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形结合,优化解题策略
作者: 张纯
摘 要:应用与解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板块,但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其在解题时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思路时常会受到阻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效率。把“数”与“形”结合起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及解题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解题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不足
针对学生“解题困难”的现状,一线教师逐渐开始采用数形结合法,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该教学方法认识不足,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学思路比较模糊,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利用不当,没有发挥出数形结合法的实质性作用。教师可能过多地注重在教学课堂中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理解,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忽视了将这一方法的掌握技巧教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独自做题的时候依旧束手无策。
(二)教师在评价中忽视数形结合思想
面对数学解题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当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思路解出答案时,那是否要给学生普及数学结合思想的方法呢?讲解后学生的思路是否会发生混淆?这正是考验教师的地方,教师需要针对题目的特点进行选择,如果题目适合运用数形结合法,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正面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形结合法的优势,在无形中激励学生去自主选择它、运用它。但是,部分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多以“对错”为标准,忽略了方法上的优化,导致学生对数形结合法的认识不足,无法灵活运用该方法进行解题。
(三)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缺乏兴趣
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掌握数形结合法这一解题技巧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利用数形结合法快速理解题意,但是让其熟练地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还是比较困难。长期以来学生心理受挫会失去学习这种解题方法的兴趣,不愿再继续学习,教师再次利用这种方法讲题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将数形结合法简单化,然后再深化教学。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还是学生进行数学解题的有效工具。数形结合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时,可以将抽象的数字及公式等内容以构造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准确把握问题的重点,提高解题效率。
(一)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数学解题效率的前提,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导致数学课程中学困生增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教学,利用图形的优势帮助小学生掌握好数学版块中的每一块知识点。
(二)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数学算法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解题能力不强,同时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小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常常会加大题量让学生反复地进行练习,但是效果依然不明显。那么,教师如果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针对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借助图形设置教学情境,并帮助其掌握这一学习方法,就会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逻辑性思维
很多小学生在面对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思路就会受到阻塞,无法发挥思考能力,那么数学教育锻炼学生思维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教师应该提高锻炼学生思维的意识,帮助其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法进行解题,引导学生将“数”与“形”充分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理解题意,掌握数学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创建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图形几何
小学教材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而设定,其中很多知识点中都配上了图形,以帮助小学生进行理解。因此,提高小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重视起教材中的图片内容,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利用图片理解知识点的意识,便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字转化成图形模式。
三、利用数形结合优化解题策略分析
(一)通过数形结合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小学数学题的提问方式比较抽象,无论是对题意的理解还是解答问题,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让学生盲目反复练题的这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利用小学生对图形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在练习关于“分数”的练习题时,题目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字信息“长方形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将其对折分成两份,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的含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深切理解问题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解题。
(二)借助数形结合让隐性规律清晰化
小学数学问题中也包含着很多的隐性规律,这些隐性的数学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实际加深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促进其在审题的过程中轻松地发现题目中所蕴含的隐性规律。例如,小学数学中“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主要考察了学生的方向感,为了能够让学生灵活的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贯彻“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周边的事物进行教学,将教学中的知识以更加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学校”来建立知识网,将学校中的各个建筑物画在图纸上,并保证每个建筑物的位置与真实情况相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地理解图纸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增强其方向感,对于学生轻松解题非常地有帮助。
(三)巧用数形结合让数学计算形象化
小学数学中常常会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问题,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现实中,对于一些复杂性较强的计算问题,很多小学生根本无从下手,甚至无法理解问题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创建一个情境,通过构建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缕清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关于“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很多题型都是围绕长方体面积公式 而设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提高解题效率,教师可以将长方体的6个面画出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地了解到公式中每一环节的含义,更加透彻地去分析问题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法是一种适用于小学生进行数学解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将这种方法融入教学之中,提高学生“数”“形”转换意识,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正确、科学的手段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技能,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技巧。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 牛卫玲. 巧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新智慧,2021(10):57-58.
[2] 姚颖. 巧用数形结合 深化课堂教学——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J]. 试题与研究,2021(09):19-21.
[3] 缪姝荣. 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 小学时代,2020(06):61-62.
[4] 李勇. 巧用“数形结合”,妙解小学问题——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