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尺度思想的高中地理解题思路构建与运用研究
作者: 徐劲林
摘 要:尺度思想作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之一,是高考地理重点的考查内容。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未能充分认识尺度思想的重要性,从而出现尺度匹配错误、忽略尺度效应和尺度关联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尺度思想的解题思路,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展示其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产业区位”“全球气候变化”这3类试题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尺度思想;解题思路;高考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5)03-0046-06
尺度思想是地理学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在情境设置、素材内容、设问等方面,对学生运用尺度思想的能力均有考查,要求其对尺度思想有清晰的认识、深入的理解、准确的解析并熟练掌握和运用。然而,目前地理教学对尺度思想的培养仍不够重视,与尺度思想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作业、考试中时常被忽略。本文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助力师生提高对尺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强对学生尺度思想的培养[1]。
一、尺度思想的核心要素
尺度思想涵盖了6个关键维度:尺度划分、尺度匹配、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选择和尺度推绎[2]。其中,尺度划分是基础。尺度可分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两大类,空间尺度可进一步分为全球、地区、地方等绝对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则包括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年际、年度等绝对时间尺度[3]。此外,时空尺度还可分为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等相对尺度。从不同的尺度分析地理事物,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称为尺度效应;鉴于尺度效应,在分析地理事物时需选择最合适的尺度,即尺度选择;不同的地理事物可能对应不同的时空尺度,或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尺度下呈现不同的特征,即尺度匹配;不同尺度的地理事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尺度关联;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将某一尺度的结论扩展到更大或更小的尺度,这一过程称为尺度推绎。在运用尺度思想解题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尺度思想的有效运用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时空尺度来分析地理事象、揭示地理原理与规律[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深度融合与发展[5]。
二、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往往对尺度思想不够重视,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难以形成运用尺度思想解题的意识,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1.尺度匹配错误
例1.(2022年全国甲卷第9~10题)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9.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10.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该题组以杭盖草原牧草生长为背景,从牧民过冬、牧草的生长条件等方面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对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考查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常忽略不同时空尺度下地理事物的特征差异,将不同尺度的地理事物视为同一尺度的事物,出现尺度匹配错误。如第10题的空间信息为“周边的草原”与“本地的缓丘”,说明空间尺度较小,有些学生无法将小尺度空间与降水、温度等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匹配,即无法认识到“小范围内降水量多少和温度高低的差异较小”这一规律,而错选A项和C项。
出现这种错误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尺度下的特征不够熟悉。如降水、气温、地貌、岩石类型、水系特征、土壤类型、地带性植被等属于大尺度事物,在小尺度范围内的差异较小;而光照、风力、地形部位、水循环环节、水文特征、植被生态特征等有可能在小尺度范围内产生较大差异。
2.未考虑小尺度的特殊性
例2.(2024年新课标卷第7~8题)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多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一株高达72.4米的望天树(图1),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区“最高树”的记录。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土层薄 C.降水少 D.土壤黏重
8.图1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 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题组以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峰丛顶部及洼地为背景,为小尺度区域。两题均从植被景观的生长条件进行设问,重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以及地方性分异规律,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小尺度区域具备大、中尺度的一些共性特征,同时也具有其个性特征。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忽略尺度效应,未考虑小尺度区域的特殊地理条件,则会出现错用大尺度规律和结论的错误。如例2第7题考查峰丛顶部旱生型矮林的成因,有些学生未充分考虑尺度效应,只因顶部海拔高而直接将大尺度的结论“海拔高,热量少”应用于本题的小尺度情境,导致错误地选择了A项。还有些学生根据“旱生型”等信息直接选择C项,未考虑小尺度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小尺度区域的题目逐渐增多,如2021河北卷第18题第1小题、2022年山东卷第8题、2023年全国甲卷第10题。学生在面对考查小尺度区域特殊性的试题时,难以很好地把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习惯性地套用大尺度区域的普遍性规律,而忽视了对区域尺度大小的选择及尺度效应的合理分析,更谈不上进行尺度推绎。面对此类问题,学生需结合试题提供的真实情境,从小尺度的特殊条件出发,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忽略大尺度背景或条件
例3.(2021年广东卷第18题第2小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图2示意2008年、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
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
对于该类题型,有学生只关注小尺度地理事物的细节,未考虑尺度关联的影响,忽略了大尺度背景或条件。该题以长三角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为背景,考查“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等知识,解题过程中需同时把握区域独特性与普遍性。部分学生只聚焦“嘉—昆—太地区”这一小尺度,通过提取图片与文字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对3个区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而无法从“长三角一体化”的整体规划角度考虑,从而忽视了大尺度的隐性背景信息,导致答题不全面。
在“产业区位”类试题中,尺度信息往往是隐性的,学生一般只能提取题目所给的单一尺度信息进行答题,未认识到小尺度区域地理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大尺度背景因素,因此难以做到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由于大、小尺度因素均可能对目标地理事物产生显著影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运用尺度关联的思想,充分考虑不同尺度地理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4.缺乏尺度划分意识
缺乏尺度划分意识是解题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通过对以上例题进行分析,可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运用尺度思想解题的意识,加之部分地理高考试题尺度信息并不明显,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尺度的等级性,更难以选择合适的尺度作出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解题时通常只从单一尺度进行分析,要么只关注大尺度而忽略小尺度的细节,要么只从小尺度进行分析而忽视大尺度背景;或将大、小尺度地理事物视为同一尺度,未考虑尺度匹配和尺度效应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材料中的尺度信息,培养学生尺度划分的意识,并加强运用尺度思想解题的关键能力,以满足高考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要求。
三、基于尺度思想的解题思路构建
针对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解题方法,培养其运用尺度思想的意识,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尺度思想的6个维度,并灵活选用4个解题步骤。第一步,具备尺度划分的意识,即自觉运用尺度思想去认识地理事象和解决地理问题[6];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时空尺度,匹配相应的地理事物。由于尺度效应的存在,需要在不同尺度下匹配不同的地理事物或其特征;第三步,考虑不同尺度之间的关联性;第四步,在考虑尺度效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尺度推绎。具体的解题思路如表1所示。
四、解题思路的应用案例及分析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可发现尺度思想的考查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高度一致。在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区域时空尺度特征的理解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区域划分时,需考虑尺度因素。综合思维涵盖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区域)综合3个维度。每一维度都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若能从尺度思想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将有助于提升综合思维的全面性。因此,当试题同时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时,便可考虑采用尺度思想进行解题。目前,涉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产业区位”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知识点的试题常同时考查这两大核心素养,运用尺度思想解题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类试题
以例1第9题为例,运用基于尺度思想的解题思路作答。第一步,尺度划分:此题的时间信息为“古时”,说明时间跨度较大,空间信息为“杭盖草原及附近山地”,空间尺度相对较小,需要划分多个尺度。第二步,选择合适尺度进行匹配:结合选项和题中“越冬”等信息,推测大尺度事物为季风环流,且为冬季风;结合题中“附近山地”等信息,可推测小尺度事物为地形。第三步,尺度关联:考虑大尺度事物(季风)对小尺度区域(该地)的影响,该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另一方面,小尺度事物(地形)也会影响大尺度事物(季风),附近山地可阻挡部分西北季风,起到保暖的作用。综合考虑大、小尺度两个因素,最终选择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