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
作者: 鲍妍作者简介:鲍妍(1979~),女,汉族,江苏溧阳人,溧阳市昆仑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摘 要:在幼儿园中,幼儿园创设丰富的幼儿教学环节,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让幼儿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之间存在差异性,喜欢的事物存在差异,同时幼儿对事物的热情可能很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幼儿性格特征,适当投放符合幼儿特征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游戏材料,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探讨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0-0123-05
在幼儿园活动区,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材料为幼儿营造良好活动意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制定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提升。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求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释放天性,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由此可见,幼儿园活动区适当的材料投放,对幼儿的成长事关重要,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升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为幼儿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阶段是人体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应当重视体育活动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应当选用比较新奇的教学模式,激起幼儿锻炼身体的热情,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体育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使幼儿可以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一些启发。体育运动是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而作为教师,要注重体育运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对自身的了解,完善自身价值。
(二)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高速发展
文化教育规定幼儿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但需在基础知识上丰富幼儿大脑,还需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可以身心健康,通过体育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协助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促使幼儿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幼儿园学习过程针对幼儿来讲是关键性的启蒙时期,作为教师,应当对幼儿给予指导教育,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提高幼儿学习能力,使得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原则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取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因此,对活动区的规划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合理地规划、投放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让幼儿在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对幼儿园活动区进行研究,要保证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适宜性,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
在幼儿园活动区,投放材料必须要保障安全性。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由度,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可能不受控制,因此教师在规划活动区材料需要对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的行为进行预判,对器材摆放位置、材料是否安全、活动空间的大小等问题都要进行细致的规划,从而保证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二)全面性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需要全面考量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的需求进行材料投放,保证幼儿在活动区能取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目标性
在幼儿园活动区开展自主活动,虽然没有严谨的活动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但是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特征以及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内容。因此,在材料投放时要明确幼儿阶段培育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材料投放,保证幼儿可以持续全面的发展,完成幼儿园教学目标。
(四)层次性
材料投放应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不同幼儿间的差异,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制定针对性的活动材料投放计划,保证幼儿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水平合理地选择材料开展自主活动,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针对性的提升,感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五)趣味性
在开展自主活动时,一定要保证其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参与。因此,需要教师把握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灵,运用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欲望,让幼儿能够深度参与自主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六)灵活性
活动区教学属于自主活动的一种,更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因此,在自主活动过程中,要观察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反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灵活的调整,让幼儿能够深度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三、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题,投放目的不明确
教师在进行活动区材料投放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开展自主活动时,教师将幼儿带到活动区活动,对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后,就让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由于缺乏明确的主题,导致幼儿在活动中漫无目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无法对幼儿针对性的指导,幼儿在参与过程中的提升不大,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二)缺乏材料来源,投放类型单一
当前,幼儿园缺乏足够的材料来源。由于幼儿园的活动经费不足,无法购买更多的材料以供幼儿选择,活动区材料更多的是由教师制作或者家长带到学校,导致幼儿园互动区材料类型单一,无法为教学提供足够的支撑,影响了自主活动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管理机制,材料更新较慢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学目的的变化及时更新。但是当前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更新较慢,很多材料久未更新,幼儿已经失去兴趣,导致幼儿在活动中难以进入到游戏情境,影响了自主活动的有效开展。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幼儿园活动工作内容比较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材料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幼儿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没有对区域材料进行有效监管,导致材料无法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四)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幼儿园教师作为自主活动的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自主活动的教学质量。当前,幼儿园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在材料投放时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进行分析,仅凭过往工作经验进行,导致材料投放缺乏科学性和层次性,影响了活动区的教学价值。
(五)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领导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幼儿园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借助负责人来在幼儿园的管理方面做好规划,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协助幼儿园树立良好的信誉,可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幼儿园的负责人在教学理念层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户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对户外体育活动材料适用性的推广,创新教学理念。
四、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分析
(一)结合幼儿兴趣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特点,其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投放,合理地设置活动主题,用美术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在适合的游戏环境中获得针对性的提升。在具体材料投放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对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缺乏足够的社交技能。此时在进行材料投放时,需要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利用颜色鲜艳、结构简单的材料,如仿真食物、各种颜色的玩偶等以供幼儿选择,吸引幼儿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自主活动中,能够在活动中正确分辨颜色,对颜色产生兴趣。对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自我认知观念开始萌发,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可以用一些低结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探索,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除投放一些常见的物品外,也可以使用一些自制的材料,例如,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拼图等。对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此时在进行材料投放时,可以使用更多具有操作性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用更丰富的美术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例如,以“我们的房子”为主题的自主游戏中,对小班的幼儿,可以使用一些房子模型,引导幼儿建立房屋的认识,了解房屋的形状、颜色;对中班的幼儿,可以准备积木,引导幼儿进行房屋搭建,建立房屋的空间意识;对大班的幼儿,可以准备纸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房屋模型制作,利用低阶的材料引导幼儿完成更加复杂的作品,对房屋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从而用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材料选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幼儿可以取得充足的提升。
(二)丰富材料投放层次
幼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即使年龄相仿,其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区域、面对同一班级的幼儿,对材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需要丰富投放的层次,充分考量不同层次的幼儿,合规设置游戏的难度,以保障幼儿能够充分进入到游戏情境中,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
例如在以“涂鸦”为主题的自主游戏中,由于幼儿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动手能力也存在差距。投放的材料是:叉子、滴管、泡沫、毛线、刷子、树叶、蔬菜水果等作为绘画工具,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实际能力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的材料进行涂鸦。在这样的一个材料投放过程中,丰富了材料投放的层次,让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材料,既保证材料的难度适中,又避免因为难度太小影响幼儿的参与兴趣,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取得针对性的提升。
(三)合理规划材料数量
在进行美术活动材料投放时,要合理地规划投放数量。数量过多可能导致幼儿参与热情不高,材料随处丢弃,造成浪费;数量太少,可能导致幼儿争抢,发生矛盾。因此,要适当地规划材料数量,根据游戏设置以及进程进行合理的投放,形成动态的投放过程。在自主活动开展的初期,不能将材料全部提供给幼儿,影响幼儿的专注力;需要根据游戏的进程变化游戏材料的数量,充分发挥教师在自主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控教学节奏,让幼儿可以去取得更具针对性的提升。
例如,在“好朋友的脸”的自主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实务数量,在游戏初期投放一定数量的橡皮泥,如果材料随意丢弃,说明此时已经超过了幼儿的需求,需要进行调整;当自主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要适当增加数量,满足幼儿的需求。
(四)及时更新材料种类
游戏材料投放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幼儿园要制定完善的材料管理机制,定期对活动区材料进行检查,对材料更新情况进行评定,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将材料进行区分,根据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需求合理的规划,让幼儿对材料产生新鲜感,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幼儿游戏过程的参与度,加强和幼儿的沟通,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进行材料补充。通过适当的材料搭配,充分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例如,在“大马路”自主游戏中,教师先在地面规划“马路”,然后投放不同的汽车模型。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根据兴趣选择小轿车、摩托车、翻斗车等。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需要教师对材料进行更新,以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加入警车,对幼儿“乱停乱放现象”进行管理,向幼儿说道“警察叔叔来了,大家不能随意停车了”。以此通过简单的材料更新,将幼儿重新带入到游戏情境,让幼儿树立不能随便停车的意识。
(五)留意游戏材料的操作性
一些幼儿游戏在开展的过程中材料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幼儿在开展相应活动时无法更好地集中精力在游戏上,进而也就导致幼儿游戏失去了意义。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幼儿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游戏材料自身的操作性能,从而起到可以激发幼儿脑力的作用。例如,在商场中开展的游戏,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儿童将商场中的物品搬来搬去,久而久之会导致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并不能起到帮助幼儿开动脑筋的作用,也失去了游戏材料本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幼儿教师可以添加任务卡环节,改变幼儿的游戏形式,幼儿可以通过任务卡获得任务,实际上,就是让幼儿教师在任务卡上写上对应的任务,从而使得幼儿根据任务卡执行任务,这样不但可以起到游戏的效果,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能力。并且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游戏,保证游戏环节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益智性,使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