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本土红色文化育人课程构建策略
作者: 林淑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为了落实“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满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要求,学校立足当地文化,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用心构筑师生人人参与的本土红色文化课程,让广大师生深切感受到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多学科融入,凝练红色文化育人因子
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科课程,是落实党和国家“大思政课”教育理念的有力举措。学校将本土红色文化有机地融进多个学科,形成具有拓展性的学科课程,这对学生兴趣的培育、视野的开阔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1.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引入红色文化育人素材,既能够促使学生从革命视角着手,对革命传统课文展开深入阅读和剖析,促使其较顺利地走进课文,也能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如《黄继光》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一边播放透堡传习馆的讲解视频,一边创设让学生当透堡小小讲解员的情境:“我们的透堡传习馆要招聘一批红领巾讲解员。作为一名红领巾讲解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英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要把故事讲清楚,更要讲生动!瞧!已经有丰富讲解经验的‘透堡少年’给我们带来了锦囊妙计。谁来读一读。”学生有了任务的驱动,积极地观看视频的讲解内容,关注其中的讲解词,促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断奋斗的精神。在教学的结尾,教师助力学生再次升华对英雄的认识:“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也是一部英雄的诗篇!如果说抗美援朝离我们有些遥远,那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家乡透堡,就有多位英雄烈士!你知道吗?其中,烈士杨挺英是我们透堡中心小学的第五任校长。同学们,我们就是红色英雄的儿女,在烈士精神滋润下的红色土壤中成长。我们的家乡透堡,自古就是英雄辈出之地。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用鲜血染就红色之乡,用生命筑起一方平安。请同学们在课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阅读《透堡故事》,可以用脚步丈量家乡的红色之路,可以用笔尖画出书中的革命之路,也可以用声音给家人讲述书中的红色历史。”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寻身边的英雄,也可以在不断地探寻中受到红色精神的滋养。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学校结合各年段的数学知识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如借助“轴对称”的知识让学生设计红五星,结合“比例尺和方向”的内容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红色经典战役地点,结合“画线段”的内容让学生设计红色旅游路线图,多样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沿袭长征精神。学校还把课本中的例题与本地的革命活动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如教师让学生设计“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透堡是一个历史古镇,也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这周六会有客人来我镇参观,到时老师需要尽快通知我校的15名小小讲解员来参加讲解活动,任务必须一对一进行传达,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最快的通知方案。”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探究传达通知的最优方案,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音乐能有效调动人的情绪。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与本地红色文化相结合,能让学生加深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能更深入地对教材中的爱国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教学《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时,教师播放关于透堡镇烈士英雄和革命旧址的视频,运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和悲壮的背景音乐渲染教学氛围,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奠定了课堂基调。教师也可在课的结尾设计“与英雄的时空对话”这一教学环节,产生“课有尽而情无穷”的效果。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这样结课:“我们的家乡透堡镇也有一位烈士,那就是杨而菖先生。让我们来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听听杨而菖先生对大家说了什么?”教师播放有关杨而菖的音频后对学生说:“你们有什么想对烈士们说的吗?”在学生自由表达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祖国的强大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让我们向王二小、杨而菖学习,把热爱祖国融进我们的血液,只要你们不忘记先烈,那先烈的故事将永远流传,烈士的精神必生生不息!”
学校也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美术课办“红色风”画展;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制作红色文化网页;书法教师组织学生写革命诗抄;体育课开展“小小神投手”“护送军粮”“重走长征路”“搬运伤兵”等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真切感受不屈的革命精神与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些都实现了红色文化精神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红色革命的种子牢牢地植入学子心田。
二、全过程植入,铺展红色文化育人路径
学生德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学校利用一年中的多个节日来开展有红色文化特色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多种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本土红色文化的滋养。如在开学的第一天,“‘透堡少年’爱国冲关活动”是校园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红歌我会唱”“红色故事我会讲”能唤醒学生的红色基因,鼓舞他们探寻红色记忆。学校结合特定的纪念日举行“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揭牌仪式和“透堡少年”绶带赠予仪式,通过现场各种德育活动,学生将红色基因融于血、入于脑、立于心、践于行,争当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和实践者。
每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瞻仰‘二三’烈士 赓续红色血脉”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听小小讲解员讲解—听战士爷爷重温红色往昔—唱红歌—宣誓—清扫烈士墓—献花—参观红色传习馆”等环节,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也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如2022年,学校举行“喜迎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主题活动,学生在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情景剧《红书演绎》、舞蹈《祖国万疆》等多样化的才艺展示中,感受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全方位嵌入,构筑红色文化育人载体
学校倾心打造红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启迪师生的历史记忆,促进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学校把空间资源作为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一墙两厅一屋(浮雕墙、思肖厅、红色记忆大厅、红色书屋)”来为学生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积极添置并不断更新有关“四史”的学习资料,使得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提升爱党爱国情怀。
同时,学校致力于打通校内与校外的物理界限,链接线下与线上的学习空间。学校利用当地“二三”革命纪念园、红色文化传习馆等资源,组织学生感悟红色文化,把思政课、德育活动的实施地点开设在场馆里。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播放红色音乐,让学生在歌声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学校还开展“红色领航 透小之声”朗读者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录音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播放。为不断打造书香校园、红色文化校园,学校连续多年举办主题为“品读红色书籍,赓续红色血脉”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学生通过制作书签寄情怀、红色经典颂魅力、亲子共讲红色故事、手绘红色绘本展等系列子活动,让心灵源源不断地得到红色文化的滋育,从而深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弘扬优良传统,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