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
作者: 赵芝萍
一、整体学习目标
1.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体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进行研究,感受中国民间故事创作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等练习,重点实践创造性复述。
2.聚焦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品质;激发对书中正面人物产生喜爱、敬佩之情,书面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独特评价,感受民间故事中人性的光辉;运用联结策略,把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和当今社会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联结,发现相通点,进一步感受真善美的力量。
3.建立阅读共同体,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协商等能力,实施跨学科阅读实践活动;在不同版本的阅读与比较中,进行“异”与“同”的梳理,感受不同版本民间故事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编排等特点,发现规律;担任一次小编辑,小组合作完成《中国民间故事》汇编,感受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文化。
二、任务与实施
中心任务:争做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
任务框架:(见下图)
任务实施:
任务一 传书中故事
教学目标:
1.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体了解故事内容。
2.对故事的表达内容、表达形
式、表达效果等进行研究,感受民间故事创作的特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
行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等练习,重点实践创造性复述。
教学过程:
(一)由“篇”到“本”,走进《中国民间故事》
1.介绍民间故事。
教师描述:有一种艺术,它由劳动人民创造,它题材广泛,充满幻想,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它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种艺术就是民间故事。
2.回顾民间故事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单元教材内容,回忆阅读民间故事的一般方法,如: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故事;发挥想象说具体;绘制连环画;缩写故事……
3.介绍民间故事讲述人。
教师讲述: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辽宁本溪人,是清朝爱新觉罗皇族的后人,他叫金庆凯,如今已80多岁高龄了。他能清晰地记得560多个民间故事。他的故事大多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在家族中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他讲起故事来幽默风趣,加上手势、语调的配合,常把听故事的人逗得哈哈大笑。他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在他的传承下,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走进了书中,让更多人知晓。
4.鼓励学生争做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
你愿意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吗?除了讲故事,我们还可以如何传承?(传书中故事、传人物品质、传民族文化)
教师介绍主任务:咱们这次的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之旅,还将伴随着这一系列的传承任务,你会是合格的传承人吗?非常期待。
(二)活动一:制订阅读计划,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1.自主制订阅读计划。
传承从读《中国民间故事》开始。快速翻阅,你发现《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独特的地方在哪里?(由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组成)
引导拟定计划:既然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那么你准备每天读几个故事,计划几天读完呢?快速拟定你的阅读计划。
2.汇报交流阅读计划。
教师指名简单汇报阅读计划,及时了解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活动二:“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
1.按照计划开展自主阅读。
学生课前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持续阅读大约一周时间。
2.小组内轮流讲述最想推荐的故事。
(1)今天要开展一次“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分享会怎么开,你们来提议。
预设:
①分享会的流程,先小组内讲,选出最佳人员,然后全班讲。
②需要有评价标准,现场商量评价标准,从讲述标准和理由阐述两个方面来制订。
(2)现场制订评价标准。
预设:
①讲述标准:情节完整、创造性讲述、有体态语。
②理由:多角度,有依据。
(3)结合“我最想推荐的故事”活动单,在小组内讲故事,说理由。
要求:轮流讲,不仅要讲得好,而且要把理由说充分,小组同学都讲完了,这一小组就可以坐下。
3.班级“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
(1)推选人员。可以自荐,可以推荐,说说理由。
(2)推选人员讲述故事,其他学生根据自主制订的评价标准现场评价。
4.探讨值得传承的故事之共性。
(1)你们不仅是阅读者,还是传承者,从传承者的角度看,你们认为怎样的故事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预设:
①情节:曲折生动,经历磨难,有惊无险……
②主题:展现真善美,传扬正能量……
③人物:个性鲜明,善良美好……
(2)生成性话题探讨。
教师描述:大家都有些排斥悲剧结局的故事,那么悲剧结局的故事要不要传承下去?我们来辩一辩。
正方观点:悲剧结局的故事要传承。
反方观点:悲剧结局的故事不要传承。
任务二 传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
1.聚焦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品质。
2.激发学生对书中正面人物
产生喜爱、敬佩之情,书面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独特评价,感受民间故事中人性的光辉。
3.运用联结策略,把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与当今社会上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联结,发现相通点,进一步感受真善美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三:再读《中国民间故事》,制作人物卡片
1.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人物卡片。
课前,学生继续阅读,制作人物卡片,准备在课上展示。
2.展示人物卡片,见证阅读历程。
(1)课件展示学生制作的人物卡片。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制作的人物卡片。
(2)教师评价:这一幅幅精美的人物卡片,见证了大家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二次阅读之旅,很好。你们在完成这个任务时,不知不觉地在运用视觉化的阅读策略,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再创造。
3.分小组给自己制作的人物卡片分类。
这么多的人物,如果分成两类,你觉得如何划分?
预设:
(1)正面人物、反面人物。
(2)现实存在的人物、虚幻的人物。
(3)天上的人物、地上的人物。
(4)男主人公、女主人公。
……
4.教师小结,提炼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师描述:这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的存在让民间故事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洋溢着玄幻的色彩。
(二)活动四:推选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写颁奖词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完成表格。
(1)学生自主评选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填写相关表格。
感动“民间”十大人物推荐表
推荐人:
(2)分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感动“民间”十大人物榜单,准备课上交流。
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候选人( )小组
2.揭示活动要求。
教师描述活动要求:传承从传人物品质开始。接下来,班级感动“民间”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开始。为了这场评选,每位同学都先选出了自己心中的十个人物,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形成了各组榜单。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还要形成班级榜单。
3.分享交流小组榜单,形成班级榜单。
(1)小组代表结合小组榜单,分享候选人名单。
(2)共同圈出上榜频率较高的人物。
(3)说理由:为什么一致推选他们成为感动“民间”人物?从多个角度说。
(4)总结共同点:大家发现能够上榜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真善美、舍小我、为大家、家国情怀、惩恶扬善、不畏艰险……
4.撰写颁奖词,并分享。
(1)揭示要求:最终我们要形成一张完整的榜单,张贴在学校的阅读展示栏。为了让同学们迅速了解他们,我建议大家为每一个人附上一段简短的颁奖词,颁奖词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事迹和精神品质。
(2)练习撰写:现场来练一练,每位同学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3)指名读颁奖词并配乐。
(4)完善感动“民间”十大人物班级榜单。
感动“民间”十大人物班级榜单
5.生成性问题探究。
教师描述:再来看看上榜的人物,和同学们绘制的人物卡片相比,有一类人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上榜,他们就是反面人物。阅读中需要不断追问和思考:这一类人不能被传扬,相反是让人鄙视和唾弃的,那么反面人物在民间故事中又有怎样的存在价值呢?
预设:
(1)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用反面人物衬托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
(4)激发读者的愤慨之情,更
好地传递正能量。
(三)活动五:联结现实中的人物,“我想说……”
1.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提供2020年、2021年、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资料,供学生比照阅读。学生把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和感动中国的人物进行联结,找到共通点,准备课上交流。(见“古今人物大联结”表)
2.分享阅读经历。
(1)教师评价学生阅读情况:前期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充分展现出阅读的主人翁意识,还针对生发的问题进行激烈探讨。
(2)出示活动:联结现实中的人物,“我想说……”,来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完成这项任务的。
预设1:首先产生联结,然后百度搜索人物的事迹,概括出他们的关键事件。
预设2:阅读了近几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了解到他们的贡献,然后与书中人物进行联结。
(3)教师评价学生分享表现:
对于同一个任务,大家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但都运用了联结的阅读策略,都进行了补充阅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整本书阅读方法。
3.分享阅读收获。
(1)学生分享汇报。使用这样的句式:读到书中的……想到了当今社会的……,因为……
(2)交流感受。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现场采访,学生发表感言。
任务三 传民族文化
教学目标:
1.建立阅读共同体,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协商等能力,实施跨学科阅读实践活动。
2.在不同版本的阅读与比较中,进行“异”与“同”的梳理,感受不同版本民间故事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编排等特点,发现规律。
3.担任一次小编辑,小组合作完成《中国民间故事》汇编,感受中国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文化。
4.大胆推荐自己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进一步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获得阅读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六:不同版本民间故事对比阅读,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