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插图品词句,梯度练习讲故事

作者: 叶金莲

聚焦插图品词句,梯度练习讲故事0

教学目标:

1.会认“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利”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 “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3.能结合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先辈故事

1.创设情境: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跟着课文参观红色纪念馆,了解几位革命先辈的故事,回去讲给爸爸妈妈听。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位革命先辈的故事——

(出示课文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谁吗?我们学过关于他的哪篇文章?讲讲毛主席的故事。

2.揭示课题,范写“楼”,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3.出示图片,了解“八角楼”。

4.强调任务: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讲好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编排讲故事的练习,学生已经积累了抓关键词、借助图表等讲故事的方法。学生有这样的经验积累,跟着课文参观红色纪念馆,学习讲故事的任务目标就容易达成。)

活动二:任务驱动,学习先辈故事

一、学习字词,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

1.讲好故事的第一步是把课文读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认读词语:

年代   文章   握着   凝视

察觉   八角楼   轻轻地

清油灯   艰苦斗争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3.同桌互读,参照表1互相评价。

4.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先通过认读词语、互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二、图文对照,读懂毛主席的精神

学习第1自然段:

讲好故事第二步,我们得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齐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第一句话。

(1)联系插图说一说“艰苦”是什么意思。

(2)出示资料,理解“艰苦斗争的年代”。

当时,敌人不但经常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想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在井冈山。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军民的生活非常艰苦,许多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盐、布匹等经常短缺。红军战士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吃野菜填肚子。寒冷的冬天,许多战士都是光着脚,穿着单衣,床铺上没有被子,只有一条薄薄的毯子。

(3)齐读课文第1句话。

2.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第1小题。

(1)结合插图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2)同学们,毛主席白天和战士们一起生产劳动,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却还在工作。无论多么劳累,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毛主席就来到八角楼上。从“每当……就……”这组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用“每当……就……”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革命先辈”主题,紧扣语文要素——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毛主席不辞辛苦,为中国革命胜利而奋斗这一人文素养的滋养。)

学习第2自然段:

要讲好故事,光知道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还不够,还要熟悉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1.体会毛主席工作条件艰苦。

出示句子: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1)齐读句子。

(2)观察插图,理解“寒冬腊月”。

①识记“腊”字。出示“腊”字,可以怎样记住它?给它组词,这些词大都出现在什么季节?

②读一读“寒冬腊月”这个词,猜一猜它的意思。

③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件,想象窗外的画面。

(3)联系生活,感受条件的艰苦。

①寒冬腊月是最寒冷的农历十二月,那个时候你们穿什么衣服?毛主席穿着什么?说明当时的条件怎样?(预设:非常艰苦)

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插图,找一找,除了毛主席穿的衣服,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4)结合资料,感受毛主席的节俭。

①生读句子: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②补充背景资料,加深理解:按照规定,当时,毛主席可以用三根灯芯,这样火焰就亮得多,但毛主席只用一根灯芯,这是为什么呢?

③播放视频,生谈感受。

2.理解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状态。

(1)出示句子: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①请同学们观察插图上的毛主席,说一说,他是在怎样地看着桌子上的星星之火?(预设:认真、聚精会神)找出这句话里表示“聚精会神地看着”的词语。

②毛主席凝视着桌上的星星之火,可能在想些什么呢?像这样认真、深入地思考,就叫“沉思”。

③你们看,毛主席因为想得太投入了,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发觉。句子里的“察觉”就是 “发觉”的意思。

(2)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毛主席工作的认真忘我,读出对毛主席的敬爱。

(4)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对照表2,看看自己得了几个星星。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从识记“腊”到给“腊”组词,再到理解“寒冬腊月”,学习层层深入。同时,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逐步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三、聚焦明灯,理解画名的含义

1.我们再仔细看插图右上角的题字——不灭的明灯,知道这幅画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吗? (因为毛主席每天晚上都在八角楼上工作,这里的灯不会熄灭。)

2.是啊,八角楼的灯不会熄灭,毛主席的工作不会停止。(出示句子: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生齐读。)

(1)你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毛主席对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许多、光辉著作、照亮、胜利)

(2)正是因为毛主席的重大贡献,我们今天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读的时候把这些词语读重一些,读出我们对毛主席的感谢。

3.我们来观察一下“利”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师范写“利”,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画名是对毛主席为革命作出伟大贡献的高度概括,理解画名的含义,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毛主席产生敬意。)

活动三:借助插图,学讲先辈故事

一、借助填空理故事

1.出示填空:这是个(      )的深夜,毛主席在(      )写文章。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      )胜利的道路。

2.指名讲故事。

二、对照课本插图讲故事

1.请同学们对照课本插图,试

着讲讲这个故事。

2.注意看插图,借助插图,先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再讲讲毛主席的穿着、动作、神情,最后夸夸毛主席的伟大贡献。讲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上一些动作,使故事更生动。

3.同桌合作讲故事,对照标准(见表3),互相评价。

4.指名展示,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初试身手”,借助关键词,讲好革命先辈故事。运用评价表,发挥其监控、调节、促进理解等作用,反馈“学得怎么样”,助力学生能力进阶。)

活动四:延伸课外,宣扬先辈故事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动人故事,他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向革命先辈毛主席致敬!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家长完成评价表(见表4):

(设计意图:讲好并传播革命先辈故事,进一步激发向革命先辈学习的意愿和行动,根植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