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培养视域下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作者: 施冰雁 曹罗丹 李加林 徐浩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为目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解构乡土情怀,并确定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三级目标。在明确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依据乡土教材开发三级目标,以宁波市海洋文化为主线,围绕四大专题内容开发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以期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乡土情怀;乡土地理校本教材;海洋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11-0003-0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并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安排一次野外(校外)考察或社会调查[1],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因其乡土性和生活性,能够有效衔接学生生活与地理知识,深化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在分析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原则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宁波市海洋文化为例,探析基于乡土情怀培养的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提供实用范例。
一、乡土情怀与乡土地理校本教材
1.乡土情怀构成及其意义
乡土情怀是指每个人基于与生俱来的地缘、血缘,对家乡历史、风土民情、物产名胜的自豪、热爱之情,对父老乡亲的感恩之情,对家乡发展与进步的关心与回馈[2]。通过深入解读,类比家国情怀的构成[3],本研究将乡土情怀进一步解构为乡土认知、乡土情感、乡土意识、乡土行为四个层次。乡土情怀以最深层次的乡土意识为核心划分为认知、情感与行为三个尺度,乡土认知是个体对其所处乡土环境的感知,是乡土情怀培养与发展的心理基础,乡土认知通过感性理解与加工升华至乡土情感,对乡土文化产生了初步的文化认同感,乡土行为则是乡土情感与意识的外在表现。
2.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与乡土情怀的关系
乡土地理校本教材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编写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地理教科书,兼具地理教材、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的特点与功能(图1),其目的是传承乡土文化,提高学生地方文化认同感。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教学功能与强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教材高度契合,具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塑造功能: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围绕乡土特征,综合各类乡土要素,如乡土自然环境要素、乡土人文环境要素,集中体现乡土环境与乡土文化,培养学生乡土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塑造学生的乡土情感与乡土意识。因此,乡土地理教材在培养学生乡土情怀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思路
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座典型的海洋城市,其起源可以追溯至7 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在宁波市人民开发利用海洋的漫长岁月中塑造了璀璨的海洋文化。因此,本文选择宁波市海洋文化作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专题案例,并以海洋文化为主线、以课程标准为框架开发设计宁波市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凸显宁波市乡土文化,实现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
1.以海洋文化为主线,凸显乡土文化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审美感受、价值取向,甚至影响国家发展战略、体制创新[5]。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域辽阔,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厚的海洋文化,如海洋经济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饮食文化。对比2004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旧人教版)内容,2019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新人教版)新增“中国发展战略例举”专题,突出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要求学生理解海洋空间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洋环境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合上述两点原因,本文以海洋文化为专题,凸显宁波市乡土环境,增强学生对宁波市海洋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乡土情怀。
2.以课程标准为指引,实现知识与情感协同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地理教学既要传授学科知识,也要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作为地理教学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科教育意义,与课程标准在知识传授和情感培育方面有一致的目标。基于这一背景,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过程要立足于课程标准,引导学生综合各个要素,全面认识乡土区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正确看待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实现培养学生乡土情怀的同时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
三、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开发案例
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作为典型的乡土地理校本教材,遵循教材开发一般流程,契合乡土地理教材开发模式[6]。因此,本文从教材目标设计、教材内容编写、教材评价三方面展开阐述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开发设计案例。
1.明确教材目标
基于乡土情怀的构成要素,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设计目标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图2):①通过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展现宁波市海洋文化特色,形成初级乡土认知;②结合宁波市实际案例,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认识和认同宁波市海洋文化,发展乡土情感与乡土意识;③通过实践活动,将教材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发展乡土行为。教材设计三级目标分别对应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由浅入深,依次递进,最终形成以乡土意识为核心、以乡土行为为目标的乡土情怀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
2.教材内容编写
(1)教材内容选择
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鲜明地突出乡土地理特征与社会风貌,因此教材内容应集中在本乡土范围之内,反映出独特的乡土文化[7]。由于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教学目标与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目标有高度契合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从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筛选出与海洋文化及乡土情怀相关的章节内容,将其整合归纳为海洋景观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军事文化和海洋环境保护四个层面,并确定宁波市海洋景观文化、宁波市海洋经济文化、宁波市海洋军事文化和宁波市海洋环境保护为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四大专题。根据教材章节框架与课标要求,以宁波市海洋文化为基点,从宁波市景观特征、经济特色、海洋战略、海洋环境四个方面选择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整合与提炼,形成完整的教材框架(图3)。
(2)教材内容组织
情境教学法在乡土文化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文化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场景,促进乡土情感迁移与应用[8]。因此,本研究基于情境教学法,从宁波市海洋景观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军事文化和海洋环境保护四个专题,选择自河姆渡时期至当代具有典型乡土意义的教学情境(表1),根据教学情境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展现宁波市海洋文化的时代变迁,引导学生从时间跨度上理解海洋文化的本质,认识海洋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与保护海洋文化的信念感。
(3)实践探究设计
实践探究活动是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塑造乡土行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实践探究活动不仅限于课堂交流与讨论,更多以实地调查、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刻体会海洋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以期实现知行合一。依据实践探究活动设计原则,本研究将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实践探究活动设计思路概括为“一二三四”模式(图4):①以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为根本宗旨,提升学生爱乡爱国之情;②提倡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并重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教材知识与乡土环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③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乡土文化、理解认同乡土文化、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为目标,实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④根据海洋文化的构成,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涉及海洋景观、海洋经济、海洋军事、海洋环境四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宁波市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本文以“宁波海洋景观文化”专题中的“河姆渡文化”为例,设计宁波乡土地理教材,具体内容可以通过二维码了解(图5)。
3.教材评价
教材评价是教材开发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教材评价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教材的使用者,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学生和教师是教材评价的两大主体。其次,教材评价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材评价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例进行评价,也要对教材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综合上述两点,本研究依据定量评价法设计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评价量表(表2)。
四、结语
乡土地理校本教材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国情怀的构成,将乡土情怀解构为乡土认知、乡土情感、乡土意识和乡土行为四部分,在此基础上依据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编写原则,明确宁波市海洋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三级目标,提出以乡土环境为基点选择教学资源、以情境教学为框架组织教材内容、以实践探究为途径应用乡土知识的教材编写模式,设计多维度教材评价量表,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参考案例。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乡土意识、家国意识,为家乡和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这正是乡土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杜华明.地理教师乡土情怀的价值意蕴及生成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73-75.
[3] 杨益芳,黄雷,陈志刚.中学地理课程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探索[J].地理教育,2022(4):11-14.
[4] 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加林,王杰.浙江海洋文化景观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6] 岳耀杰,黎晗颖.面向核心素养的乡土地理教材开发探究Ⅲ:实施案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0):6-9.
[7] 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8] 陆雄风,曹琪,李加林.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以“姚江建闸”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2):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