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探索

作者: 贺立静 周立兰 孙建中

[摘 要] 进入新时代为党育人,学前阶段劳动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第一阶段,创造美好未来需要在幼儿阶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阐述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剖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及相关举措进行了探索。民族要复兴,需要全民族团结奋斗,更要从幼儿抓起,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立德、益智、强体、育美,这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社会发展所需。

[关键词]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认知;实践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育并举下的劳动教育体系探索”(Hnjg2021-80);2023年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RHKSsk2023-05)

[作者简介] 贺立静(1976—),女,河北故城人,博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海洋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12-05 [收稿日期] 2022-11-13

进入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在五育中有“立德、益智、强体、育美”的作用,劳动教育需从幼儿抓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1]。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2]。幼儿教育为学龄前阶段,需同等重视。2020年7月,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幼儿阶段涉及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与制度不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日益改善,对幼儿“轻劳重育”情况越来越显著,而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小中大班各阶段如何合理科学地规定劳动教育学习内容、参与劳动活动锻炼等更是缺乏标准、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幼儿群体特殊性,从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劳动教育进行探索,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能将劳动教育在幼儿阶段进行落实与贯彻,是对新时代为党育人的积极响应。

一、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人通过基本的劳动实践活动而诞生,促进其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动力[3]。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体力与脑力的支出与使用[4]。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及相关成果,积极参与劳动、拥有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以劳动素养养成为目的的教育活动[4]。

(二)幼儿劳动教育内涵

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劳动教育需要引导幼儿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5]。针对幼儿劳动教育内涵的不同解释,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但总的内容归为让幼儿在劳动认知与习惯、劳动品质与技能及情感等方面能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幼儿可通过集体劳动或个体劳动等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素养。生活需要劳动教育,教育也需要劳动教育,如扫地、洗衣及其他家务活动等生活技能;种植、养殖及生产等生产劳动活动,劳动教育内涵即为劳动生活所需。劳动教育与所处年代背景相契合,进入一个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与发展则有新的要求。霍力岩[6]认为幼儿劳动教育是孩子在学校或在幼儿园实践过程中,通过教育有目的地参与外部环境活动并进行互动,使其获得劳动认知、形成劳动技能与对劳动有一定情感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分在家和在幼儿园两方面,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以达到具有良好劳动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而家庭劳动教育是指家长利用家庭或活动场所去指导幼儿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如孩子的自我管理、帮助他人、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家务劳动等方面内容[7]。刘军豪[8]在陈鹤琴先生关于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受到启迪,认为幼儿劳动教育包含日常生活型劳动、自我服务型劳动及家庭服务型劳动等三方面。

进入新时代的幼儿劳动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在其所赋予的具体内容上,幼儿劳动教育目前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以劳动结果来衡量;另一方面以幼儿年龄来界定。

1.以结果为衡量指标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如扫地、收拾书包、整理个人玩具等。霍力岩[6]概括为日常生活型劳动的教育,其目标是对日常常识的了解与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及洗澡等掌握;自我服务型劳动的教育,其目标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服务型劳动的教育,其目标是塑造良好的性格。欧阳小宇等[9]认为,从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角度出发,幼儿劳动教育包含自理型与服务型劳动教育、主题学习型劳动教育、游戏型劳动教育、体验型劳动教育及节日型劳动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

2.以年龄阶段界定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以幼儿年龄与动手差异为基础,设定各年龄段的小中大班劳动教育目标,安排幼儿各阶段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小班以自理型为主,如吃饭、洗盥、穿衣及睡觉等劳动教育活动;中班在自我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完成较简单的日常值日为班级服务的劳动教育活动;大班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为幼儿园环境做一些浇灌树木、除草及饲喂小动物等劳动教育活动[10]。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幼儿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与促进各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多数人认为通过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从小具备社会人具有的初步核心素养,如良好习惯、身心健康与智力发育、良好品格、审美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个性独立及创新精神等养成。

(一)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从生活层面进行引导与管理,让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结合劳动教育内容,寻求突破点,融合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促进幼儿能力发展,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的当代价值是幼儿成长的必由之路,可实现儿童的客体化、丰富儿童的社会性及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11-12]。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

劳动作为实践活动的载体,需要幼儿协调身体各部位,调动各方面能力,在体力活动中使身体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甚至促进其脑力的发展,有效促进幼儿体格发育健康,如洗衣服,扫地、手工等活动锻炼孩子手脚的精细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间协调发展;打扫桌椅、提水、扫地及整理个人床铺等活动有助于提高肌肉运动能力,促进肌肉发育;劳动活动还能提高心肺等器官的活动功能。根据一日活动,幼儿劳动教育可促进身体锻炼、手脑协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智力水平等[13-14]。

(三)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品质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感受劳动的艰辛,逐步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从认知内化转为对劳动的热爱及对劳动者的尊敬,培养与人交往、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通过劳动教育营造自主成长氛围,促进幼儿养成良好品质。开展劳动教育,让幼儿在种植劳动过程中获得与自然接触的快乐,在养殖过程中感受生命碰撞的关爱与尊重,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与他人互动的责任与应具有的良好品质[15]。

(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生活处处存在美,时时观察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具备丰富的劳动经验,埋下善于发现美的种子,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美[16]。在幼儿劳动教育过程中,将枯燥的劳动教育与趣味性、娱乐性与非严肃性的游戏相融合,使劳动变得有趣,则幼儿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创造力的培养也会在劳动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主要体现在政策依据有待完善、政府的宏观统一调控针对性不够等方面,对幼儿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各阶段的相互衔接及突出特色等方面的举措与应对策略不够。

(二)社区层面

社区层面主要是如何利用社区资源等现有条件,与家园联动、融合,共同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在社区组织与开展,并加大对崇尚劳动的文化宣传力度、营造好的氛围,形成以劳动为荣的新风尚。

(三)幼儿园层面

幼儿园层面主要从师资与课程体系两方面探讨。师资上存在教师个人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认知片面、方法欠缺及评价不足等问题,更注重外在结果,而忽视幼儿内在需求。课程体系在内容上存在内容不全、知识碎片化、缺乏层次、目标不明及定位不清等问题。实践上存在体验机会不足,相对零散化、单一化、时间不足、措施不够及重智轻劳等问题。价值观念上存在利益化,奖罚式劳动通过物质奖励扭曲幼儿劳动的价值取向;通过惩罚手段异化、消除和弱化劳动自由与价值;功利化在校园中弱化了劳动教育的作用与地位,以智育发展为重,影响幼儿自身内在的心灵所需。

(四)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理念偏差、重智轻劳及“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对劳动教育认识欠佳等问题。劳动教育活动出现父母包办或替代等现象,导致幼儿家庭劳动时间少、劳动活动完成情况欠佳,以及家庭安排的劳动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目前,我国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现状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耐心指导、对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存在过高要求,以及家长对孩子劳动的响应力不高等因素,导致孩子的劳动兴趣下降,这些均是家庭劳动教育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四、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与举措

幼儿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到育人,即实现以劳育人。针对当前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应赋予新内涵,融入幼儿劳动教育新理念,回归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构建幼儿劳动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认知

劳动教育内涵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其特有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劳动教育从认知上转变传统的劳动教育认知观,打破“体与智”对立、“身与心”分离的认知,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形成知情意行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重视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劳育具有的“树德、益智、强体与育美”功能,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让孩子在认知上、心理上及意志力等各方面能完美地结合与统一。

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劳动价值内涵融入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身心合一,减少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厌烦与抵触,在愉快的环境下,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帮助其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当中。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育提供了便利,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劳动教育的动画片和各行各业的劳动匠人故事等,借助多媒体设备,采用讲述与直观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给幼儿,将匠人与榜样的劳动精神贯穿于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意识。

(二)新时代背景下回归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促成劳育为基“五育”并举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应注重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参与,关注幼儿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劳动、体验劳动,在劳动中成为主体。首先,以幼儿为中心,重视劳动参与,在心理上让幼儿产生触动并转化为行动,继而形成内在需要,达到身心统一的劳动认知,在体验中领悟劳动情感。其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幼儿在劳动体验或参与中,通过对教师或其他人行为的观察,并模仿他们去规范自身行为,契合幼儿观察模仿的学习方式。以观察学习体验内化为幼儿的劳动观,进而表现或外化成劳动行为。最后,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强化劳动,在劳动核心要素中离不开幼儿参与体验来达到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学中巩固。通过与游戏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爱国主义相得益彰及与美育相补充等,真正达到“树德、益智、强体与育美”功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