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作者: 徐斌

[摘 要]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1+X证书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1+X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教学改革现状,包括旅游类1+X证书的选择,以及总结出1+X证书试点建设“四阶段”循环式的实施机制与建设成效。针对目前1+X证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问题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教”改革以及校企合作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1+X证书;教育教学改革;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以江澳合作为例”(2021ly58);2021年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21XYG003)

[作者简介] 徐 斌(1983—),女,广东江门人,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16-0071-04 [收稿日期] 2023-02-13

一、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后称《试点方案》),提出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0个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率先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1]。

在国家发布《方案》和《试点方案》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迅速反应,根据自身专业条件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旅游管理专业于2020年成功申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和1+X邮轮运营服务两个符合专业条件的1+X证书试点。2021年,进一步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申报了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初级)证书试点。2022年,申报了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中级)证书试点。

二、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教学改革现状

通过3年的1+X证书试点建设,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过程中,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1+X证书的选择

自教育部2019年公布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始,截至2021年,共公布了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这四批共477个1+X证书中,与旅游大类相关的1+X证书共16个[2]。

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名单中没有旅游大类1+X证书。直到2020年1月发布的第三批1+X证书名单中,有2个旅游大类1+X证书,分别是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邮轮运营服务。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迅速响应,于2020年成功申报这两个1+X证书试点,组织项目团队参加1+X证书的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生的1+X证书备考和培训工作。

2020年12月,国家发布了第四批1+X证书名单,新增了14个旅游大类1+X证书。2021年,旅游管理专业重新研判专业实际情况,在选择申报1+X证书时,紧密结合地方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发展、市场需求和专业认可度等各个因素,最后选择申报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在2021年、2022年均申报了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初级和中级试点。

(二)1+X证书实施机制

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制定了1+X证书试点工作“四阶段”循环式实施机制。在每个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团队均设定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措施,鼓励团队教师参与1+X证书试点的建设工作。

第一阶段是申报。在申报阶段,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专业发展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根据1+X证书名单和未来2~3年的地方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发展、市场需求和认可度,以及1+X试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校企合作成熟度,选取了1~2个1+X证书申报试点。

第二阶段是备考。此阶段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最后的考证通过率。备考阶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学生选拔。须对学生进行预报名,然后在预报名学生中根据1+X证书的考核要求进行选拔。第二环节是强化复习。根据当年1+X证书考核大纲要求,制订强化复习计划,由具体的教师按照计划跟踪学生的复习进度。第三环节是考前模拟。在正式考试前1~2周,分阶段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备考成效,及时查缺补漏。

第三阶段是总结。在1+X证书考试结束后,及时对参加的学生进行访问调查,获取备考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同时,与培训评价组织保持联系,分析本次1+X证书考试通过率和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为下一次1+X备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阶段是教改。根据当年1+X证书试点工作经验,结合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课证融合,开展基于教师、教法、教材的“三教”改革,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教学改革的成效提升1+X证书的通过率,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

(三)1+X证书实施成效

旅游管理专业于2020年成功申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和1+X邮轮运营服务两个符合专业背景的1+X证书试点,并积极推进试点的建设工作,于2020年组织师资团队参加两个1+X证书的师资培训工作,高效完成了广东省教育厅安排的考证任务,最终两个1+X证书圆满完成考核任务,通过率均为100%。2021年,进一步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申报了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初级)证书试点;2022年,申报了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中级)证书试点。近两年,积极推进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初级和中级的试点建设工作,包括师资培训、课证融通、学生备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2021年与2022年均圆满完成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中级)证书考核任务。2021年,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通过率为93%;2022年1+X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通过率为77%,高于同期考核平均通过率14个百分点。

三、1+X证书试点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开发相对滞后

在1+X证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后,教材开发问题比较凸显。一方面,部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与教育行业第一次合作,对开发适合不同教育层次的1+X证书课证融合教材工作缺乏经验,仅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发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导致学校教师在组织学生备考中,缺少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参考教材;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对企业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不熟悉,缺乏1+X证书实战经验,有很多专业教师是第一次接触1+X证书,只能对照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考核大纲紧急设计教学内容及备考计划,距离系统完善的教材开发还有一定距离。部分1+X证书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已开发的教材,也是在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之前,就已经与合作院校进行长期深入的校企合作的成果。因此,旅游大类的1+X证书教材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二)课证融合相对简单

旅游管理专业在刚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的第一年,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1+X证书对应课程,在组织学生备考过程中,没有独立的课程时间,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把1+X证书对应课程加入了专业必修课体系中。但是后来在选择1+X证书试点时发生了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随之调整。在课证融合的过程中,一是课程设置的时间对应1+X证书考试的学期;二是授课内容完全结合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来设置;三是若1+X证书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有对应教材,则选用1+X证书专用教材,若无对应教材,则授课教师应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编写授课讲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校本教材。但是,课证融合目前进展程度尚浅,主要表现在:一是还不能完全实现以证代考;二是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所规定的授课课时,受总课时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满足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所规定的课时要求;三是1+X证书对应课程如何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更好地衔接和融合仍在探索中。

(三)师资力量经验尚浅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团队中所有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但是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是第一次接触1+X证书,尤其是部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旅游业的新兴业态和新型岗位,与原来人社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存在差异,所以大部分教师在1+X证书领域的经验不多,岗位实践能力不足,这为1+X证书的推广带来一定的挑战。另外,仅靠短暂时间的师资培训,无法加深专业教师对于1+X证书实际运用的理解和掌握[3]。以1+X证书为契机引进旅游新业态和新岗位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教师队伍重构专业知识结构和拓宽专业领域。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目前,针对1+X证书试点的校企合作,大部分集中在1+X证书试点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合作的内容主要是1+X证书考务工作的推进、学生备考的培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解读和实施等。一方面,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须要面对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无法对每一个试点院校同时建立同等程度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为顺利完成1+X证书试点工作,1+X证书试点院校把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学生考取1+X证书的备考培训与考务组织上,缺乏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战略规划。

四、解决1+X证书教学改革问题的建议

(一)以1+X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须要结合本地旅游产业人才需求,以1+X制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驱动力,结合产业发展新方向和新业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满足地方旅游产业需求,凸显本地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课程体系设置须要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地方产业需求。由于1+X中的“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意味着“X”可以有多种可能,也可以随时调整。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须要考虑“1”学历证书部分的常规模块,也应对接“X”部分的灵活模块[2]。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体系的重构既要体现专业性,也要体现灵活性。在课证融通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不能完全实现以证代考的情况下,可以将课程内容和课时设置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要求,课程考核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授课方式对接职业技能工作场景,以使全体学生真正掌握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

(二)以“三教”改革丰富1+X教改成果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1+X证书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须要在教材、教法和教师“三教”改革中分别有针对性地突破,丰富“三教”改革成果。

1.在教师层面,通过1+X证书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组织教师以1+X证书师资培训为契机,重构自身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并结合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在当地旅游行业企业和旅游大师工作室等进行实践与挂职锻炼,提升1+X知识和技能应用水平[5]。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进1+X职业技能较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弥补专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实力过硬的师资团队。

2.在教材层面,针对1+X证书教材开发滞后的现状,应结合本校本专业情况,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开发适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教学需求的1+X证书教材。校企双方根据1+X新流程、新标准的要求,制订1+X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标准,设计1+X证书对应课程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标准,联合编写和开发教材,让1+X制度的顺利开展具备可操作性的基础和载体。

3.在教法层面,结合1+X制度的实施和推进,探索如何教和怎么教,把教学方法改革与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相结合[6]。将1+X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应用场景相对应,尽可能地创设企业真实生产环境,采取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仿真式教学等教学,利用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实现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增加课堂教学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