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培养的路径
作者: 周培艳对于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自觉的阅读行为,在培养子女的阅读习惯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亲子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父母和子女以读书作为情感交流的纽带,在共同的阅读和分享中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在浓郁亲情的氛围下家长陪同孩子进行有效阅读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最佳方式。
一、制定读书计划,开展亲子共读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图书的需求有较大区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低龄的学生更倾向于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阅读书籍,因为绚烂的色彩和口语化的文字更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不同类别的书籍有不同的级别,制定读书计划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所对应的书籍级别进行选择,因为“分级阅读,将使少儿阅读产生很大的改变”,因此,应帮助他们多选择色彩鲜艳、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尽量和他们阅读同一本书,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能有效地增进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不只是读书,还是与家长的亲情互动。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用一些行为来引起家长注意,而和家长一起阅读本身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阅读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做笔记和摘抄,这样有利于理解原文内容,方便孩子提问,同时也能提高孩子以后的写作能力和划分文章重难点的能力。在阅读的时候进行互相提问,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思考能力。
例如,在阅读《夏洛的网》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夏洛的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夏洛有几个好朋友?夏洛鼓励蜘蛛的话有哪些?”在人的一生中,幼年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可以说,一旦形成正确的生活轨迹,学生便会在正确的方向上勇往向前。
二、教师和家长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兴趣是学生自主、自发形成的。学习和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但阅读的兴趣培养相对比较困难。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阅读时难度较大,经常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如果每次都翻阅字典找字,这无形中会耽误很多时间。同时,很容易使他们丧失继续读下去的兴趣,所以这里第一步的选书和亲子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中的奖励制度也可以借鉴学校教师给予学生奖励的经验,不能直接奖励学生实物,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给低年级学生的奖励可以是那种可爱的标志性奖励效果较好,比如每次表现较好时,奖励画一个五角星,或者画一只蝴蝶,并给学生承诺,当画的奖励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得到一定的称号,比如获得20个五角星时,可以获得一个心形,并获得优秀阅读能手称号,当获得2个心形时可以获得阅读标兵称号,当获得3个心形时可以获得阅读明星称号,当获得阅读明星称号时,可以和教师沟通,教师在班级里公示并公开表扬,起到督促和鼓励的效果,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能让学生有成功的自豪感,还能在班里形成一种互相比较的学习氛围。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讲、展、赛”活动。“讲”即讲述,让学生讲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感想,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并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学生都可以大胆发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如果讲得好,还能促进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展”即展示,把学生在阅读时做的笔记、摘抄、名人名言甚至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一段话等资料,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公开展示,既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让他们互相对比、互相竞争;“赛”即竞赛,教师可以开展班级竞赛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比赛活动,如背诗歌、阅读笔记比拼等等。
教师这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经验方法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来传达给家长。家长可以在家庭教育中,适时巧妙地采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展”“赛”等形式可以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在家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由于家长与孩子课余相处的时间较多,因此,家长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适时、适地对孩子进行阅读鼓励,以培养和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为学生真正减负,将课余时间还给学生,留给阅读
课余时间是课外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不得不做大量的作业,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以至于抽不出时间来做其他事情,致使坐下来认真阅读课外书成为一种奢侈。事实证明,能在课余时间抽出更多时间阅读的学生,他们在后期的发展往往更好,这也拉大了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差距。
在推行终生教育的今天,最难的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而是让学生爱上学习。这里有两点是必须要做到的:一是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二是改变教学方法策略。很显然,第一条的实现是第二条能不能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教师采用了合理的教学方法,安排好课上和课下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
通过侧面调查和了解,现在阜阳市颍州区小学教师多数是大专或中专毕业,其中还有少部分是高中毕业学历,近几年虽也引进了一些本科毕业生,但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在由这样的师资组成的教师队伍的带领下,其滞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因此,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去接受新鲜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用多元方式去评价学生,改变用作业等书面形式作为检查学生的标准。将课业作业降低到最低水平,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发展纲要,将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
四、家校联合,优化阅读环境
学生最常活动的场所是学校和家庭,在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中,将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工作。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对一个人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学校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读书活动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呢?学校不妨在走廊、教师公告栏等醒目的位置悬挂激励学生读书的名言佳句,在学校设立校园读书长廊,在教室前后方设立图书角,在公共区域大量充实图书数量,鼓励更多学生爱上阅读。同时,定期举办图书分享会、交流会,借助校内广播、少先队等活动形式大力推广阅读,在学校里营造出人人爱阅读、人人重阅读的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低年级的学生每一个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配合密不可分。首先教师要协助家长进行读物的购买工作,然后孩子要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亲子阅读,最后家长将阅读的得失感悟反馈给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案。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让孩子不会因识字量不足引起阅读障碍,甚至畏惧阅读,可以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永远有交流者和肯定者,从而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终身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清河路第一小学)(责任编辑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