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体现空间尺度思想的统计研究

作者: 邹益

高考地理试题体现空间尺度思想的统计研究0

摘 要:空间尺度思想是地理学的四大思想之一。新的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空间尺度与区域认知关联度大,区域作为空间划分的基本组成单元,使得空间尺度及其思想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近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为例,依据空间尺度思想从空间尺度划分、空间尺度关联、空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选择、空间尺度转换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系列教学启示。

关键词:空间尺度;高考试题;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2-0030-06

一、空间尺度思想

空间尺度就是空间范围的大小[1]。尺度思想在分类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王爱民把尺度思想概括为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时空尺度[2];袁孝亭教授认为,尺度思想应包括尺度划分、尺度匹配、尺度关联、尺度效应、尺度选择和尺度推绎六个方面[3]。空间尺度思想是在尺度思想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是尺度思想的主体。空间尺度思想主要体现在空间尺度划分、空间尺度关联、空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选择和空间尺度推绎五方面[4]。

新的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生活实践情景和学习探究情景是高考考查的两种情景载体,这些情景往往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而区域作为空间划分的基本组成单元,使得空间尺度思想显得极为重要。许多国家都将尺度思想作为核心概念写入了地理课程标准中[5]。

笔者根据张家辉、袁孝亭的尺度思想研究成果,对近5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体现空间尺度思想进行统计分析,并籍此提出教学启示。

二、高考试题体现空间尺度思想的梳理与分析

通过统计近5年全国卷的高考地理试题,从空间尺度思想的五个方面进行归类,旨在探究高考地理试题在空间尺度思想上的试题形式、分值、出现年份等差异,为地理教学提出一些启示。

1.体现空间尺度划分思想

空间尺度划分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空间尺度较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的过程[3],如将中国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1)高考试题统计

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如表1所示。

通过统计发现,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体现,两者比例接近。试题多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内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发展的条件等进行考查,一类是给出较大空间尺度和较小空间尺度的两张地图(如2019.Ⅱ.36题、2019.Ⅲ.36题),其他地理信息相对较少,重点考查学生对较小空间尺度地图位置、地理条件的掌握;另一类则只给出单一空间尺度地图(如2020.Ⅱ.7和9题、2018.Ⅱ.37题),其他地理信息较多,包括地形、位置、河流等,重点考查学生自主划分空间尺度、确定目标区域的能力。因此,在试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中离不开对地理空间尺度的划分,充分体现了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思想的重要地位。在学习空间尺度划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认识世界既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培养了区域认知素养。

(2)高考试题分析

例1.(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图1),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此题很好地体现了空间尺度划分的思想。右图为较大尺度的云南省行政区范围图,左图为较小尺度的宾川周边地形图,两者之间为嵌套关系。在回答此题时,从大尺度看,给出了宾川在云南省的位置以及纬度,由此可以判断其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从小尺度看宾川县河谷地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 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体现空间尺度关联思想

空间尺度关联是指不同尺度空间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联互动作用[3],对尺度的重视,使地理学家能够分析全球变化对局部事件的影响以及局部事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空间尺度关联思想体现了地理事象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特点,是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

(1)高考试题统计

空间尺度关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如表2所示。

通过统计,空间尺度关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占比最高,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体现,综合题占比较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均有涉及。对于空间尺度关联现象的考查主要以大空间尺度的某些要素变化对小空间尺度内其他要素的影响为主(如2021.乙卷.9题、2019.Ⅱ.11题、2018.Ⅱ.9题等)。新课标指出: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6]所以此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同时通过学习某个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是整个区域,如全球变暖对生物、植被、河流、地貌等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高考试题分析

例2.(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2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E:\钟兴贵\220109-\地理教育2022第2期\邹益-2.eps>[图2 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本题考查较大空间尺度内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改变对较小空间尺度内的自然地理现象的影响。较大空间尺度体现为岩石圈被构造带分成六大板块,板块是运动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爆发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张裂可以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岛弧链或海沟。从较小空间尺度看,由于板块挤压,山脉隆起,这种地貌特征的变化,使里海与海洋分离,由海变为湖;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这种水文特征的变化,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这种气候特征的变化,使得湖泊向内陆湖演化。可见,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地貌的改变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气候的改变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土壤、水文等。

3.体现空间尺度效应思想

空间尺度效应是指当改变空间尺度观察地理事物和分析地理问题时,结果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3]空间尺度效应多描述因尺度不同而得到不同地理现象及结论,其思想方法要求学生能灵活根据试题问题选择分析尺度,不能将大空间尺度内的自然地理规律照搬到小空间尺度内,也不能将小空间尺度的自然规律照搬到大空间尺度内,而是要结合材料中的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

(1)高考试题统计

空间尺度效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如表3所示。

空间尺度效应思想多描述因尺度不同而得到不同地理现象及结论。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上,如对山地垂直地带性知识点的考查(如2020.Ⅰ.9~11题、2017.Ⅰ.37题),山地垂直地带性就是空间尺度效应的较好体现,只有以小空间尺度视角来观察山体才能得到其地带性规律,而其山地基带的分布又需通过大空间尺度来确定。又如2019.Ⅱ.9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从较大空间尺度看,该地区的外力作用多为风力,从小尺度空间看,修建水库前营造山前平原的外力则为流水。此类试题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和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

(2)高考试题分析

例3.(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7题)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E:\钟兴贵\220109-\地理教育2022第2期\邹益-3.eps>[图3 恩克斯堡岛的区位]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此题是考查空间尺度效应思想的一道经典试题。题中设问为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根据图3给出的信息,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到80°S之间,题目中有一个时间限定词“常年”,依据这些信息只能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大空间尺度视角去解答该题,恩克斯堡岛位于极地高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之间,常年盛行极地东风(东南风),故红旗常年飘扬的方向为西北。但这道高考题曾引起争议,有学者根据部分地区模拟试题和相关论文,从小尺度空间角度分析认为恩克斯堡岛风向应为西北风。但此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材料从小尺度分析,考生只能依靠材料与课本知识从大尺度空间进行解答。

4.体现空间尺度选择思想

空间尺度选择是指依据某种目的和实况选择最优尺度的过程。空间尺度选择直接影响地理探求的结果。研究尺度过大,大量细节被省略,研究成为“有偏”估计;研究尺度过小,则易陷入局部而不能窥其全貌。[3]如果研究问题需要关注其整体性或大空间尺度,则应选择大空间尺度宏观地分析问题;反之则需要选择小空间尺度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1)高考试题统计

空间尺度选择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如表4所示。

通过统计,空间尺度选择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有,自然地理主要从某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方面考查,人文地理主要从工业的区位因素方面考查。高考试题实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位置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尺度,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大,越关注宏观和整体;研究的空间尺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较大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尺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表现。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对空间尺度的把握。

(2)高考试题分析

例4.(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Ⅲ卷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4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左图)以及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右图)。

<E:\钟兴贵\220109-\地理教育2022第2期\邹益-4.eps>[图4 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以及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