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吴远娴

摘要:读后续写作为英语高考中的新题型,是考查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评价手段。与以往阅读理解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词汇理解、猜测和细节理解的特点不同,读后续写指向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阅读与写作衔接的整体性,英语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的恰当性,以及内容衔接的连贯性。结合读后续写题型特点,高中英语教师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目标,从阅读材料筛选、阅读笔记记录、指导精读文章、把握关键词、小组合作、完善评价和拓展引入阅读材料等方面完善读后续写教学方法,推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2-0109-05

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改革实施,高中英语教学逐渐由“以知识为本”向“以立德树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转变,旨在通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整合高中英语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一是良好的语言能力。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准确传递和理解口语交际信息。二是具备良好的文化品格。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良好的人文情怀、健全的人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三是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即通过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质疑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学习能力。通过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等目标,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实施的《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中首次提出了读后续写写作新题型。读后续写题型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考查形式,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材料续写情节,将续写内容发展成为与给定材料有所衔接、情节架构自然、结构完整的短文。加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读后续写教学方法,创新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以读后续写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高中英语学习能力。

一、 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读与说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由此可见,读后续写中,阅读作为理解性技能,是读后续写的基础。续写作为表达性技能,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指出读后续写体现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六要素的梳理、理解能力和对阅读材料发展细节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对阅读材料中人物、地点、时间等六要素把握不清。未能理清故事发展主线、情节线、情感线,导致续写材料与阅读材料不衔接、不顺畅。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偏低,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快速阅读、理解、梳理有用信息,表明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升;②续写情节不融洽。结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部分学生续写情节走向明显偏离阅读材料情节。如突兀增加新人物、故事主角消失、续写情节明显不符合生活常识和正常发展逻辑等,导致续写材料与阅读材料情节偏差较大。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准确、细致阅读前文,对阅读材料发展情节和走向把握不准确;③逻辑衔接不连贯。结合读后续写考查要求,续写内容应与前文阅读材料逻辑关联,前后句衔接应顺畅、逻辑连贯。但在读后续写教学中,部分学生续写内容与段首句不融洽、续写内容上下文逻辑关联性不强、续写内容前后衔接牵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清阅读材料的主题,导致续写内容偏离阅读材料情节方向;④续写内容情感不融洽。根据读后续写原则,续写内容中情感线应与阅读材料相符。造成情感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续写时未能关注和把握阅读材料中人物情感基调和情感变化,导致续写材料与阅读材料前后人物情感不协调、不一致;⑤语言不协调、不融洽。在读后续写教学中,部分学生续写材料语言风格与阅读材料迥异,甚至以对话形式续写材料或生搬硬套一些高级词汇,续写内容语言风格差异较大,部分段落、语句词不达意,导致续写内容完整性、逻辑性和与阅读材料情境融洽度偏低。造成语言不协调、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找出体现阅读材料语言风格的关键词句,缺乏模仿套用原文核心词句的意识和习惯。

结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存在的问题分析,不难发现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训练中未能结合阅读材料主题、情节线和情感线开展写作训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续写内容的逻辑连贯性、融洽度,导致读写内容质量较差,得分偏低。

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教学策略研究

结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合理筛选读后续写素材

读后续写是将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训练置于同一环境中,通过读写结合方式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运用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的能力。在读后续写教学中,阅读是续写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学生对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有效产出。结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和要求,不能发现其续写阅读材料多为情节较为丰富的记叙文,其字数多为300字至350字左右。结合高考中读后续写题型特点,教师应合理筛选恰当的读后续写材料,立足学情选择、改编阅读材料,优先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提高读后续写教学与高考题型要求的衔接性。如高中英语教师可从各省市历年高考题目中选择高考真题、模拟题中阅读材料。并为学生筛选情节丰富的记叙文类型课外阅读材料,以此丰富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增强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读后续写想象力,为续写训练奠定基础。

(二)以阅读笔记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阅读能力是读后续写的基础,由于不同的阅读材料写作思路、写作风格存在显著差异,要求学生通过精读材料确定材料中的关键要素,把握其写作线索。但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单词积累较为匮乏,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存在理解偏差,进而导致续写内容偏离阅读材料。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整理和记录阅读笔记,鼓励学生将阅读材料中新颖表达方式、词句记录下来,并尝试仿写训练,以此扩充学生知识储备,为读后续写奠定坚实的语用能力基础。

以必修第一册“UNIT 1 TEENAGE LIFE”中“The Freshman Challenge”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中“Obviously, I was unhaapy, but, I won't quit, I'll find a way to improve on my own so that I can...”。该材料Adam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此时,教师可顺序引导学生列举文中哪些段落、句子表达了其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表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Studying hard isn't always fun, but, I'll be well prepared for university or whatever else comes in the future”。通过找出阅读材料中描写人物性格的语句,并摘抄形成阅读笔记,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能够显著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为读后续写奠定坚实基础。

(三)精读文章,把握线索,培养文化品格

细心阅读材料,把握其线索脉络是读后续写的关键,也是保证续写内容与阅读材料连贯性、完整性的基础。为促进学生细致阅读,教师在组织读后续写时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找到阅读材料中写作要素和线索,如什么人(who)、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原因(why)、发生什么事(what),并根据阅读材料内容续写故事情节发展(how)。通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素,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阅读材料要素。

在掌握阅读材料要素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精读,通过分析阅读材料中要素,把握阅读材料主旨。例如,在必修第三册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中“The Stone in the Road”教学中,针对“Nothing good can come to a nation whose people only complain and expect other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顺势提出问题“May be you can talk about the charcatters in the story”。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线索,合理把握阅读材料主旨“The milkman and the group of women are used to complaining, hoping that others will solve their problems, the little girl moved the stone with her own efforts, and finally, she got the gold coin”。通过引导学生精读阅读材料中关键要素,提炼并把握文章主旨,能够为续写训练奠定基础。如在“The Stone in the Road”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If we solve our own problems, good things will happen”这个角度续写故事情节,学生续写的内容、情节应与阅读材料契合度高,故事情节衔接顺畅,续写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把握阅读材料文本关键词、语言特征,提高续写连贯性

在精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挖掘段首句关键词的内涵,结合前文解读,各段落写出2至3个情节点,尤其是找准续写情节动词链,确保续写内容与阅读材料情节准确衔接。在续写教学指导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关注第二段落中的关键词,尤其是阅读材料与续写内容首句出现的新词,这些词确定了续写内容第一段的情节走向。根据找出的关键词续写则不会偏离阅读材料主题。同时,在续写教学指导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段首主语,续写时应遵循主语连贯原则进行续写,确保续写内容与阅读材料内容语言风格、语言特征和续写情节保持一致。例如,在“Ring a Bell”续写训练时,两个段首句为“Para1: From the parking lot stepped out a poorly-dressed man, walking with difficulty to ward me”“Prar2: Inspored by his generosity, I continued to ring my bell happily”。在第一段中,段首主语为“poorly-dressed man”,则第一段开头衔接主语应为“man”。第二段段首主语为“I”,则第二段主语应为“I”。同时,段首句中明确体现了情感态度“happily”,则应顺着段首句的情感主线、情感基调续写,可根据从阅读材料中提炼的关键点构思情节点,即对poor man的长相、外貌进行描述,烘托其捐款的伟大形象;描写作者与男人的交谈,了解其捐钱心理;描写作者内心感悟,刻画作者对摇铃募捐行为的情感态度转变。在确定第一段续写情节后,可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逻辑构思第二段发展情节,如描写作者受到poor man行为的激励更加积极主动摇铃募捐,并在段尾叙述作者对poor man捐款行为的内心感悟和思想升华,提升续写内容的思想性、感染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