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古诗韵味 畅享别样精彩
作者: 宗艳兰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古诗词常驻学生心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出古诗韵味,畅享别样精彩。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热情
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其接受力和理解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畏难心理。考虑到这一问题,教师应以提升核心素养为教学基本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沉浸在古诗词的诗画氛围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情境中诵读。通过诵读教学,学生更容易把握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在上课伊始,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烟花三月》。因为这首歌的歌词与诗歌密切相关,而且曲风悠长连绵、耐人寻味,清扬婉转的旋律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待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为学生示范诵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以《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作为伴奏,同时辅之以与送别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丝丝缕缕的古筝曲中,在贴切的视频画面中,感受诗人对孟浩然的真挚友情,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乐曲和视频的熏陶下,学生对诗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跟读,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学生更容易读出诗歌的感情。
诵读对诗歌理解极为关键,但是想要读出感情并不容易,这需要一定的氛围。案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感,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诗歌的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指导诵读方法,提升诵读效果
在古诗词教学中,想要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就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具体而言,诵读需要考虑节奏、语速、语调以及重音等四个方面。针对节奏,学生可从语意以及音节入手,将诗词进行合理划分,这样才便于读出诗的韵味;针对语速,其快慢主要取决于诗歌内容以及情感;针对语调,通常和语速的快慢缓急连为一体,要根据诗歌情感来决定语调的升降平曲;针对重音,应结合句子、情感选择想要突出的词语,从而形成重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教师应从节奏、语速、语调以及重音四个角度指导学生。首先,针对节奏,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完整的语意块,并将其作为断句的依据。如诗的第一句,可将其划分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其次,针对语速,由于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即以“离愁别绪”为情感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一定要注意放缓语速,这样才契合诗歌表达的情感氛围。再次,针对语调,由于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低沉平缓的离别之情,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用降调诵读诗歌,这样才能传递诗歌的情感。最后,针对重音,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选取比较传神、比较关键或想要突出的内容,并将其重读。如诗的最后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主要强调了什么,并和学生进行课上讨论,让学生发表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应在“更”和“尽”这两个字上重读。因为前者强调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而后者表达了强烈真挚的离别之情。有的学生认为,应在“无”字上重读,这样才能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
诵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读”,而是有感情地、有章法地读。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的诵读技巧,让学生真正享受诵读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诵读的效果。
三、想象诗歌内容,实现深刻诵读
诵读虽然是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想要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并不简单,只有对诗歌内容产生深刻的共情后才能实现。为了帮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实现共情,这样才能加深诵读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一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同学们,苏东坡曾经赞美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朗读、想象,并找到空山、新雨、明月、松间、清泉、竹、莲等答案。教师表示认可:“同学们找得真棒,但我们刚才找到的景物都是零散的,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将刚才的景物连缀成片,想一想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此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渔舟唱晚》,为学生的想象渲染氛围。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诗人此时此刻置身在怎样的景色中?此时天气如何?是白天还是夜晚?你能看到明月吗?当月光洒在松间,又是怎样一幅画面?你的耳畔可曾听到什么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畅想,与学生自由讨论。最后,学生对诗歌内容以及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而且能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
在古诗词课堂中实施诵读教学,一定要注重策略。案例中,教师利用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深入诗歌意境,由于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的诵读必然更有韵味。
四、组织诵读活动,丰富诵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想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诵读体验,教师需要组织多姿多彩的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如,教师可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诗人入手,为学生筛选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诵读比赛,并以专业的评分制度评估学生的表现,获胜者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诵读热情,让学生的诵读更具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只需要开启诵读活动,更需要结合学生在诵读中的问题给出专业性的建议,这样才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诵读习惯。
例如,李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诗人,教师可从部编版教材入手,同时进行课外拓展,为学生选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秋浦歌》等李白的代表作,组织专题为“走进李白的快意人生”诵读竞赛,让学生以此为范围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诵读表现向学生提出建议。如,有的学生诵读缺乏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诵读缺乏节奏感,这些都是诵读中的“致命伤”,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认识到自己在诵读中的问题并积极改正。通过参与诵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在小学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多元化的诵读活动,对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具有重要的价值。案例中,教师组织了诵读竞赛,并以专业的指导为学生指明诵读的问题,不仅成功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效果。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诵读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极为关键的教学步骤。想要提高诵读的效果,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策略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古诗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