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展现的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詹文丽摘要:2022新课标强调大概念教学的开展,为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调整教学,教师需要对大概念的构成进行分析,从化学教学需求出发抽离出大概念,设置有效的教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课标要求中,大概念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是密不可分的,教师需要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来设置大概念解析与教学的环节,推动学生实现有效的认知。文章从大概念的展现入手对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合理构建做了研究,并从多个方面论证了方法。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5-0123-05
大概念教学的开展是现阶段教师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发展入手来塑造合理的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解释学科的大概念构成。为了优化化学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对现有的化学教学构成做出解析,从学生的现实发展入手进行综合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大概念的含义,并对利用单元整体教学优化教学设计的意义做出分析,探索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构建的方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研究进行、教学单元构建、知识结构梳理、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五个方面来做出教学调整。
一、 大概念的含义解析
大概念是一个教育视域下的学术概念,是基于“教什么”的视角解决学生所学知识“多”而“散”的问题。大概念不是实时性知识,其是关于化学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和观念,如化学反应、平衡思想、物质转化观等。大概念是对学科本质的反应,是在一系列具体知识学科功能归纳的基础上构建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大概念可以将相关化学知识基于学科的功能关联起来,具有统摄性,这与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大概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化学知识,让其对化学的知识构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推动其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联想,这意味着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 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义
(一)整合知识内容,提升教学联系
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联系,围绕既定的线索进行系统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系统地观察知识的构成,从知识点的解析联系出发,形成面的认知。对教师而言,构建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将所教学的知识通过一个更加系统的层面来进行展现,这可以优化教学的整体构建,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教学效果,推动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推动是现阶段教师构建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借助深度学习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其能力提高。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来剥离大概念内容,再围绕大概念的解析与学习来构建深度学习环节,推动学生进行研究与思考。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高的价值。
(三)展现大概念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大概念教学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对大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理念,并达成相关思想和理论的有效认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构建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大概念内容的展现,并引领学生对大概念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 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构建的方法
(一)结合教材研究,理清大概念内容
为了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对化学教科书进行解析分析,对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通过抽离与解析的方式分析教学内容中所渗透的大概念内容。在完成大概念的基本解析分析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知识掌握出发做出拓展与构建。
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大概念是倾向于对一类基础知识的总体描述,其可以诠释本质的知识内容。“化学反应”是高中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习的大概念内容,以此为例进行解析可以找出该概念教学解析与构建的现实方法。从实际研究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大概念从知识构成上包括“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一些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其中,“物质的量”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揭示物质间的反应是按照一定的量对比进行这一真实情况,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而“化学键”则从物质结构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结构的变化,进而认识本质。可以说,这些知识共同组成了“化学反应”这一大概念,为了构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教学,教师需要做好研究,并对其进行剖析。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反应”大概念的学习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来做出剖离分析,设置多个独立的整体教学单元,推动学生的大概念系统认知。
(二)围绕知识联系,形成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的合理设计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的需要做出研究,从大概念的解析研究入手对相关的单元内容进行统合,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单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大概念的解析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并灵活地选择教材中不同单元的知识进行联系。
1. 结合课标研读,分析教学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创建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来研读课标的要求,解析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的教学要求,并围绕具体的要求来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基本的调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单元目标的生成、单元教学环节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分别做出研究,将新课标的要求转换为可以量化分析的标准,并以其作为参照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如,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做好教学单元的构建,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内容做出研读,分析教学的实际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定性单元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研究发现,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关注其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时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并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学生深度研学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有效提问,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智慧教学的构建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教师需要关注信息技术工具的开发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拓展构建。
2. 联系教材单元,形成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的架构是教师所要关注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确保构建的教学单元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与大概念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从教材单元的具体知识构成与单元间知识联系入手做出分析。通过分析,教师可以比对大概念与对应知识的联系,并围绕大概念解析来构建教学所需的基本单元。
如,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反应”大概念的初步认知,教师可以围绕化学反应类型相关知识的教学来设计教学单元。在实际中,教师可以通过“元素与物质世界”这一章节的知识来生成教学单元。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教材中设置的三节内容,并从递进关系上做出分析,明确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关注目标的生成与单元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并围绕基础概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解读“电解质”“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与其化学意义,解析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综合单元知识,梳理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梳理分析是教师在课前需要完成的一大内容。这一内容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明确教学单元知识间的联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二是帮助学生归纳分析所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知识内容抽离出化学大概念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结构的梳理,教师需要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知识间的联系,而后再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构建树状思维导图,用其显现出各个课时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1. 研究现有知识,做出联系分析
针对教学单元知识内容进行的联系分析是做好知识结构梳理工作的前提,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大概念,并从大概念的解析展示出发来分析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份课时教学设计的分析来做出研读。在完成研读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罗列。
如,在进行“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实现单元教学的合理构建,教师需要综合单元知识的研究,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单元知识间的联系与过去所学知识的联系,想办法推动学生的知识迁移。在教学实际中,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若将本章节的内容作为教学单元进行设置,那么其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反应的利用”三个部分,在联系分析上,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课例和设计,研读其中的教材分析和单元设计分析,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研究来做出界定。
2. 构建思维导图,实现合理解析
思维导图的构建对教师的有效教学开展有着直接的意义。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清晰地展现出来。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教学单元间知识的联系,使其对大概念产生清晰地了解,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与自己整理的主要知识点来构建树状思维导图,并借助这一思维导图的解析与展现,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如,在实际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对“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单元的内容构成进行合理的展示与解析。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围绕“化学反应”的大概念与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入手做出分析,思考“化学键”“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反应的利用”三个知识内容对学生实现“化学反应”大概念了解的价值,并从解析展现入手来设计思维导图,利用树状思维导图的展现来展示本单元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让其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在“化学反应”这一大概念中所占据的地位。
(四)构建单元要素,做好预设置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教学的设置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的合理开展,教师需要预先做好一些准备活动,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做好参与单元学习的准备。这一点也是实现大概念展现与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可以从单元目标设计、趣味问题构建、分层原则融入三个方面做出调整。
1. 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的设计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预设置内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现实发展出发围绕新课标的现实教学要求来设计单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单元的主题进行分析,即明确大概念内容,解析单元学习的主体内容。在完成单元主题的分析后,教师就可以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三个角度分别拟定单元目标。
如,在“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大概念的解析与本单元的实际内容来构建单元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单元的主体内容是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解读,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微观层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开展的要素与价值,相应的单元目标就可以设计为如下的形式: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化学键→物质变化→制备物质的链状解析,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相关的关键词,了解化学键相关的概念知识,并由此解读“化学反应”大概念的内容。
②通过化学键→能量变化→提供能量的链状解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发生变化的原因,了解化学反应的核心构成。
③通过化学反应的学习,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相关的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化学平衡的概念,可以使用化学平衡的知识来判断化学反应平衡的状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教学的进行,为学生创建探究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联系单元概念内容去解读大概念的构成,加深其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②通过实验的开展与生活化创新实验的构建,让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去分析化学反应中各个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提高其实验探究的能力。
(3)核心素养目标
①通过化学键的解析与宏观化学反应的学习,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相关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战线做出研究,帮助学生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