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高考背景下地理试卷中的“新”题型及备考策略

作者: 孙超

江苏新高考背景下地理试卷中的“新”题型及备考策略0

摘 要:江苏省于2021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目前首批学子已经顺利完成高考。与之前的旧方案相比,新方案在考查理念、试卷结构和试题风格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本文对备考过程中的几种“新”题型进行整理,总结其呈现形式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新一届的高三备考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江苏省;“新”题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2-0036-06

江苏省新旧高考方案在诸多方面存在不同,如旧方案中地理属于选修科目考试,而新方案中则改为选择性考试;旧方案中满分为120分,按成绩分布分为A+、A、B+、B、C、D六个等级,而新方案则由等级制改为计分制。实际上,除了名称、考试内容和要求等不同外,新方案在试题风格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此笔者对新高考背景下地理试卷中出现的几种“新”题型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新”题型,有的是全新的,有的则是与旧方案相比变化较大的。

[序号 “新”题型 序号 “新”题型 ① 谁说“无图不成题” ⑥ 谁说教材没啥用 ② 看似与地理不相干 ⑦ 字少事大 ③ 惯性思维在作怪 ⑧ 题目变得“文绉绉” ④ 图文材料信息量大且学术氛围浓 ⑨ 支不符干 ⑤ 地理常识惹的祸 ][表1 新高考背景下的几种“新”题型]

以下是对表1中几种“新”题型的展开介绍。

“新”题型①——谁说“无图不成题”

【试题特点】新高考备考过程中,该类试题在地理试卷中频频出现,打破了“无图不成题”的惯性认知。该类题型重在“理”字,突出对学生阅读背景材料、领悟命题立意、活学活用、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例1.(2021届南通市、镇江市、泰州市、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第16~18题)近年来,南通某区县大力建设“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化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积极实施土地流转。2018年,该区县的老王夫妇将自家2亩多土地转包给种植大户,每亩每年租金800元,仅留了房前屋后的不到半亩土地自己耕种。老两口到种植大户的农场干活拿工资,由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 据此完成16~18题。

16.老王留下的少量土地主要种植

A.水稻和小麦          B.甜菜和花生

C.棉花与蚕豆          D.蔬菜和瓜果

17.老王夫妇愿意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是流转前

A.种地收入较低        B.生产技术落后

C.耕作劳力不足        D.抗灾能力薄弱

18.该区县大力建设标准化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地肥力         B.治理土壤污染

C.减少土壤侵蚀         D.提升土地效益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第16题为例,突破口是材料中的“老王夫妇仅留了房前屋后的不到半亩土地自己耕种”,由于地块面积较小,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或棉花的产量少,收益较低,故A、C错误,为改善生活可能会种植一些蔬菜或瓜果,故D正确。结合材料中的“南通某区县”,可排除B项,因为甜菜主要为中温带作物。

【备考建议】实际上,该类题型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图也不考图,另一种则是虽无图却考图。对于前者,学生只需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即可。而对于后者,虽然题目中没有给出图表,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尽可能还原材料所反映的图。

“新”题型②——看似与地理不相干

【试题特点】“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是该类试题设计的基本模式。通过文字或图像等创设一个具体的、带有一定现实性的情境,将问题置于陌生情境,学生需要从已有知识出发,调动多方面经验去分析和探索。由于该类试题命题角度灵活、情境新颖、立意深刻、迷惑性强,致使在部分学生看来貌似与地理无关。

例2.(2021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考试第24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位于闽西南、粤东北,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形式。土楼坐北朝南,由土、沙石、竹木建造。楼内可堆积粮食、饲养牲畜,还有水井提供水源,大门一关就像坚强的大堡垒,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防风以及现代空调的效果,冬暖夏凉、湿度宜人。

材料二:图1为某地土楼所在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上图中某地写生的作品及土楼建筑结构示意图。研究土楼建筑史发现其外形由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推测其原因。(2分)

对于“土楼外形由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表面看起来是个建筑学问题,但实际却涉及地域文化等地理问题。圆形比方形使用的建筑材料要少,因此土楼外形由方形逐渐演变为圆形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成本;再根据材料“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位于闽西南、粤东北,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形式”可知,土楼具有防御功能,而圆形建筑可以减少防御盲区,提高安全性。

【备考建议】该类题型之所以备受新高考的青睐,主要是地理学科的性质使然。首先,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不仅有学科内部的融合发展,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融合。如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其中必修课程包括2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而选修课程则包括旅游地理、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等9个模块,涉及领域相当广泛。

其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而“地球表层”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杂的概念,包括各种自然与人文事象,有些看似缺乏“地理味”的事象实质上与地理密切相关,也都能入题。因此,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先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考点,然后根据考点建立知识联系,调动所学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的新问题。

“新”题型③——惯性思维在作怪

【试题特点】人都有一定的思维定式,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解答该类试题时,时常会误入圈套,掉进陷阱。

例3.(2021年新高考江苏省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第21~23题)某县城依河而建,北部为山地丘陵,中、南部地形相对平缓。图3为“2017年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完成21~23题。

21.当洪水暴发时,流水对河流岸线冲刷最严重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与M地相比,老城区选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河流        B.地形        C.风向        D.植被

23.当城市跨河发展时,N地适宜优先布局的是

A.工业区    B.文教区    C.商业区    D.居住区

以第23题为例,部分学生受惯性思维影响,凭第一感觉就直接将A项排除,而A项恰恰是正确答案。部分学生排除A项的依据是根据图中右上角的风频图,判断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而N地就位于东南风的上风向,如果在该地布局工业区,势必会对城区造成污染。这样的想法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思维不够发散,因为并非所有的工业都会造成大气污染,有一些用地规模小、对环境几乎无污染的工业甚至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实际上,在N地布局工业区具有不少优势,如位于河流下游、远离主城区、水资源丰富、处于西北风的下风向,地势平缓面积大适宜建设工业区等。

【备考建议】综上所述,对于“惯性思维在作怪”这类试题的解答,教师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以及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新”题型④——图文材料信息量大且学术氛围浓

【试题特点】该类题型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图文材料复杂,学生想要完全理解其背后的地理知识难度较大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例4.(2020—2021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考试第21~22题)土地城镇化是指某一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由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转化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土地城镇化水平提高。图4为中国土地城镇化多尺度影响机制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 与2005年相比,2016年

A. 农业资源对建成区具有正向影响

B. 要素投入对市级层面影响减弱

C. 公共服务对市级层面的影响程度增强

D. 生态资源是省级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

22. 中国城市土地城镇化的关键动力是

①资源禀赋 ②政府政策 ③地理位置 ④经济发展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该题主要考查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以第21题为例,难度并不大,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6年农业资源对建成区的影响是负向的,A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要素投入对市级层面的影响减弱,B正确。公共服务对市级层面的影响逐渐减弱,C错误。省级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水平,D错误。故选B。该题的图文材料也具有信息量大且学术氛围浓的特点,学生若是先将图文材料研究透彻再来审题干和选项的话,会极大降低做题速度。

【备考建议】该类题型在新高考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可能和命题教师的学术素养有关,高考试题的命制者多是大学教师,大学的知识体系和中学有很大不同,使用的术语、概念也有所区别。大学教师平时所阅读的是学术期刊,撰写论文使用的是高度概括化的术语,这种长期积累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视野在命题时必然有所体现。因此,对于该类题型的解答,不宜在图文材料上花过多时间,只要做到快速浏览后有一个大致了解即可,随后迅速阅读题干和选项,再回到图文材料中挖掘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这样既可以加快答题速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正确率。

“新”题型⑤——地理常识惹的祸

【试题特点】备考过程中该类试题的出现,再次暴露了学生地理学习的一个突出问题——地理常识缺乏。

例5.(2020—2021学年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高三年级二模试卷第11~13题)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江苏省推动全省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安全环保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环太湖、沿江、沿运河等区域的落后冶炼产能退出和搬迁,在沿海地区布局精品钢基地。图5为“江苏省沿海三大钢铁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沿海地区承接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源更丰富           B.能源更充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