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姣[摘 要] 潇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养,是对传统潇湘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弘扬潇湘文化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是传承和弘扬潇湘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将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培育地方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时代价值。
[关键词] 潇湘文化;地方职业院校;五种精神;路径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XJK23BZY032)
[作者简介] 王 姣(198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73-04 [收稿日期] 2023-05-11
湖南潇湘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当前,地方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等方面存在问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可将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之中。
一、潇湘文化与五种精神相关理论阐释
(一)潇湘文化的传统内涵
潇湘文化是指九嶷山下、潇湘之浦一带的文化现象,包括永州古今历史名人、思想理论成果、文艺创作成就、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潇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舜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理学文化等。其中,舜文化是湖南文化的源头,是潇湘文化的起点;柳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代表性分支,表现了湖南文化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女书文化是湖南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瑶文化是湖南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瑶族文化的代表之一;理学文化是湖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
(二)五种精神的时代意蕴
1.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本质,劳动精神的弘扬,代表了人类对生产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奋斗精神。奋斗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
3.奉献精神。奉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代表了个体对社会和集体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
4.创造精神。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造精神代表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勤俭节约精神。勤俭是在保障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资源和资产的作用,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三)潇湘文化与五种精神内在联系的阐释分析
首先,劳动精神在潇湘文化中得到了高度体现。潇湘文化所处的南方自古以来就带有农耕文化的厚重气息,农民们辛勤地开展田园劳作,培育了一代代美好的乡土精神,也锻炼了他们顽强拼搏的“八面威风”的劳动状态。奋斗精神在潇湘文化中也得到了生动体现,从楚汉争霸到《岳阳楼记》,潇湘文化以赓续不断的探索和挑战精神,为我国文化艺术积累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其次,创造精神在潇湘文化中也有着灵魂共鸣。南方民谣清新明亮、别具一格,潇湘文化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和音乐家家族。人物自然形象生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美风景、最完整的艺术形态”之一,它既反映了中国南方地区风物优美的自然环境,又表达了一种崇尚自然和人性的文化内涵。最后,勤俭节约精神在潇湘文化中也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多情的橘子洲头,幽静的洞庭湖,逶迤的峡江,这些山水雅景都教育了潇湘人民要珍爱自然资源,努力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
二、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地方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可行性
潇湘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可行性是有保障的。潇湘文化作为一种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文化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同时,潇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可以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1]。
三、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一)依托潇湘文化,完善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1.从社会层面明确潇湘文化育人方向,发挥主导性作用。首先,社会应该加强对潇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探索潇湘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营造浓郁的潇湘文化育人氛围。比如,开展潇湘文化讲座、文艺活动、传统技艺培训等,让职业院校学生深入了解潇湘文化,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其次,社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潇湘文化育人机制,发挥主导性作用。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方职业院校开展潇湘文化育人工作;职业院校可以创新教育模式,将潇湘文化元素融入各类教学活动中。
2.从学校层面构建潇湘文化育人氛围,发挥引导性作用。首先,地方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潇湘文化教育,将文化元素融入各类课程中,如开设潇湘文化专题课程、课外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潇湘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其次,地方职业院校应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营造潇湘文化育人氛围。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潇湘文化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潇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从家庭层面营造潇湘文化育人环境,发挥基础性作用。首先,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尊敬长辈、积极乐观的品格,在具体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潇湘文化精神。其次,家庭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潇湘文化的机会,家长可以一起阅读古诗文,参加社区植树活动,参观博物馆、纪录片及音乐剧,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多地领略到潇湘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激起他们对拓宽知识面和文化素养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二)挖掘潇湘文化,搭建地方职业院校文化育人载体
1.完善潇湘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实现形式。为了更好地让潇湘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拓展学生对潇湘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例如,可在校内建设潇湘文化主题馆、文化博物馆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了解和体验到潇湘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还可开展潇湘文化主题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来校分享潇湘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潇湘文化创作比赛、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潇湘文化的创新力和活力。
2.拓宽潇湘文化融入校内文化建设的实践平台。首先,可以建设潇湘文化主题馆、文化博物馆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了解和体验到潇湘文化的魅力。这些场馆可以集中展示潇湘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这些场馆,开展潇湘文化的课程教学、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潇湘文化。其次,可以开展潇湘文化主题讲座、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来校分享潇湘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权威人士的解读和分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潇湘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水平[2]。
3.占领潇湘文化融入新媒体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在新媒体网络教育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占领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的主阵地。首先,可以建设潇湘文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通过网络平台将潇湘文化的知识和文化内涵传播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数字化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潇湘文化,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潇湘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次,学校可以开设潇湘文化网络课程、网络讲座等,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潇湘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中来。这些课程和讲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潇湘文化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潇湘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三)运用潇湘文化,促进地方职业院校文化传承实效
1.将舜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学生奉献精神与创造精神的培育。舜文化是潇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献身精神与创新精神,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奉献精神是指个人在不图任何报酬的前提下,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及才智,积极自愿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精神。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是中华民族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培育中,可以通过宣传舜文化中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这两种精神。首先,我们将开设“舜文化”这门课,从“舜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价值、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献身”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负责任”的重要性。其次,将舜的文化因素融入学生的职业规划之中。作为古代君王,舜的事迹反映了一代君王的品格和思想。借由教授的敬业与创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能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与创造力。最后,将舜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舜文化的平台。如举办文艺演出、绘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他们的敬业精神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舜帝文化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2.将女书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女生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育。创新精神是一种开放、创新、包容的生活态度。在职业院校女生的培育中,可以宣传通过女书文化中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来培养女生的这两种精神。首先,就是对“女书”的发掘。“女书”指的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传统书法,它包含了女性特有的书写技巧与书法审美技巧。同时,“女书”还包含着女性的独立和自尊的精神意蕴,以及对女生的努力和拼搏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女书”课程,让女生了解女书文化的历史和价值,鼓励学生学习和发扬女书精神,培养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其次,对女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指导。“女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它为女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女书文化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化解矛盾、发现问题、提出创新方案的思维能力。培养女生积极创新,敢于开拓,用自己的实践来践行“自立自强、创新拓展”的精神。最后,提高女学生的文化素质。女书文化是一种高级别文化形式,学校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些与女书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女书法比赛、女子创新大赛等,让女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体验到奋斗和创新的快乐[3]。通过课程、活动、文化交流等形式,使更多的女性对女书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汲取其中的精髓和精神,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对女性的人生观、人格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影响。将女书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女生的培育中,有助于提高她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女学生。
3.将瑶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精神与勤俭节约精神的培育。瑶文化是潇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独特文化,其中蕴含着勤俭节约的观念。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为创造美好生活,在劳动中展现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及劳动精神风貌。勤俭节约精神是指勤劳而节俭、勤奋而节制,形容在工作、生活中勤劳、俭省、不浪费。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培育中,可以通过宣传瑶文化中的劳动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这两种精神。首先,我们可以邀请本地瑶族人士到学校来,给学生讲述他们的生活与文化。通过表现瑶族人民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对人的礼貌,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其次,可开设瑶族传统文化课,探索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内涵,引导学生从细枝末节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精神。最后,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瑶族村落,让他们亲身感受瑶族的生活与工作习俗。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对瑶族勤劳、勤俭、节俭的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把瑶文化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能够有效地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劳动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精神,从而推动青年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为了将瑶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学生的培育中,可以开展一些与劳动和勤俭节约相关的活动,如园艺比赛、家庭储蓄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体验到劳动和勤俭节约的快乐和价值,让学生了解瑶文化中的劳动精神和勤俭节约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节约意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