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微

作者: 杨春金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微0

【摘 要】随着小学数学课程难度的不断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凸显重要价值。以立足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设计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备受一线教师的关注。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探究性任务、实践性任务以及基于任务的评级设计等维度,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 方法路径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以特定教学任务为中心,通过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融合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下完成知识感知、探索与积累。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实现教学活动从低级向高级方向的转变。近年来,一线教师不断总结、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在优化、整合任务教学资源要素,拓展延伸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由此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解析和深层探索。尽管如此,受限于诸多主、客观要素,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理应围绕数学学科特点,升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当前新课程改革趋向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宏观视角审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在价值要求,精准把握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的价值作用

1. 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逻辑性,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对教与学的优化与衔接具有较高要求。依托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有助于从源头上优化教与学。设计任务驱动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更具灵活性、直观性和层次性,便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契合小学生思维的认知发展规律。

2. 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纵观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师生交流与互动缺失、课堂教学氛围压抑等情况,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而在任务驱动教学环境下,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为主,促使学生增强对未知知识领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质效。

3.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任务驱动教学侧重于数学知识的潜在逻辑性,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之间建立层次关系,进而使学生在运用知识时更加灵活。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还可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体系,为知识迁移和应用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对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二、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1. 探究性任务,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是富有好奇心的探究者,特别是面对复杂的、新奇的、有神秘感的事物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另外,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存在着差异,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基于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突破重难点,真正学会学习,进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三上“长方形周长”一课时,笔者首先设计了三个子任务:(1)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想法。(2)量一量、算一算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想法。(3)请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并独立完成以上任务。课伊始,先让学生以4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接着,让小组代表上台展学,轮流汇报。这样,以任务驱动学生先学,以学定教。这不仅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也进一步升华,还迸发多样化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实践性任务,发展关键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任务学习指的是将小学数学知识和真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探究实践性任务的过程中,将建立情境和知识的联系。实践性任务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下“密铺”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密铺,了解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并掌握常见的密铺图形和设计原理。接着,教师提出开放性的任务:“请大家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教室墙壁密铺图案,使其不仅能提升大家的学习环境,还能反映出我们的校园文化。”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基础,提出三个子问题:(1)生活中可用于铺贴的瓷砖有哪些?(2)在选择和铺贴瓷砖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3)如何对教室墙面进行合理设计和铺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内分工,通过线上和实体店的途径了解瓷砖的有关知识。再对店铺进行分组问卷调查,从颜色、形状、铺贴方式上进行采访,分析调查结果,确定铺贴方案。为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学生应通过筛选,选择出能够密铺的瓷砖,并初步计算瓷砖购买的成本等。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密铺的知识设计出墙面的设计图,从而完成了实践性任务,发展了应用意识、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等数学关键能力。

三、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以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诊断出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设计如下评价量规(见表1),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多元思维、学习能力水平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研判,以便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1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主动与小组同学配合 独立承担部分任务 活动能力 活动目标明确 会选择使用合适的工具 完成任务策略多样、方法得当 素养养成 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相关例子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对任务涉及的知识认识深刻、独到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赋值方法:优:☆☆☆☆☆;良:☆☆☆☆;好:☆☆☆;一般:☆☆;尚好:☆ ]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价值作用决定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研读新课标、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拓展延伸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目标、方法、路径,在宏观范围内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多类型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全面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