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惧写”到“乐写”的个性化日记之旅

作者: 季芳

作者简介:季芳(1975~),女,汉族,吉林双辽人,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属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小学时期的写作是很多孩子眼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作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小学五、六年级是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进行“奇”“趣”“丰”“美”的个性化日记创作,书写不同文章类型、表现手法、图文并茂的个性化日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日记;金钥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053-0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作为一门积累型学科,博大而精深。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世界里,获取纵横四海、所向披靡的神兵利器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个性化作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有着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个性化作业是集积累、练笔、读书、剪报、图画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这样的特色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写下点滴感悟,记录人生脚步,让灵感伴时光飞舞。

一、当前小学生写作的四缺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作为孩子语文听说读写的起步阶段,写作是其中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很多孩子对写作望而生畏,纵观当前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着几个大的共性问题。

(一)严重缺乏写作兴趣

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当小学生最初接触写作时,往往会因为不知如何取材、不知如何表达而束手无措,进而产生恐惧心理,轻易给自己设限。久而久之,能力仅停留在词语和造句上的孩子们一想到那么多的文字就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极不情愿的情绪,对写作丧失了兴趣。如果不在孩子写作的关键时期,及时采用引导、鼓励等方式教学,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重塑孩子的写作信心,那么孩子就有可能终身失去对写作的向往与热爱。

(二)缺乏一双观察的眼睛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双观察的眼睛,一方面对生活中的细节缺乏观察,另一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素材缺乏观察与积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图写话”就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到写作,并开始学习运用文字和标点符号,逐步地通过写作去表情达意。然而,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将生活事物与写作联系到一起,平时不注意观察日常身边的生活现象,也不去用心地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尤其是对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有价值的事件,并不能将之积累为写作素材,以至于到了写作的时候,脑袋空空,缺乏真感受,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同时,即使今天的家长和学校都着力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养成在阅读中积累素材的学习习惯,既不收集资料,也不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使得到了写作环节,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匮乏。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引导,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将真实的观察情况随时记录下来,并运用自己通过阅读积累下的文字素材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进而真正地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也使文章充满趣味。

(三)缺乏扎实的写作功底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扎实的语文功底做基础。然而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基础较为薄弱,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写作手法有限,无法巧妙灵活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加上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在布局谋篇方面,很难做到科学合理,以至于整篇文章,或是流水账,或是混乱难懂。这就需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脚踏实地地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拥有扎实的写作功底,才能妙笔生花,写出好文章。

(四)缺乏个性表达

小学生写作贵在通过文字,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进行生动有趣的表达,但很多学生都是将写作当作一项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内容空洞,缺乏情节描写与情感表达,没有鲜明的个性,经常借用别人的经历、别人的语言,进行生搬硬套,完全失去了童年情趣的表达,更无童真童趣。目前来看,立意不够新颖、语言不够生动、结构不够鲜明、想象力不够丰富等问题都是造成小学生写作缺乏个性表达的主要原因。

二、个性化日记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一定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个性化日记是通往小学生写作的一条优质道路,通过改变写作方式方法,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张扬个性,书写真情实感,进而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一)提升孩子感知美好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感知美好,进行生活细节的积累与品味,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个性化日记通过改变传统枯燥的日记写作方法,创新写作思维,丰富写作手段,给孩子们创建轻松愉快的写作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进而反作用于孩子们对生活的感知与挖掘兴趣,提升孩子们感知美好的能力,使孩子在多方面得到体验,也使多元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拥有更加丰沛的人生起点。

(二)在交互过程中得到共同提升

个性化日记从本质上讲,与传统日记的最大区别是,形式上更加“个性化”,无论是选材还是写作技巧,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个性化日记提倡广泛交流,多元互动,这就为孩子们在交互过程中得到共同提升提供了土壤。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写作正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鼓励学生坚持写作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日记,大胆创作、广泛交流,在互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激发出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如果能够通过同学交流、师生互动、多元评价、作品展示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争议、思考,从而张扬个性,乐于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必将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让学生习惯于不同长短、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随意表达,克服写作中的畏惧心理,展示属于自己的才华,进而开始热爱写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思维、想象空间都会得到极大的拓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助益。

(三)利于培养两大素养

个性化日记从浅层次上讲,首先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训练学生的线索发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标点符号使用能力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篇好的个性化日记的写作,都会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有所见、有所感,都会运用到准确的字词、优美的句式、贴切的比喻,都会感知内心深处最核心思想的表达。久而久之,文字功底与文学素养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从深层次讲,个性化日记对孩子来说,可以帮助孩子在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正向地进行情绪的表达与释放,文由心生,在创作个性化日记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去发现真善美,需要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这个角度上讲,个性化日记完全能够提高学生悟性,增长学生才智。近代教育家杨杏佛说:“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面对一日之过,虽无意自省,也尽自省之责矣。”因此,个性化日记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发现世界、感悟人生、鞭策自我,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奇”“趣”“丰”“美”记录成长痕迹

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五、六年级,正是激发同学们创作热情、提升同学们语文能力的“黄金时期”。笔者每次接一个新的班级,首先着力打造“奇”“趣”“丰”“美”的个性化日记天地。两学年的四个学期里,在完成正常作文写作的基础上,笔者会安排同学们完成100篇日记。与“严肃面孔”的应试作文不同,个性化日记像一个神奇的“热带雨林”,有着各种不同风景的精彩,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日记都带给了同学们不同的收获。

作为语文学习积累与运用的集大成者,我们的个性化日记集中体现着奇、趣、丰、美四大特点。“奇”在奇思妙想,“趣”在妙趣横生,“丰”在丰富多彩,“美”在美仑美奂。从稚嫩到成熟,从平凡到精彩,篇篇日记记录下了学生一路的努力与成绩,也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

四、“六朵金花”扮美个性天地

图文并茂的个性化日记,涵盖的文章类型较多,表现手法多样。在实践中,重点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创作个性化日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审美情趣。

(一)生活随笔

首先,是生活随笔,指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成文字,用日记写下点滴感悟,将转瞬即逝的灵感化为有形。让学生学会记载历史,让思想情感不断走向丰富和成熟,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结成最美的文字,配上精美的画面,表达着学生对世界最好的体会。

(二)思想火花

通过感想日记教会学生捕捉思想的火花。看一则新闻,读一篇文章,看一幅漫画,听一则新闻……带着问题去思考,把观点写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水源污染、聆听世界声音、思考家国未来……迈出从稚童向一个思想丰盈的少年的重要一步,向世界发声。

(三)故事改编及扩缩续仿写

名作的改与仿是迅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法宝,在日常的写作安排中,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改编让他们穿越时空,来到苏武牧羊的北海边,见证“雪地又冰天,苦忍19年,大节不稍亏”的爱国情怀;让他们陪着年过八旬的贺知章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体会那“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淡淡忧伤。而扩缩续仿写则给了他们宝贵的机会,去改变情节、修改命运。不同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精彩,文学的魅力开始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四)想象天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段旅程,一次想象,一个希望,一种思考……笔者一直告诉学生,在个性化日记的世界里,你可以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国王,可以是自由来去的神仙,可以是月亮上的一块石头,可以是夜空中的一颗星星,可以是南极的一块冰,可以是亚马孙河的一滴水……而学生也因为拥有了想象的天空而倍加热爱个性化日记这项作业。

(五)名著延伸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而古诗词则一直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明珠。两年的时间里,笔者坚持指导学生对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进行挖掘与图文并茂的展示,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名著名作的魅力,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六)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使得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清晰,写作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相反,充满了创作的乐趣。

五、“三阶六步”找到写作大门的金钥匙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何在个性化日记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对写作的良好理解与运用,进而完成学生整体大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探索采用三大阶段六大步骤法,循序渐进地完成积累——思考——选择——写作的过程转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