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高考下提高解题能力的思维方法

作者: 马蓓蓓

例谈新高考下提高解题能力的思维方法0

摘 要:高考地理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图文信息丰富,题量相对较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方法,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所有试题。有效提取图例信息、明晰图文材料、挖掘问题本质等是高考试题解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地理;思维方法;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10-0042-04

江苏高考地理试题一直有着“无图不出题”的特色,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图像的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读图和析图能力。考试中常出现的地理能力可以划分为:地理认知能力、提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表达能力、地理想象能力[1]。笔者以高考真题和江苏省模拟试题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学生出错原因,以期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总结解题策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更好地开展高三复习工作提供方向。

一、厘清题意,提取图例信息

高三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将题目归类讲解,如相同的知识点或相似的做题方法可归一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做题方法相似的两组题目归类讲解,巩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锻炼。真题和模拟题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真题涉及的考点,同时可以利用模拟题对相关知识点和做题方法进行巩固训练。

例1.(2017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第7、8题)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图1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

7.与同纬度的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靠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8.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7.D 8.A

【试题品析】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判读出图中的等高线和经纬网信息,但是往往会忽视图中的图例信息“水库”,导致该题得分率不高。第一问,通过引导学生提取图例信息,学生能够很快找到示意图中汉中与淅川自然条件的区别主要在于淅川位于水库附近,冬季水库降温较慢,水库对气候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淅川的柑橘在生长期内热量条件较好,进而上市较早。第二问,得益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种植地区最适宜的地点就是靠近水库的①地区,海拔较低且水热条件好。提取图例信息,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选项并分析整个选项与题意是否相符,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做题速度。

例2.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卷第7、8题)苏门答腊岛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道,缺少天然良港。图2为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图。

<E:\郭银辉\地理教育2022\地理教育2022第10期\马蓓蓓-2.eps>[图2 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图]

7.热带雨林景观在该岛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 陆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差

B. 东部处背风坡,降水量少

C. 淋溶作用较强,土壤贫瘠

D. 西部地势较高,气温偏低

8.该岛缺少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是

A. 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多发

B. 西岸海浪大,东岸沼泽广

C. 河流众多,泥沙淤积严重

D. 周边多珊瑚礁,海水较浅

参考答案:7.D 8.B

【试题品析】本组试题与例1有着相似之处,主要方法都是结合图例,提取相关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这两组试题结合起来讲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组试题以赤道附近的苏门答腊岛为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热量和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港阔水深和风浪小是形成良港的重要区位条件。

通过分析发现,这组试题中学生错误答案占比最多的是“陆地面积小,蓄水能力差”和“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多发”。这种错误答案的得来往往是由于对题目中图像图例信息缺少具体的分析,审题不清,盲目套用已有知识。第一问,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做题时非常重要,根据图中图例信息推断,苏门答腊岛西侧海拔数值较大,地势总体较高,热量相对不足,而热量是影响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从而该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第二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苏门答腊岛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多发可能会对港口的运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会影响港口的形成。分析图例发现,苏门答腊岛东侧沼泽面积较大,水域浅,不利于船舶的停泊和航行,而西侧北部夏半年时,由于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洋海浪大,从而整个岛屿缺少良港。

【答题策略】作答此类选择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提取图中有效信息,尤其是图例信息,做题时可从选项中找出与图中图例信息相关的选项,代入题目中,若能很好解释题意,往往该选项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的运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做题速度,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对学生此类做题技巧进行训练。

二、读懂问题,瞄准图文材料

人文地理试题往往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要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同时能够结合题意,通过读图析图,从选项中找出与材料和图文信息相匹配的内容。

例3.(201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第23、24题)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3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

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参考答案:23.CD 24.AD

【试题品析】学生在做人文地理选择题时失分偏多,主要是由于选项的迷惑性较强,每个选项都看似很有道理,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时能够从图文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第一问,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瘦身强体”,“瘦身”意味着规模缩小或者产量减少。据图可知支柱产业木材的产量从2010年后开始减少,另一支柱产业钢材的产量从2013年后也开始减少,原因可能是森林和铁矿石资源枯竭进而导致开采量减少,也有可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产业萎缩,从而资源枯竭和产业萎缩可能是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第二问,“强体”意味着城市需要增加活力并健康发展,增加活力可以采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措施。同时需要提取图像中的信息,城镇人口的数量在2014年以后出现减少的趋势,因此结合选项,判断该市可以采取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的措施。

例4.(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卷第22、23题)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图4),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

22.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养殖空间扩大            B.蔬果需求减少

C.鱼塘波浪冲蚀            D.绿化用地增加

23.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主要是因为

①消费市场拓宽           ②产品品质更优

③饲料成本降低           ④鱼类产量更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22.A 23.C

【试题品析】两道选择题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完成过程中错误率却较高。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是脱离材料,依据自己对知识片面的认知去做题。第一问,通过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基”即指基塘农业中的“陆”,将题目中“‘基’减少甚至消失”代入到材料中,阅读与之相关的前后信息,发现减少原因是“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选项A养殖空间扩大与该句话意思相符。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在本题做题中有着很大的作用。第二问的做题方法主要是读图,图中指向“有机养殖塘”是有机饲料,有机饲料来源于有机种植基,从而相比之前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饲料成本降低,同时图中“有机养殖塘”指向的是有机鱼类,从而相比较而言产品品质更优。

【答题策略】该类试题注重学生对材料文字和图像的分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理解题意,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并分析图像,提取和问题相关的信息,理清前后的逻辑关系,若选项与材料、图像中相关信息相符或者是对材料、图像信息的另一种表达,该选项往往为正确答案。

三、透过图文信息,挖掘问题本质

上述内容强调的是材料文字和图像信息对做题的重要性,但是有些试题除提取关键信息外,还需要对图文信息进行整合,透过这些信息找到问题的本质,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理解题意,分析材料与图像信息,同时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

例5.(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1~13题)图5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回答问题。

1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mm    B.约为2 000mm

C.约为210mm           D.远小于210mm

1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1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 湖水盐度增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