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 黄宝生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前形势的发展,如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探索激励和改进教学的评价。在正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课程评价不仅是要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学习内容出发,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够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入手,着重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评价;小学数学课堂;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68-05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其对他们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关乎他们未来的成长。同时,小学数学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小学数学的评价制度尚不健全,而曾经的小学数学评价体系又严重“禁锢”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入运用其中,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 小学数学课堂多元化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数学作为学生小学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在各个科目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创建,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上的讨论与互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储备的知识出发,创设相应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完成数学知识的体系构建。同时,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还需要通过课堂进度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最终给出最公正客观的评价。

而在平时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抛出问题后,最想要得到同学们的反馈;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解出一道题后,最渴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采用多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拥有成就感,还能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后期的数学活动当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一个同学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课程难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划分的难度范围内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国家将课堂评价改革的目的明确定为: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帮助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课程的实践功能。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地位已经发生转变,由“领导者”“主导者”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因此发挥好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功能,对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原先单一的评价体系既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也不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是教师,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作业情况两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和判断。而这种教学模式,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又使得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让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和教师逐渐呈现统一的趋势。例如教师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后,可以鼓励学生评价教师,勇敢地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由学生自主讨论,通过各个小组的结论陈述,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二、 数学课堂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探讨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努力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愉悦原则

想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愉悦和乐观的心境,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唤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创造出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数学教学模式,最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融入课堂。

(二)内驱原则

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都与学生的内驱力息息相关。想要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和小组分工的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真正有效、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

(三)体验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模式相对较为灵活,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体验感。同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包括:在学生取得良好成绩时,让学生不要骄傲自满;在学生挫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激励;在不断提点的过程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其他同学一起体验收获。

三、 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应用

(一)增加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法

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难度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递增,所以,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推行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适当增设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在掌握零散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认知框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试卷题型的形式,在自己组织的试卷题型中,多加入学生平常容易出错的题目,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章时,课后习题就给出了“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口算”等题型,其中涉及的大多是简单的数字运算。但想要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就可以通过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跳出教材习题,由易到难地掌握全部的知识点。首先,在具体的评价考查当中,教师可以将整张试卷的难度分成以下层次:第一,对基础题,让学生能够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简单的运算方法;第二,对中等题,让学生对较有难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解决运算;第三,对拔高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题和思考题的方式,将题目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改变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当中客观、死板的题型设置,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内容真正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学习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章后,教师可以运用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对书本的有关内容进行相应地拓展。通过前面的学习,教师可以总结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通过有关总价和路程的数学应用题设置,让学生在自主动脑和实践中加强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了解。

同时,运用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法时,还需要教师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很好”“做得不错”“下次继续努力”等无实质性的评价方法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和激励价值。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总结性的评价方式,将“无内涵”转变为“有内涵”的评价。由于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且学生对人民币有关内容也较为熟悉,所以在对元、角、分的进率关系和互换方式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以“换算速度快”“对进率的敏感度高”“对人民币认识能力强”等评价内容,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总结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构建多元化的数学教学评价策略,还能够让学生在总结性的试卷和习题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二)重视数学活动评价策略的设定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尤其要关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高自身表达水平、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正确学习态度的重要作用,帮助其培养相应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来画一幅自己眼中各种事物的组成图形,也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各种模型,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手工活动的开展和制作,帮助形成“图形”的数学认识。而针对现实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就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事物为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做出评价,并根据孩子们制作作品时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提高孩子们数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写下他们最喜欢的数学题目或者是数学活动,并根据写出了的题目或者活动而给出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出几道关于图形的题目,要求孩子们根据这些题目对图形进行命名。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是认为有意义和有难度的题目来给出评价。在评价时,要注重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想法。教师要对孩子们所完成的数学作业给予评价,并对孩子们做完作业之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及时帮助和指导,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和赞扬。

另外,数学活动评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而且能加深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数学活动评价当中教师还需要凸显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

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教师可以用一个盒子来代表一个正方体和两个正五边形,然后,先让学生看这个盒子是否符合图形的特点,再给出评价:“这个正方形是否符合了三角形的特征?还是不符合正方形的特征?”再让孩子们看其他三角形是否也都完全符合正方体和正五边形的特征。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些与图形相关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事物说出相对应的图形。数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刚刚回答的内容进行及时评价,哪些图形对应正确,哪些图形对应错误,都应该给出明确的答复。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后,学生们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盒子,也会发现自己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及时性的数学评价策略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及时性的数学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以达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来构建及时性数学评价策略。

1. 及时关注学生

要想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有的教师并不知道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观察与反馈,因此往往会出现评价结果滞后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小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公顷与平方千米》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概念不清晰、对内容理解不透彻等现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在学习“公顷”概念和运算之前,类比之前的课程内容,如“千米与米”“厘米与毫米”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