己所画的这些图形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作业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作业也从多个维度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枯燥乏味的印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地锻炼,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课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实践是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实践性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掌握数学知识,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完成作业,对数学的综合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实践性的作业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只有学生充分地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
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的作业设计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已经给学生们讲解了如何对物体进行测量,学生们也初步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当中就可以采用实践性作业方法。每一个学生的家中都会有很多的物体,因此在这节课作业设计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家中测量自己家的茶几、餐桌、床等物品长宽高。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完成,有效掌握了课堂上所讲的测量原则和相关知识。不仅起到了知识的巩固作用,还强化了学生对单位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更容易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学生能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面积》这节课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每个家庭都具备的餐桌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让学生放学回到家中对自己家中的餐桌面积进行计算。这个实践活动相对简单且容易实现,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性的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们需要自己测量餐桌的长和宽来进行计算,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全部由自己来完成也让学生们提高了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计算家中其他物品的面积。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实际测量,有效地复习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当中的事物,给学生们多设计一些可以实践的作业。
(三)层次化作业设计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同点,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开展层次化的作业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的层次给他们设计数学作业。这样可以避免所有学生都设计同样的作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会使学习好的学生感觉作业没有任何难度,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感觉到作业是有压力的,没有起到对好学生的激励作用。层次化的作业也更加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完成数学作业,同时也能够感受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性的作用。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作业设计为例,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人,将同学们分成ABC三个小组,将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分到A组,将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分到B组,将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分到C组。针对每个小组的层次来设计作业的难易程度。给A组同学设计较难的作业。如:有一个正方形边长已知是10厘米,想要在正方形上裁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对B组学生设计中等难度的作业。如:现在有一个周长已知的圆,现在要知道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如何才能算出这个圆的面积呢?对C组学生设计一般难度的作业。如:有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现在想要知道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对C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即可。这样设计的数学作业可以挖掘好学生的学习潜力,突破自我发挥出他们的个性及优势;对中等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作业,还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会起到好的作用,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逐步提高他们数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比较容易的数学题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可以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慢慢地从这样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中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数学的成绩。也体现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更好地利用数学作业来帮助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数学作业的层次性是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这样才能够展现数学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设计开放性作业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当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都和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数学教师在给学生们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们设计开放性的作业,然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也具有一定的主导性。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开放性的作业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定的展现自我的空间。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对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有效改善了传统固定式作业无法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在设计开放性作业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一定的条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补充其他条件来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答案是不固定的,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