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意义研究

作者: 渠淑洁

[摘 要]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助力建成健康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提出构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搭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之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作为专业教学设计的灵魂,融合专业学科特征,明确目标定位,创新和优化知识结构设计,使重德育人与重技育才同向同行,实现“精准育人”“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培养一批批具有大医精诚伦理素养,具有“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1JGB227);2018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贯彻我国传统‘医德’思想的教学实践研究”(2018C53)

[作者简介] 渠淑洁(1989—),女,山西祁县人,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健康促进与中医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16-0181-04 [收稿日期] 2023-0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而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需要一批批能勇担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搭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政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精准育人”“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培养一批批具有大医精诚伦理素养,具有“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健康服务与管理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具备公共意识、公共责任及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健康检测、分析、评估、干预等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而当前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知识技能、忽视医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足、医学生缺少人文情怀等问题。大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耿彧等[2]研究指出,应当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特点,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讲述医学伦理道德故事,力求摆脱思政教育的“孤岛化”模式,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之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大力培养契合行业发展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同时,为了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助力建成健康中国,亟须构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路径[3-6]。

二、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一体化建设

(一)专业思政: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专业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高等教育须将专业思政作为专业教学设计的灵魂,使重德育人与重技育才同向同行。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融合专业学科特征,明确目标定位,创新和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将专业思政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有效融合,搭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政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

(二)课程思政:探讨如何培养人

课程思政应以专业思政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探讨如何培养人。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均应使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与专业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有针对性地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使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同步进行,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和规范化。

(三)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精准育人”和“三全育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三全育人”为引领,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持续探索健康服务与管理和专业思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如何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与专业建设、专业知识、专业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及其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之中。因此,基于专业思政,统筹课程思政(含思政课程)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把培养“不忘从医初心、牢记医者使命”的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与培养既有高尚品德又有真才实学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好思政元素,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思政元素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及其课程的深度耦合,最终做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精准育人”和“三全育人”。

(四)生活思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生活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生活、根植于生活,把思政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生活全时的思政,即思政教育时时存在、处处存在。生活思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可搭建“课内(授课教师)+课外(本科生导师)”联通学习路径,切实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形成“教师团队—课前专业思政”、“教师个人—课上课程思政(含思政课程)”“教师或导师—课后生活思政”的课前+课上+课后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专业思政育人体系。

三、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构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意义

(一)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要求

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有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可见,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对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促进至关重要,伦理教育和思政育人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妇产科专家郎景和也说过:“没有人文精神的科技是破坏力,医疗技术尤其如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充满人文内涵的专业,只有培养有温度的健康管理师,才能真正体现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加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也极其必要。

(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7]应用到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当中,我们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医务工作者。要引导医学生树立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医德品质,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的医务人员;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医学的时光,增长见识,刻苦锻炼,使自己的医疗技能精益求精;最终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工作者,造就更多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世界胸怀的医学科学家。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医学人才将是今后健康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这就要求加强“五术”培育,在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中强调医德、医学伦理等职业道德层面的考核,对医学生崇高医德品格、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改革发展教育先行”,为了适应医学交叉整合的大趋势,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三位一体”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总之,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人文学科。

(三)“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8]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不可分,这对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是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的目标和专业建设努力的方向。通过把握专业人才核心素养,推动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一体化建设,实现“精准育人”和“三全育人”,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又能主动承担推动健康中国和医学发展重要使命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助力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

(四)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新要求

新医科旨在探索以“医文、医工、医理、医+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既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又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新医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正是医学教育领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架之下的思想指南与实施路径。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思政教育体系必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新要求。顾丹丹等[9]曾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医学教育应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增强中国医学教育国际竞争力。因此,新医科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要做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同时,开展生活思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径和思政体系的建设及实践,以契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符合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新要求,助力培养一批批具有大医精诚伦理素养,具有“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结语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的德育要求,符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契合“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实现的需要,以及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新要求。同时,有利于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培养一支具备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政教学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推动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精准育人”“三全育人”;有利于使重德育人与重技育才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一批批具有大医精诚伦理素养,具有“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有利于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助力建成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耿彧,张静.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及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9):34-36.

[3]王旭,崔轶凡.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医科人才体系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150-152.

[4]于芳,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伦理价值诉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250-1253+12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