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16期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16期

周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主办,是一本面向教育界、学术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教育类学术刊物。《教育教学论坛》宗旨为我国教育发展服务,传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质量。推进新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展示教育教学领域的新成果,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进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目录

专题研讨 | 医学生科研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探讨

[摘 要] 医院科研公共平台实验室安全一直是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且艰巨的任务。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医学生科研实验安全教育教学和相关管理体会,探讨医院科研公共平台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及规范化管理。针对各项安

专题研讨 | 医学院校物理课中流体力学内容的思政挖掘

[摘 要]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将课程中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物理”作为医科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程,须要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调整教

专题研讨 |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的结合点。随着当前职业教育的深入发

教改创新 | “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在课程思政成为大趋势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理工科专业基础类课程思政改革成果,基于军校育人特色,在充分发掘“工程图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基础上,立足于“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从教学

教改创新 | 面向应用型本科的艺术公选课教学研究

[摘 要] 艺术公选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应用型本科大学重技能、轻综合素质的弊端由来已久。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艺术公选课实际情况,指出艺术公选课开设的紧

教改创新 |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 高职院校在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落实“三全育人”的总体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性、全方位性以及全员参与性。实践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育人

探索与实践 | “海洋探测技术”课程工程背景实践

[摘 要] 海洋技术专业主要以海洋信息获取、分析、应用为主线,旨在培养具备以系统视角分析海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以系统思维解决海洋技术问题能力的海洋强国战略紧缺型人才。为落实“海洋探测技术”课程培养目

探索与实践 | 外训“船舶结构”随堂DIY模型教学实践

[摘 要] 以外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础通识课程“船舶结构”为研究对象,从学员成长及体系化教学的角度分析了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外训“船舶结构”课堂教学的特点与难点、外训学员教学实践的特点,提出基于构建主

探索与实践 | “工程地质”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来华国际留学生与日俱增。因此,全英文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国内高校在校生的教学质量,也为留学生来华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工程地质

探索与实践 |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院校林业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院校林业技术专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宗旨,阐述了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

教法研究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摘 要] 针对“离散数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方法,从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的操作方式做了初步探讨,并实施了相应教学方案。课前

教法研究 | 构建科研育人的混合实验模式

[摘 要] 高等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是教学、科研和工程三者之间的重要纽带。以科研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新的科技成果、前沿的科学课题、关键的工

教法研究 | “大学物理”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方法、世界观建立的基础。“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某省属大学理工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教法研究 | 综合育人机制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 要] 高等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基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标准,开发“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综合育人机制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一是多导师协同跟进,构

学生教育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构建契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育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创新创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