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阻碍及对策
作者: 焦云伟摘 要:有人认为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是难度最高的学科。小学生在认知事物的时候习惯从形象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而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大部分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思维上的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现实中的各种事物更加熟悉。因此,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结合熟悉的内容进行探究。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站在生活的角度更轻松地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整合学校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以及从多个途径出发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指导,以此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转变理念;改善条件;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62-06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其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因而也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通常采用直接讲授的形式,告知学生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随后引导他们进行记忆。对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地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而且,长时间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学生很难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参与数学课程的兴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课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要依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实际生活更加熟悉,而且数学知识也来源于实际生活。鉴于此,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大力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程,分析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阻碍,并且依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的对策,使教学变得更加合理,促进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
受到之前落后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将重点集中在了给学生讲授知识上,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成为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记忆,他们对其中的内容缺乏深入理解。而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应当更加注重对他们思维的培养,如果过分强调记忆理论知识,就会导致数学的趣味无法得到体现,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小学阶段的学生深受自己喜好的影响,如果他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是有的学生受之前学习经历的影响,对数学的学习并不积极。对此,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尝试融入生活元素,学生接触到了熟悉的内容,有利于结合自身的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站在熟悉的角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而且,在引入生活元素之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更加轻松,他们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依据个人的经历掌握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思维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除了要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且,小学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要求特别高的学科,只有学生具备成熟的数学思维才能够更加迅速深入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不过,从之前小学数学课程开展的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形式单一,以讲授教材中的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情况,没有对学生给予思维方面的引导,以至于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没有得到发展。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让他们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在生活化情境中能够引起学生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启发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站在生活的角度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助力学生逐渐形成生活化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实践运用。不过,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将实践运用改成了习题练习,只需要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完成课后习题的解答即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除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会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实践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决,给学生提供了实践运用知识的机会。在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而且他们还可以对数学知识产生具体化的感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遇到的阻碍
(一)缺乏正确概念认知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概念认知并不明确,而且部分年轻的教师对生活化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先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完成之后再导入生活元素,以至于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元素缺乏紧密的融合,出现了教学分散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遇到了更大的困难。还有一些教师已经完全理解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并且也认为需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但是,受到以往教学习惯的影响,这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仅仅是在导入环节中简单渗透生活元素,在具体的环节中还是与以往的教学没有太大的差异,并没有真正开展生活化教学。
(二)数学生活界限不明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之后,使得当前的数学教学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融合知识和生活元素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但是,有一些教师在具体的环节中没有把握好数学教学与生活元素的界限,以至于出现了泛生活化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且在课程中积极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运用生活元素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后续的教学中,无论面对怎样的数学知识,教师都是融入生活化教学,导致在数学教学中出现了泛生活化的现象。合理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果过度进行生活化,不仅无法对数学教学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可能使学生抓不住教材中的重点。
(三)生活教学趋于形式
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后,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生活中的元素,才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在刚开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积极应用生活元素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使数学课程风貌焕然一新,让学生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在融入生活元素的时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海洋相关的话题,教师就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引入相同的元素,长时间下来就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也会使教学形式变得单调,无法使生活化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时候没有深入分析教学的内容,只是为了渗透生活元素构建情境,甚至还在不同的教学中出现了反复使用同一个情境的情况,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导致生活化教学趋于形式化。
(四)教学评价较为传统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为主。一些学生的知识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导致他们在课后习题的练习中表现可能不是太好,有可能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这就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且也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抗拒情绪。此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时,这些学生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发挥,无法体现出他们的真实数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中单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数学水平,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引导下,也会削弱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不利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五)作业内容忽视生活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注意控制作业的数量,提升作业的质量,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作业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大部分教师都适当缩减了作业的数量,但是在作业的内容方面却没有经过精心设计,也没有融入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从目前的数学作业内容来看,大部分作业还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中知识的重复练习为主,作业的形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学生还是缺乏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对现代化的学生来说,数学课程中的作业只是课堂练习的延伸,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阻碍成因分析
(一)传统理念干扰
教育教学理念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主要是在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最终的目标只是提升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缺乏重视。因此,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重点集中在了知识的讲授方面,通过口述结合板书的形式宣讲教材中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而且,教师单纯注重教材知识的讲授,没有融入生活中的相关元素,也削弱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增大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
(二)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层面需要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资源,同时还要对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由于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在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经验。为了能够使生活化教学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过,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学校虽然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活动,但是形式较为简单,仅仅是组织学校中的教师进行生活化教研活动,或者是组织教师一起观看名师示范课。这些培训活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却不能够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也是有限的。此外,教学资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有合适的教学资源就能够使数学教学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特别是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生活中的道具。如果学校能够提供相应的教学道具,就可以让教师结合实际的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时间较短,学校也缺乏重视,并没有购入相应的资源,导致教师的很多想法无法得到落实,制约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三)教师素质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课程中的主导,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够顺利推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不过,从目前数学教师的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业压力较大,为了能够完成教学计划,教给学生知识,需要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进行备课。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就导致教师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有精力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还有一些年轻教师在刚进入教育教学行业之后缺乏经验,在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元素界限不清的情况,有时候会引入太多的生活元素,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