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组合理念下乡村小学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作者: 吴秀江

摘  要:阅读既是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又是小学语文教师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若教师继续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无法保障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阻碍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文章探讨了单元组合理念下乡村小学群文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乡村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单元组合理念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想要紧跟教育前进的“步伐”,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需要摒弃既往守旧的教学观念,从不同单元角度出发,设计群文形式的阅读活动,由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本文简要分析了单元组合理念的概念与优势,探析了单元组合理念下小学群文阅读开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单元组合理念下小学群文阅读开展的具体路径。

一、单元组合理念的概念与优势

单元组合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以既定的单元作为教学出发点,或将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语文要素整合到一起,由此组建一个新的单元,进而实施教学活动。

此理念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单元组合理念的运用,高度契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有效性与教学实效性;其次,单元组合理念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不同知识、不同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更坚实、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单元组合理念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单元学习思维、多知识联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群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此外,单元组合理念的运用,还可以充分助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使群文阅读工作的开展更为高效。

二、单元组合理念下小学群文阅读开展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单元组合理念的运用有着诸多优势,但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将其融入群文阅读的教学工作却并不容易,教师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1. 单元素材整合。虽然教材课本中存在很多既定的单元,但小学语文教师基于该理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并不能只围绕教材既定单元进行整合,而要根据小学生当下实际的学习需求,跳出教材课本的限制,自主设计新的单元,重新整合单元素材。但部分小学语文难以精准分析不同素材的特性,导致整合过程中出现素材匹配失当或整合力度欠缺的问题。

2. 教学方法选用。无论是单元组合理念还是群文教学工作,二者皆属于较高层面的教学逻辑与教学模式,语文教师想要将其落到实处,需要以恰当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但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乡村语文教师都忽略了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沿用“师授生从、言传身教”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知识的讲解与传递,但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实现单元组合理念与群文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须积极面对教学方法选用这一挑战。

3.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法选用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授课时,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相对单一,只能助力学生提升知识的掌握度,并不能为学生语文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太多帮助。为促进学生思维成长与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积极应对挑战,设计更多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4. 教学素材选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都会下意识地将视角聚焦于教材,但教材本身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它无法呈现更多的语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整合单元组合理念与群文教学工作时,必须打破这一固有思维,合理引入课外优质的语文资料,通过构建广泛而深入的拓展阅读项目,让学生在多元且优质的语文素材阅读中,塑造更加坚实、全面的知识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单元组合理念为指导,基于教材既定单元、读写一体单元、相似课程单元以及优秀语料单元角度开展群文形态的阅读教学,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改善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进而打造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课堂。

三、单元组合理念下小学群文阅读开展的具体路径

(一)基于教材既定单元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单篇阅读教学的进阶表现,小学语文教师融入单元组合理念开展群文阅读时,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以教材既定篇目为单元,让学生在教材课本安排的同单元课程阅读中,逐步提升群文阅读水平,逐步掌握单元核心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单元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连贯的学习路径中,既享受阅读的乐趣,又实现阅读能力的跨越,逐步构建起对单元主题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体系。此方法不仅简化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复杂度,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系统、高效,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将教学过程拆解成多个小节。1. 课堂导入阶段。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影像设备,展示一些秀美的自然风景图片或短片,让学生借由实景素材的赏析,对自然之美产生向往之情,并引发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探知欲望。2. 课堂讲解阶段。在课堂讲解阶段,教师需要详细解析各篇课文,并在讲解的同时,安排学生仔细品读各篇文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由此细化学生对景物刻画、借景抒情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视角带入导入时的影像素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各篇文章的作者为什么可以仅凭寥寥数字,就将如此美丽的风景“收纳”到文字里、呈现到读者的脑海中?3. 课堂练习阶段。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单元写作赏析问题,让学生在与同桌的互动阅读与交流中,共同探讨各个问题的答案。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增设游戏环节,比如,让学生结合对各篇文章景色的阅读理解,动用画笔,试着将自己阅读后,在脑海中浮现的景色真实地描绘到纸面之上。进而在教材既定单元组合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切实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基于“读写一体”单元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与写作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递进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基于“读写一体”角度来构建新单元,并让学生在精心安排的阅读、写作一体化实践中,逐步掌握提升这两项至关重要专业技能。

例如,教师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紧扣“读写一体”角度设计教学活动。本单元涉及的各篇课文皆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深切、厚重的爱。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回忆,生活中的哪些场景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爱,父母又是如何表现他们对自己的“爱”?阅读教学进行时,教师需要先将视角聚焦于课文内容,解析文中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而后再聚焦写作手法,深度解析各篇文章的作者使用了哪些技巧,才将父母之爱描绘得如此动人、如此触动心弦。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再次将思绪沉浸到各篇课文中,仔细品读文中的情感,再结合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及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完成相似文章的写作。待所有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同桌、前后桌互换作业,并在阅读后为彼此提供修改、润色的建议。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还在实践中提升了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有效实现了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飞跃,达到了读写能力同步提升的目的。

(三)基于相似课程单元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诞生出无数璀璨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中又不乏一些在写作架构、写作情感方面十分相似的作品。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构建学习单元,让学生在相似文章的阅读赏析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鉴赏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题西林壁》这一诗词时,可以选择《登飞来峰》这首课外古诗作为群文阅读的载体。两诗同为七言绝句,写作架构十分相似。除此之外,两首古诗还同时表现出极为相近的思想内核,即,“只缘身在此山中”“自缘身在最高层”。小学语文教师组合这两首诗进行授课时,可以先详细解读诗文含义,并完整传授学生古诗赏析的技能,待其牢固掌握后,便可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并赏析课外诗文涉及的各个知识要点。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枫桥夜泊》这一诗文时,也可以带入与之相似的诗文作品,比如,白居易的《浦中夜泊》、李九龄的《荆州夜泊》、卢纶的《夜泊金陵》等。这些古诗作品之间都存在着或深或浅的关联,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学习时,不仅可以对诗文间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产生真切感知,还可以透过各首古诗的内容,对旧时中国各地的美景产生更为具体的感受。教师若想要进一步提升诗文角度的群文组合阅读教学效果,还可以将视角聚焦于课后,让学生自主探索与《题西林壁》《枫桥夜泊》相关的课外诗文,并利用课后时间,独立进行阅读鉴赏;待到下次上课前,再将自己课后钻研的成果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深化学生的诗词理解感悟,还可以在“相似主题单元”群文阅读中实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

(四)基于优秀语料单元组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教材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第一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塑造学生完备的语文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阅读学习思维,则需要在讲授课内知识的同时,适度引入课外优秀的语文资料。教师可以基于优秀语料角度来组合阅读素材,让学生在课外优质且多元的文学作品阅读赏析中拓宽视野,进一步增长学生学习的见识,深化阅读学习中的知识积累与技能储备。

例如,教师开展优秀语料拓展的群文阅读活动时,可以从课内延展和课外拓展两个方向出发。课内延展方面,教师可以教材课本的某个课文作为主导,选择与之相似的课外作品作为群文阅读的载体。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可以获取许多与课内文章相关的新知识,还可以透过课外素材,进一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感悟。课外拓展方面,教师则需要另拟主题,让学生在同主题不同书籍的阅读中,获取更加多元的语文知识。比如,学习传统文化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日,自主前往图书馆、图书市场等场所,结合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阅读与传统诗词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有关的优秀书籍。待到下一次的写作课程时,再让学生将拓展阅读的收获完整地写入作文中。这一过程不仅发散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思维,还加速了其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灵活选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整合单元组合理念与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学习技能的发展。此举对构建高效、全面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蓉蓉.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开展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2023(04):79-81.

[2] 林薇. 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5):31-33.

[3] 张红梅. 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新思维: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J]. 天津教育,2023(07):186-188.

[4] 贝亚娟.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生成与推进探讨[J]. 小学生:下旬刊,2023(01):61-63.

[5] 吕婧. 基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新思维[J]. 小学生:中旬刊,2024(07):91-93.

(责任编辑:廖  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