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研究与实践

作者: 冯玉龙

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研究与实践0

[摘 要] 分析了本科生课程实施过程考核的背景和意义,指出目前过程考核存在较难公平真实地评价学生成绩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流程,旨在实现过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合“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以随堂测验为例,给出并分析了具体的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示例。结果表明,该考核方法保证了无监考环节的随堂测验具有较好的公平公正性,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学号;差异化考核;过程考核;钢结构基本原理

[作者简介] 冯玉龙(1990—),男,安徽凤阳人,博士,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装配式结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10-0123-06 [收稿日期] 2022-09-12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指出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由于学生以往的课程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来评价,目前提出的过程考核不同于传统期末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教师引导,确保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全面提高课程实施质量[1]。由于过程考核成绩比重有所增加,因此过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性至关重要。只有保证过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过程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实现教学过程考核的价值。然而,目前过程考核方法并不完善,考核方法实践经验也不多,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基于此,首先,本文阐述了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式的弊端、教学过程考核的提出与优势、教学过程考核的形式,重点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随堂测验过程考核的重要性,论述了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其次,提出了教学过程考核存在的关键问题:目前多采用无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但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很难评价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最终致使教学过程考核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再次,论文提出了一种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包括适用形式和实施流程;最后,以“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给出了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学号差异化教学随堂测验过程考核示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的可行性。

一、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传统考试考核方法的弊端

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主要采用熟悉的“7+3”模式,即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采用试卷的形式,并组织严格的监考;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由考勤、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三部分构成,各占总成绩的10%,且平时考核无监考环节[2]。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中的平时考核是一种简单的过程考核,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并未起到过程考核的作用,即未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教学和学习过程。首先,考勤在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中,大多被视为一种被动且不严谨的考核方式,学生为了拿到30%的平时成绩,十分关注授课教师的点名时间,有的学生在课程点名结束之后就会离开,有的学生会请其他到场的学生代为答到或者签到。部分授课教师可能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能也认为考勤浪费时间,通常也不会严格关注学生的签到是否为本人签到,更有甚者,签到结果可能并不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以上种种情况导致考勤并不能有效证明学生是否来上课,更不能证明学生是不是由于兴趣或者努力学习的目标来上课。在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中,书面作业多采用为学生布置相同题目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授课教师批改相同题目作业也较为方便,但是现实中存在大量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授课教师很难判别作业是否存在抄袭。此外,部分学生作业抄得字迹工整,这可能导致抄作业的学生反而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因此,通过传统无差异作业考核方式很难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课堂表现可能是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中最能体现学生过程学习水平的形式,然而,由于课堂教学学时有限且任务较重,传统的课堂表现评价主要采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很难评价所有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在传统期末考试考核中,授课教师很少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基于此,在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中,部分授课教师可能采取与期末考试成绩相对应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有时为了“照顾”笔试成绩低于且接近60分的学生,反而给这些学生较高的平时成绩。以上现象导致了平时成绩的不公正性和随意性,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因此,高校本科课程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的过程性考核形式单一,平时成绩以考查作业完成、出勤率等为主,最终成绩仍以一次终结性期末考试考核为主,易导致出现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靠突击的现象[3]。

(二)教学过程考核的提出与优势

过程考核顾名思义是指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其与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式对比,是一种全过程多次考核方式。然而,全过程多次考核并不是过程考核的最终目标,其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考试突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高凌飚[4]指出,过程考核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王丹丹和曹文君[5]指出,过程考核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邹燕飞[6]指出,过程性考核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全面科学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定位不同的学生达到的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考查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全面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综上,教学过程考核的主要优势在于:(1)过程考核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采用多次考核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课程全程努力认真学习;(2)过程考核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3)过程考核采取课题测验或者提问等互动教学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4)可以有效避免“期末考试突击”“一考定成绩”等做法。

(三)过程考核的主要形式与随堂测验的重要性

过程考核的主要形式包含:课堂互动、课堂表现、随堂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课程作业、出勤率等。考虑到考勤并不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部分高校规定出勤率不能作为过程考核的指标,也不能计入课程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随堂测验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以考代练”的效果,同时随堂测验也会产生教学互动,比如利用现代智慧教学工具课上对随堂测验结果进行分析与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因此,随堂测验是课堂教学比较重要的环节,在过程考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部分高校规定,专业课随堂测验和教学互动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20%~40%,基础课随堂测验和教学互动成绩原则上占总成绩的20%左右。

二、教学过程考核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目前多采用无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

在传统期末考试考核方法中,主要采用期末考试方式,该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无差异化考核方式。换言之,所有学生在相同时间和地点,采用一张相同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考核。须要注意的是,期末考试考核有着较为严格的组织流程,包含授课教师出卷、安排考试、组织监考、批卷判分和提交成绩等,这种考核方式具有保密性和公平公正性,至少可以反映学生对试卷涉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许这种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考前突击有关,或者说这种知识的掌握是一种短暂的记忆,但是这种考核至少公平公正,很少存在抄袭现象。

随着过程考核的推广应用,各种考核形式不断被提出并引入现代教学中,作为学生课程总成绩的依据。在目前的过程考核中,大部分的过程考核方式,如随堂测验、实验报告和课程作业等,均采用无差异化考核方式。目前,随堂测验大多测验试题相同;在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中,学生可能一同观察相同实验,撰写着相同格式和要求的实验报告;对于课程作业考核方式,大部分布置的课程作业也是相同的。

(二)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很难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由于教学时间和资源有限,上述过程考核方式很难像期末考试那样组织监考,导致学生可能会随意抄袭,进而导致一些学生考核结果相同,如相同的测验和作业作答,授课教师很难从考核结果中评价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评判学生成绩的优劣。以随堂测验为例,由于测验题目相同且学生座位位置较近,不存在监考,学生可能会相互交流,甚至直接抄袭。往往会出现认真学习的学生,其过程考核成绩与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相当,这导致了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公正性难以保证。

(三)学生成绩评价不真实会显著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很难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如下严重影响:(1)由于无差异过程考核无法区分学生的真实成绩,授课教师可能不再重视随堂测验等过程考核,进一步降低过程考核效果;(2)由于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内容相同且无监考措施,一些学生可能采取投机的方式获得较高的过程考核成绩,最常见的行为就是抄袭他人的随堂测验和作业等;(3)无差异过程考核的公正性难以保证,课程最终成绩无法体现学生的差异,这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认真学习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会更加不积极学习;(4)最终导致过程化考核如同虚设,弊端累累,课程教学整体质量逐年下降。

三、学号差异化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的提出

(一)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的适用形式

本文提出的差异化过程考核适合随堂测验、实验报告和课程作业等不适合组织监考的过程考核形式。由于期末考试通常组织监考,目前阶段不建议采用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

(二)学号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的实施流程

图1为本文提出的学号差异化过程考核方式实施流程。具体流程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1:确定过程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考核形式可以为随堂测验、实验报告和课程作业等。这些考核形式的考核环境和具体内容均有所不同,随堂测验一般要求学生课上完成,完成时间为10~45分钟,题目数量不宜太多,题目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多种形式,上课时学生一般坐在一起,多数授课教师不会要求,也无法强求学生不交流。此外,不交流也不符合课堂互动的原则;实验报告和课程作业一般在试验和课堂之后布置,要求学生在几天内完成。须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一般是固定格式,要求学生填写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与分析和实验心得体会等;作业也类似,布置固定相同的题目,有些作业有作业解答资料可以参考,可以完全照抄。以上不同考核形式有不同的考核环境、特征与内容,可以为采用何种学号差异化实施方法提供依据,因此,首先需要确定过程考核形式与内容。

步骤2:确定学号差异化实施方法。高校本科生学号一般由入学年份和序号组成。例如,学号2019210900中,2019代表该生2019年入学,210900代表序号,对于某个教学班来说,学生数量一般小于100人,入学年份一般相同(个别重修学生例外)。因此,序号一般后三位是不同的,称为学号不同位数。例如,学号2019210900中,900为学号不同位数。本文建议以学号不同位数作为基数,进行一些数据处理与变换,形成不同的数值,采用这些不同数值进行命题和过程考核,进而形成了本文提出的学号差异化过程考核方法。根据步骤1确定过程考核形式与内容,同时参考课程特点,采用如下学号差异化实施方法。(1)奇偶尾号法。以学号不同位数的尾数(也等同于学号尾数)奇偶性作为命题的依据,这种方法可以构造两种不同数值,换言之,课程有一半学生的考核内容是相同的。(2)分组尾号法。选取学号不同位数的尾数进行组合,如按尾号将学生分为尾号0~3、4~6、7~9三组,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每个尾号分组内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考核内容。(3)直接尾号法。直接选取学号尾数作为命题的依据,这种方法可以构造0~9种不同数值,换言之,只要学生学号不同尾数是不同的,其考核的内容就不同,即每11名学生可能存在1名学生考核内容重复。(4)函数法。以学号不同位数或者尾数作为自变量,根据命题题目的特征与需求,使用一些简单函数,如线性或者二次函数,构造不同的应变量数值,以此作为命题的依据。这种方法可以使每名学生的考核内容均不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