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MDT+FC模式在超声医学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程伟波 朱林丽[摘 要] CBL+MDT+FC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实习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该模式以具体疾病为导向,根据上机操作前理论知识复习、上机操作技术图像标准获取、操作后MDT+FC讨论学习三个阶段学习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具体任务驱动实习生开展学习。该模式下的超声医学实习更贴近实习生,紧扣教学实习大纲,有助于让更多实习生在超声医学实习教学中提高对超声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更好地完成实习生临床学习内容,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多学科联合会诊;翻转课堂;超声;教学
[作者简介] 程伟波(1976—),男,安徽芜湖人,学士,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疗研究;朱林丽(1989—),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疗研究。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声医学是以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相关学科为基础,以影像诊断为主的学科,是临床医学和相关专业实习生学习的必修专业课,主要使实习生学会通过超声探头的多方位扫查,超声诊断仪器后台数据分析,以图像呈现方式下观察正常与异常脏器,结合声像图不同和脏器病理改变对脏器病变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超声医学不同于其他放射影像学诊断,既要求超声医师具有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又要求医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疾病诊断思维能力,做到理论知识联合实践操作,短时间内出具相关报告,解决病人临床病痛。超声医学实习是实习生成长为执业医生的重要阶段,在超声医学实习带教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难以满足当代实习生的学习需求。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对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由于超声诊断在疾病不同阶段根据病理生理的改变,会出现不同的声像图改变,“同病异图”“异病同图”的现象经常发生,增加了实习生声像图学习的困惑和疑虑。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为实习生提供了真实的临床病例,让实习生进行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及学员的满意度[2]。联合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不但是一种新的临床诊疗方法,更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医师的知识素养与沟通和交流能力,优化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结合临床基础知识的疾病分析能力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3-4]。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FC)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须根据教学大纲,因病例施教,强调以实习生自主化学习,以教师为辅指导学习,对实习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复盘,知识结构重新构架。“疾病基础知识获取”是在实习操作前完成的,“疾病诊断临床思维”是通过MDT讨论和互动讲解中完成的,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实习生是主动内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指导者、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负责个性化指导和答疑解惑。本文将探讨基于CBL+MDT+FC模式在超声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以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一、超声诊断学实习带教的传统带教方式和现状
第一,现有的临床实习步骤基本为完成理论学习后,下到临床超声医学科,科室安排相关带教老师,每天跟随带教老师上机操作学习图像内容,按照每天检查患者的情况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片段化的学习。由于实习生每天所学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现有的临床实习难以系统性地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一对多”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大多为课本知识,教学方式以枯燥的知识讲解为主,实习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活力,缺乏使实习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
第二,由于超声带教老师平时临床工作繁忙,再加上部分超声诊断学实习生主动性、积极性不足,以及准备考研等情况,一些超声诊断学实习质量不高。再加上超声医学服务临床科室的疾病病种较多,相关知识较复杂,疾病超声声像图容易混淆,不利于记忆,就易导致实习生不愿意深入学习,进一步出现实习期间上机操作主动性降低,掌握程度不理想,影响最终成绩的情况,进而难以建立临床疾病诊断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很难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
第三,学校安排的影像专业超声医学实习时间比较短,随着超声医学亚专业的细分,部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时只能了解部分亚专业内容,不能系统地进行实习,导致上机操作成为一种形式化教学,部分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可能都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操作培训。如何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实习生良好的临床诊断思维?如何进行实习生上机操作的标准化学习?如何改善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成为临床实习带教须思考的一些问题。
二、CBL+MDT+FC模式在超声医学本科实习生教学中的构建
CBL是以临床实践中的真实病例为基础,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教师从病例选择开始组织教学构思,并提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引导为主,启发学生围绕病例展开相互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MDT是指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疑难病例时需要两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来解决,一般按疾病分类,组成基本人员固定的专家组,针对具体疾病和病例,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综合性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部分学者将该模式运用到实习生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FC教学模式是指课前教师提供教学病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问题,并解答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课后对学生进行测试、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的一种策略和形式[5]。如何将三种教学方法联合起来,以构建适合超声医学实习生带教的教学模式为导向。本研究将CBL+MDT+FC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架构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联合[6],尝试构建超声医学实习生教学新模式。以“实习大纲要求具体疾病为任务驱动”的模式为超声医学临床带教的导向,依据以具体疾病为导向进行上机操作前理论知识复习、上机操作技术图像标准获取、操作后MDT+FC讨论学习的方式方法,采用相应的具体目标任务驱动实习生学习。带教老师通过目标任务引出学习病例,结合相关病理生理知识,引导实习生自主学习,同时指导实习生完成文献的查找、阅读。此带教模式将任务贯穿整个以疾病为导向的教学与实习环节,体现了以实习生为主、带教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以具体疾病超声诊断为例,基于CBL+MDT+FC模式“实习大纲要求具体疾病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在每个环节中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上机操作前:任务驱动下实习生对遗忘知识的学习
在以具体疾病超声诊断为例,基于CBL+MDT+FC模式“实习大纲要求具体疾病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带教老师在课前结合PASC(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带教演示病例,设置了前期课堂教学基本知识理论学习任务,以推动实习生复习前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回顾目标要求。该环节以实习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利用微信教学群在正式带教之前向实习生发送学习任务,根据不同疾病的大纲学习要求,以基础知识回顾,结合病例开放式探讨与文献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以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为例,在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中,除了设置基础知识回顾学习任务以外,要求实习生掌握甲状腺的局部解剖学内容,以及甲状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超声影像表现、其他检查检验、治疗方式方案等相关知识,并结合相关文献完成拓展式学习任务。比如:“你对C-TIRADS甲状腺结节诊断指南了解多少?”“你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方法了解多少?”,这类学习任务能够促进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拓展式学习任务如“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如何构建临床诊断思维形式”,则可以引导实习生从临床实践出发进一步思考,加深对甲状腺癌这个疾病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实习生收到学习任务清单后,以自学的方式开展基于书本知识的回顾性学习,并通过微信平台向带教老师反馈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以及文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教师的帮助并与同学讨论,以快速理解知识点,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自主重新记忆。除了基础知识学习以外,带教老师可向实习生提供与疾病相关的文献学习方式方法,引导实习生按疾病的有关内容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与文字资料,提升其文献及相关信息搜索与在线学习能力,并培养实习生进入临床后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能力。
(二)上机操作中:情境式的开放式合作学习
上机操作前,实习生已经进行了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回顾性学习,便于上机操作时能实现上机操作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课前微信平台与实习生的交流以及相关问题反馈来了解实习生的自学情况。根据甲状腺超声图像标准获取、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临床思维构建、超声检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将自己对于甲状腺癌系统理论操作和临床思维的带教认识,按上机操作技术图像标准获取、教师设计上机操作的演示分步骤有顺序地执行下去,教师在操作的同时,须让实习生主动叙述甲状腺解剖学结构及读取图像,展开讨论,并适时要求实习生上机进行标准化操作,引导实习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入、全面地了解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
(三)上机操作后:翻转课堂的拓展与迁移
上机操作后,集中科室所有实习生,在MDT模式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以甲状腺癌MDT诊疗模式为例,超声医学科邀请甲状腺外科带教老师、病理科带教老师和本科室带教老师组成指导小组,以实习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带教老师改成以听实习生讲为主,同时做好实习生对每个知识点了解程度的记录,改变了带教老师以前以倾听实习生讨论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动力,让实习生自主建立知识体系,使教学课堂不再枯燥、无趣,实习生也不再“沉默”,而变得“热情”起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7]。最后,不同学科的带教老师可以就实习生讲解的不足之处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促进实习生在超声诊断中对实习内容的熟练掌握,加深其对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知识和超声诊断知识的理解和疾病诊断思维的初步形成。带教老师提出与学习疾病相关的探究式问题,通过多学科多位带教老师的辅助引导,让实习生学习的内容更专业化,在疾病诊断中有明确的判断。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通过过程总结,找出实习生对CBL教学内容的掌握、知识体系的构建、临床思维的形成等还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个别辅导,使实习生进一步巩固,做到对每名实习生情况的完全掌握。另外,带教老师在课后也要进行自我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完成对实习生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考核。
结语
本文针对超声医学临床实习生教学的特点,基于超声实习带教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结合CBL+MDT+FC模式的实习生带教方法,希望尽量能解决超声医学实习生教学过程中“填鸭式”“一对多”“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为辅”等问题,为完善和提高超声医学实习带教模式创新提供了一些参考。该模式虽加大了临床教学带教老师的时间和人员成本,但有利于使超声医学实习更贴近临床教学实际,使实习生完成疾病超声诊断的系统性学习,构建完整的临床思维体系,让更多的实习生在超声医学实习教学中体会到CBL+MDT+FC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学习乐趣,提升了学习能力,更好地完成了实习生临床学习内容,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安莹,刘玲侠,陈芳,等.微信联合PBL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5):53-56.
[2]周林玉,朱晓丹,王菁,等.基于PACS系统的CBL教学法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3):98-99+102.
[3]李雪,张岩君,金木兰.MDT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2,23(9):94-96.
[4]王慧,巩海燕,刘薇,等.基于MDT模式下的乳腺癌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22-323.
[5]张燕,陈慧蕾,宣玲,等.翻转课堂结合MDT模式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24,22(5):874-877.
[6]程莹莹,李绚兮.基于“任务驱动”的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191-193+136.
[7]郭玲玲,王克,马英.微课翻转课堂在医学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