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理念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作者: 顾雯

摘 要:对学前教育而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实现综合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学前教育水平日渐增强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带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园本课程开发需要起到愈发重要的推进作用。在信息化教学理念下,不断探讨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为此,文章在探讨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梳理信息化教学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最终,以信息化教学为视角,提出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深化职业理解,循序渐进提升专业理念;深化计划引导,沟通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深化学习实践,由表及里提升专业知识。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幼儿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06-05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有序增长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开发的助力。所以,广大幼儿教师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理念的增强、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丰富,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综合教学能力。所以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实施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教学元素、园本课程开发元素对专业发展的优化作用不言而喻。

一、 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阐释

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能够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化探索可能;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推进同样可以对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开发的深入运行形成关键助力作用。三者之间的联系能够为广大幼儿园切实提升学前教育工作效率、循序渐进增强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打造教育品牌保驾护航。

(一)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探索可能

无论是信息化教学,还是园本课程开发,都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探索可能。第一,信息化教学作为较为新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意义教学手段单一化、死板化的发展趋势,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其中。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多样形式帮助幼儿教师告别以往“教师一味地教、幼儿一味地学”的传统模式,将更多的新颖化教学方式方法融入学前教育过程,拓展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素材,让师幼互动拥有更多载体,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教学为其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化保障。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都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学前教育课程园本化、区域化发展的时代化产物,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幼儿教师所在幼儿园的教学实际情况,与幼儿园特色密切相连。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更加鲜明地将自身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素养融入其中,使得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与园本课程的共同成长。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园本课程开发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探索平台,与其他类型课程相比更能反映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探索。

总而言之,从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能够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或手段、或平台的实施保障,并且借助两大主体的自有优势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化探索拥有更多可能。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助力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深入运行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同样可以为园本课程开发和信息化教学的深入运行提供更多保证,幼儿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得到良好增强,可以积极作用到园本课程开发与信息化教学之中。

第一,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是不折不扣的开发主体,幼儿教师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与园本课程开发思路相结合,让园本课程开发方向具有时代化优势。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综合专业能力也能够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更多保障,比如:沟通合作能力可以让志同道合的幼儿教师形成开发合力,共同推进园本课程有效运行。实施反思能力可以让园本课程开发不断克服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第二,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让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更加深入,在“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佐证理论”的进程中展现出幼儿教师的主体核心作用,让信息化教学不再停滞不前,在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的彼此结合下展现出园本化魅力。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园本课程开发和信息化教学的支持,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开发同样需要得到幼儿教师的高效助力,三者之间的共赢发展对学前教育而言必不可少。

二、 信息化教学理论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

在信息化教学之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实施重要性,既能够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能够推进园本课程开发,还能够带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以更优、更好、更快的方式提升幼儿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前教育效率。

(一)更优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

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来说,园本课程开发在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思路,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转变传统教学单一化、死板化的不良现象。

与中小学生相比,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更小,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不足,幼儿教师通过园本课程开发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信息化教学无疑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借助自身专业知识开发更适合幼儿实际的园本课程,让园本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为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服务,让信息化教学不再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真正通过园本课程开发扎根于幼儿园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层面起到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效果。

比如:幼儿园基于传统绘画传承打造园本课程,对幼儿教师国画讲授能力、国画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提升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将传统文化的绘画传承信息化教学也融入其中,借助收集适合幼儿学习实践的绘画内容丰富信息化教学素材,借助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尝试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使得信息化教学伴随着这一类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完善得到高效探索。

总而言之,园本课程开发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推进作用,两者的互相融合可以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良性探索舞台。

(二)更好推进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开发在信息化教学视角下能够引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起到推进园本课程高效开发的作用。园本课程建设、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三者关系较为密切。在信息化教学视角之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效果不断展现充分作用于不同类型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幼儿教师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可以通过信息教学的多元化探索细化课程开发方向,丰富课程开发思路,组建志同道合的课程开发团队,借鉴其他兄弟幼儿园的先进开发经验,在园本课程开发进程科学化下使得开发区域化、园本化优势得以良好呈现。换言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实施主体上的有力保障,信息化教学则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不断细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两者的共同作用展现出“1+1>2”的效果,为园本课程开发培育出合理化、可行性、科学性强的生长土壤。

比如:幼儿园在开发彰显地方风俗的艺术类园本课程时,幼儿教师经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对地方风俗习惯、地方舞蹈形成了一定的清晰理解,并且在信息化教学中准备了丰富的素材,灌输游戏化教学理念,使得游戏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高度融合,这时以此为基础开发地方风俗艺术类园本课程,既可以让适龄幼儿在园本课程中感受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沉浸在专业知识引导的学习氛围中,沉浸在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打造的地方舞蹈中,也可以让适龄幼儿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中获得综合化体验。

总而言之,从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说,园本课程作为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能够获得幼儿教师的人力支持,也能够获得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性支持,从而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得到有效呈现。

(三)更快带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教学下的园本课程开发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动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实施作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立足于自身所在幼儿园实际情况,结合适龄幼儿的差异化个体情况才有可能得到良好实现。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园本课程开发在与信息化教学实现彼此融合时都需要发挥幼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专业发展可以为主观能动性提供更多保障。

第一,信息化教学下的园本课程开发带动幼儿教师专业理解达成,幼儿教师或独立、或组队参与到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之中,伴随着园本课程从无到有、从粗到精,能够萌发出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第二,信息化教学下的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与提升。幼儿教师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与信息化素养,而园本课程可以激发幼儿教师丰富专业知识的潜力。第三,园本课程开发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样可以起到推进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园本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落实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效果,让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实施能力、反思能力等一系列专业能力在园本课程形成的平台化作用下得以不断增强。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学与园本课程开发的彼此融合可以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的增强提供更多保障,突出优化专业发展运行渠道的思考。

三、 信息化教学理论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园本课程开发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不断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幼儿为本原则、多方参与原则、共存共赢原则必不可少、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只有不断践行上述基本原则,才能让园本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三大要素在学前教育大环境中得到更优呈现。

(一)幼儿为本原则

幼儿为本原则是信息化教学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信息化教学,还是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幼儿为本的基础上予以实施,这一点毋庸置疑。幼儿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需要寻求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的内容,注重游戏化教学的客观合理融入,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同样尊重幼儿的个人意志,将“去小学化”与游戏化相结合,在带动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为本原则同样必不可少。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升都应以幼儿的需求为需求,形成具有目的性的补强。不仅如此,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共同作用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为本原则内涵需要得以更优化体现,摒弃可能存在的教师为本理念,突出幼儿为本的过程性贯彻。

(二)多方参与原则

多方参与原则是展现信息化教学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原则。在此期间,幼儿园管理层、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主体都需要切实参与形成合力,多措并举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运行,也为园本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营造良好的多方参与环境。

其中,幼儿园管理层发挥宏观决策与多元保障作用,既要在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策者作用,也要在资金、人才、资源等多个方面强化保障效应;幼儿家长需要在高质量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完善亲子关系,引导幼儿相信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园本课程学习、信息化教学体验之中,也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出谋划策。幼儿教师作为园本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主体,更需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协调多方参与节奏,成为幼儿家长参与其中的重要引导者,也成为幼儿园管理层具体决策的实施者与反馈者,进而使得幼儿园管理层、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等不同主体形成举措合力,多方参与、高效参与,积极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园本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的循序渐进落实。

(三)共存共赢原则

共存共赢原则是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努力、共同奋进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在信息化教学下,园本课程开发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而是需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幼儿园管理层、幼儿家长,还是作为直接主体的幼儿教师群体都需要践行共存共赢原则,使得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共存且实现多方共赢。在积极开展的学前教育工作中,三大元素齐头并进、互相影响、互相推进,任何一个元素一旦出现纰漏不仅会影响其他两大元素的发展,而且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幼儿教育生态,不利于适龄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共存共赢原则对信息化教学、园本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三大要素的运行具有不可小觑的实践重要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