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作者: 陆芷 陶子君 王丽娜

新商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0

[摘 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以工业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商科向以数字经济为背景的新商科迈进,新商科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得跨学科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Python程序设计”作为新商科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具有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等特点。在新商科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 “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以期为推动新商科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改革路径及推进方法。

[关键词] 新商科;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下课堂教学设计”(ZZ202203046)

[作者简介] 陆 芷(1990—),女,湖南长沙人,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启发式算法以及图与组合优化问题研究;陶子君(1999—),女,江西九江人,学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运筹与决策;王丽娜(1997—),女,山东济宁人,学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系统工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16-0109-04 [收稿日期] 2023-02-22

引言

当代科技的空前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学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朝着具有跨界知识技能、多元化思维模式、高智商高情商和致力于终身学习的方向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许多重要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出现人才培养与新商业模式人才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在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环境下,新商科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思政元素逐渐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国家明确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因此,在新商科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近年来,Python语言以其简单易学、易维护、用途广泛等特点,已经逐渐覆盖到高校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Python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编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基础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编程语言的含义和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编程语言的学习中引入思政元素,是实现编程类课程价值功能的合理途径。在引导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领域内工作岗位的社会价值,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追求,把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2]。因此,在新商科背景下,融入思政元素的 “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成为目前亟须实施和完成的教学任务,高校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材修订等方向着手,将结合思政元素的静态知识框架转变为融入思政元素的动态知识框架,建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材料和实际案例设计,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一、新商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设计

(一)教学目标

“Python程序设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各大专业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简单易学、代码高效、速度较快,比较适合作为没有编程经验大学生学习的入门语言,易激发其编程学习的热情。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Python程序设计”着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践技能。但是Python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且不断更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全部的知识点讲解,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使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最终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时代建设者。因此,融入思政元素的Python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1)在知识方面,熟练掌握Python入门知识,如Python编程基础、常用数据结构、函数编程基础及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基础等;(2)在能力方面,具备基本的Python程序设计和编写能力,能够利用Python语言独立完成程序设计并解决实际问题;(3)在思政方面,将思政元素引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与信仰追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和自主钻研精神。

(二)教学内容

新商科是传统商科“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播为重点”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的目标对当前Python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具体包括结合新商科的背景和学生的需求增设常用的内置Python库、第三方Python库、办公自动化以及网络爬虫等专题内容。原有内容是学生进行Python开发须掌握的必备知识,新增内容是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新商科人才需求进行拓展的内容。例如,通过办公自动化专题,让学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网络爬虫专题,让学生可根据兴趣爬取需要的网络数据等。具体教学内容框架见表1。

(三)思政内容

在“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引导,大力挖掘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充分吸收有益的社会文化因素。积极推动Python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式发展,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锤炼良好的职业精神,推动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3]。表2是围绕Python知识体系列举出的一系列将Python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教学案例,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1)Python变量数据类型案例。通过讲解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提醒学生在编程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标识符命名习惯,遵守编程规则。(2)Python流程控制语句案例。通过讲解Python流程控制语句的特点,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规范。通过布置Python流程控制语句的编程任务,让学生懂得遵守学科理论规范,在面临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懂得正确选择,勇于战胜自我,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4]。(3)Python 数据结构案例。教师通过组合数据类型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团结在大学时光中的重要性。通过讲解队列的概念、特点、存储结构及算法,潜移默化地“灌输”生活的处事哲理[5]。(4)Python函数与模块案例。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法,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能从哲学角度分析事情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在工作学习时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对于问题的成功解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5)Python文件处理案例。掌握输入和输出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养成全方位思考的习惯,提前做好备选方案。

(四)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混合教学模式所取代。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传统线下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的结合,还体现在深度融合了教学理念、环境、策略、资源等要素。教师可以结合班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深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应主要从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两个方面进行。

1.传统教学方面。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通过设置问题探索、案例设计和互动交流等来实现学生的知识转化[6]。为了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独自探究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邀请商界知名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举办讲座。通过他们的经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2.线上教学方面。线上学习的优势在于没有时间、进度、场地等限制,可以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可以使用中国大学MOOC开设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国家精品在线公开课程等进行线上学习[7]。该在线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众多的Python语言知识点融入具体的案例研究中,使其区别于其他同类课程。

(五)考核机制

根据“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特点、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在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思维拓展等方面需要达到的水平,为满足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应该健全学生的成绩评定标准。首先,应从传统的考试评价指标转向新的过程考核,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综合考查多元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过程考核的有效性。其次,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成效,并将测试结果纳入综合考核中作为分数评定的重要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的访问次数、观看视频时长、完成作业次数、讨论次数、考试成绩等。教师通过即时分析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学生课上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

结语

鉴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高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要想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高校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教学体系,组建专业教师队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深度思考。作为新商科领域的公共基础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如何将这些复杂且抽象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思政内容,以及科学有效地建立专业术语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融合关系,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在课程思政纲领的指引下,进一步挖掘Python语言中的专业术语与大学生行为规范语言之间的联系,将价值引领寓于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可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谢静雅,钱峻.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J].教师,2022(6):90-92.

[2]童蔚苹,陈淑燕,杨帆,等.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践研究:以“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4):14-17.

[3]朱晓红.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学习探索与实践:以“社会保障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7):101-104.

[4]何达齐.“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类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21(8):150-152.

[5]罗云芳.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8):148-150.

[6]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12-117.

[7]刘欣欣,朱延钊,徐红云.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在线多元混合教学[J].计算机教育,2020,310(10):24-27.

Exploration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Python Programming Course under the “New Business” Background

LU Zhi, TAO Zi-jun, WANG Li-na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ur country’s business structures and models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hanges.The old business model from the industrial economy has started to transfer to the new business model from the digital economy. The new industry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the demand for multidisciplinary skills is rapidly rising. Python programming represents a basic public course for new business students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various knowledge. This paper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ython programming, and analyzes the moral education goals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build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alues as well as their methodical and diligent learning habits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orm strategy and promotion technique to encourage the cultiv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new business talent’s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new business; Python Programm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goals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