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胡荣明 宋红宝 卢庆辉

[摘 要] 朱子文化中的理一分殊、主敬穷理、正心诚意、文化传承、以家为本、关爱民生、教化天下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思政元素。上饶师范学院教学研究团队立足本地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构建朱子文化课程群,组织“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开展“朱子文化月”活动,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弘扬朱子文化并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朱子文化;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西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新课程理念中的朱子‘游艺’教育之继承与创新研究”(20ZD072);2022年度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省级精品项目一般培育建设项目“‘朱子文化+’思政教育实践探索”;2023年度江西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张自勋及其《纲目续麟》研究”(23ZX11D)

[作者简介] 胡荣明(1981—),男,江西鹰潭人,文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朱子学研究;宋红宝(1979—),男,江苏响水人,史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学术思想史研究;卢庆辉(1987—),男,山东费县人,史学博士,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这为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朱子文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2-3],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思政元素[4-6]。作为一所地处“文公阙里”的地方高校,上饶师范学院立足本地丰富的朱子文化资源,探索出一种将朱子文化有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模式,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现向学界做汇报,以期抛砖引玉。

一、深挖朱子文化的思政元素

朱子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全体大用[7],其理一分殊、主敬穷理、正心诚意、文化传承、以家为本、关爱民生、教化天下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朱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理一分殊是朱子关于一理与万物关系的重要哲学命题,可对应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与当下高校思政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相贯通。思政教育既要强调学生的“理一”,也要兼顾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主敬穷理是朱子学的功夫法门,即做事要内心专注,时刻保持敬畏心;接触事物来穷尽其蕴含的天理。主敬穷理可启迪学生对学业心存敬畏,持之以恒探寻真理。

正心诚意是朱子文化的行动纲领,即时刻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诚,不自欺欺人。正心诚意可有助于大学生修身养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传承体现了朱子的文化担当。朱子继承孔孟之道,投身书院教学,著书立说,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全面整理传播了古代文化。文化传承可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以家为本、关爱民生、教化天下是朱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朱子文化的现实归宿。朱子所编的《朱子家礼》《朱子家训》阐明了其礼学思想。朱子首创社仓制度,体恤民生;屡上奏折,并为天下计。朱子不仅劝勉君主,还教育普通民众“修己安人”“化民成俗”。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政育人价值,能启迪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做到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目标的统一。

二、朱子文化的思政育人模式探索

(一)行远自迩:打造朱子文化研究重镇

针对地方师范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上饶师范学院秉持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定位,依托朱子故里的地域优势,紧扣“科研育人”主线,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围绕“朱子学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朱子文化与学生思政教育研究”“朱子文化价值现代转化与实践研究”等热点,努力擦亮、打响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品牌,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学校朱子学研究所依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对台交流基地等优势资源,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成功构建培植以德育为先为根、知行合一为干、资源转化为叶、协同创新为枝参天大树的朱子文化科研育人模式,助力大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正确的科研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德育为先是主旨,即“根”。在科研育人全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与朱子文化格物致知的探求精神相结合,培养师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遵循朱子文化主敬穷理的理念,即“干”。在传授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的锻炼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操作能力,增强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现知识性与实践价值性的统一。

实现三种资源转化,即“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土地方文化多种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以朱子学为核心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学生创新创业科研的资源;创新机制以实现各级各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的基地平台与机制资源的转化。

开辟四条协同创新科研育人新途径,即“枝”。首先,在教学主渠道上,用科学研究引领课程建设,构建“朱子文化+”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主体与内容上,以教师队伍和科研建设为支撑,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库与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库;再次,在学习主体上,以学生科研实践为抓手,通过校内与校外、课堂与社会协同,开展系列学术实践活动,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生研究力量;最后,在教学载体上,夯实各类基地平台,以平台促科研与教学,为提高大学生素养提供智力支持与物质保障。

(二)循名课实:构建朱子文化课程群

上饶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申报—评审—研修—实施—成果”的持续管理,引导教师做深做实做活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融入教师队伍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校朱子学研究所结合地域优势,将朱子文化融入教材、课堂,打造朱子文化特色立体式课堂思政教育。开设了具有研究性和应用性的“朱子学研究”“朱子学概论”“信州历史文化名人”“江西地方史”“传统礼仪文化”“论语精读”等特色课程,设立“朱子文化讲坛”系列讲座,主题涉及朱子学、阳明学、地方文化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同时,编写出版或自编《朱子学研究》《国学概论》《中国哲学史》等多本教材或讲义,出版了《朱熹德育思想研究》《世纪之交的朱子学》《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等学术著作。

此外,学校朱子学研究所还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团队录制了10集“朱子文化系列微课”,在网络平台播放。指导学生拍摄专题片《鹅湖之辩》,制作动画朱子“云”系列,组织师生参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朱子文化走出校园,进一步扩大上饶师范学院传统文化育人的影响力。

朱子文化系列课程着力将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课堂及实践活动,打造“朱子文化+”思政新模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高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全过程。这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交流与实践,实现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典范意义。

(三)山高路远:追求“朱子之路”的价值理念

学校朱子学研究所联合相关部门连续举办了8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开启寻访覆盖闽浙赣三省的朱子文化新旅程,实现朱子文化教育“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的新形态。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如“朱子学与家礼”“朱子学与当代大学德育”“朱子学与生态文明”等,通过“征文—学生学术研讨会—研学实践—展览回顾”等环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朱子文化思想学习中,鼓励学生探讨挖掘朱子的德育思想、礼仪规范、生态思想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都可以把思政课堂和研学旅行相结合,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参加“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的全体师生在“走”“读”“研”“学”各个环节,都能结合活动的宗旨与自身关注的焦点,认真做好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告诉学生既要参观朱子文化遗迹,也要感悟理学文化精髓;既要学文化知识,又要习圣贤气象。

在研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儒家经典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切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朱子不但对往圣先贤的著作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而且自己也留下等身的著作。研学师生陆续研读了《大学》《中庸》《朱子家训》《白鹿洞学规》等经典篇章,在经典的诵读中回味历史与文化的悠长。

在研习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政治理论阐释和国情教育,以家国情怀、乡土观念、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和学生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青年大学生通过身心近距离地感受朱子的历史世界与思想世界,将朱子文化融入自身的道德水平及人格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朱子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博文约礼:体味朱子古礼文化魅力

上饶师范学院定期开展“朱子文化月”活动,让学生“走近朱子”,让朱子“走进学生”,进一步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引领学生感悟君子人格,求真向善,传扬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最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理论认同转化为实践体认,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具体活动时间为每年9月份。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在9月举办“朱子文化月”活动,既可彰显社会崇文重教、人文化成的信念,也可营造学校诲人不倦、立德树人的氛围。

1.系列讲座——“朱张会讲”。邀请校内外朱子学专家学者,开坛设讲,进一步加深广大师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朱子学术内容与思想价值的认识,增进师生努力学习、积极科研的热情。

2.朱子学图书展——“观书有感”。图书展既有经典朱子传世著作(仿宋线装),又有宋元明清近代朱子学研究代表作,另有诸多时彦的新作。广大师生触手可及地感知朱子学的脉动与热点。

3.网络知识竞赛——“旧学新知”。网络知识竞赛主要以朱子学相关内容为主,既有记忆,又有理解,更有体验感悟,以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四书”有关的知识。

4.大学生辩论赛——“鹅湖之辩”。朱陆之辩,这种自由辩论、会讲的形式为后代学术交流树立了典范。通过辩论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5.以礼代理——“古风余韵”。组织学生中的儒学爱好者,身穿儒服亲身体验释菜礼、成人礼、敬师礼展演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礼仪文明规范、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6.经典吟诵——“浴沂咏归”。开展“古诗吟诵”活动,传唱《论语》等经典篇目及朱子诗文,通过声声吟诵,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跨越千年的影像,从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朱子文化月”活动中,广大师生感知朱子文化,进而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理学著作展示、朱子诗词朗诵、经典知识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的程序设计与内容提升,以实现文化传承,展现时代精神。全校师生藏修游息于其中,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感悟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