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研究
作者: 柏挺 任龙静[摘 要] “双创”教育理念的落实对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财经素养教育与产教融合还处于分离状态,存在教学缺乏创新性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旨在推动高校财经素养教育与产教融合目标统一、要素协同、资源共享,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三维六度”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可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财经素养,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 “三维六度”;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财经素养教育专项课题“‘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2023ZJY839);2023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立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下建筑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基于一线教师如何高效培育双创项目视角”(2023030)
[作者简介] 柏 挺(1984—),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工程管理研究;任龙静(1985—),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备与环境学院讲师(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机电智能控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三维六度”及财经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一)“三维六度”概念及内涵
“三维”是指:目标维度、结构维度及机制维度;“六度”是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课程体系、合作体系、教学机制及合作机制。具体如下。
1.目标维度:明确方向、设定目标。(1)长期目标:确立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教育方向。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以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长远需求。(2)短期目标:针对当前产业需求,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迅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财经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的紧急用人需求。
2.结构维度:构建体系、优化结构。(1)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与产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融合。以“财”为核心,确立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结构合理性。(2)构建合作体系:促进校企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体系。探索产学研一体式合作体系,优化资源分配,增强合作效益。(3)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教育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政素养教育等方面相结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4)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学生能够与岗位进行对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有侧重地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凸显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3.机制维度:构建机制、优化流程。(1)构建教学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立灵活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估。(2)构建合作机制:建立清晰、可行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设立合作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合作的长效、稳定进行。(3)优化教学评流程:构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评价及反思的教学流程,不断优化资源要素,凸显特色。(4)优化理论实践流程:优化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制定合理的时间分配,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促进知识转化。
(二)财经素养的内涵
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理财技能、财富观念与人生信念等基础修养的结合,财经素养教育并不仅限于财商教育,还包括金融教育、消费者教育以及投资教育等多种教育内容[1],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教育。在院校中开展财经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节约意识,而且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财经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也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2]。若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就应该注重加强财经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了解,把握社会发展的机遇,发现社会经济的新增长点,促进学生对金融政策、融资知识等方面加强了解,增强风险管控意识,真正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本科院校正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各所本科院校也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但这些举措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压力,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进一步增加了对就业的挑战。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财经素养的提升路径,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设置高职院校财经教育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推动产教融合和财经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财经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提升其综合素养。
(三)整合教育资源的需求
传统封闭的教育理念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不仅影响了育人质量,也难以对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3]。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不仅需要院校参与,而且增加了企业参与的需求。通过完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设定财经教育课程,制定财经教育课程目标,推动“双导师”制度及不同主体要素间的协同,构建资源协同、机制协同以及资源共享的育人机制。
三、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财经素养教育与产教融合处于相对分离状态
财经素养教育与产教融合处于分离的状态,目前,学校产教融合多是针对学生职业课程开展的产教融合,更多侧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例如,引导学生深入企业中实习或者顶岗,让学生在岗位中掌握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了解财经素养的途径比较少,虽然学校专业课程中偶尔会涉及与财经素养相关的知识,但并没有深层次挖掘财经素养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联系,难以促进二者长期的协同。
(二)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教融合模式,更加侧重于短期目标,达不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统一。产教融合更加侧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财经素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企业参与财经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强。学校并没有充分协调财经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践评价等,各主体的责任不明确,基于产教融合的财经教育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以及制度保障还不完善,导致财经教育目标与产教融合教育目标易出现偏差,影响学校产教融合的质量。
(三)教学缺乏创新性,资源整合不足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时并没有立足高职院校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审视,教学模式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对行业案例、社会热点或者信息技术设备应用比较少,影响了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兴趣。在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或者学生自身特点及需求,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中缺乏创新性,没有将产教融合机制与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相结合。因此,一些学生学习财经的动力不足。
(四)没有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评价中,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多通过理论考核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财经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估方式单一。并且,多以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者试卷考核为主,没有真正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财经素养教育的课程开设是否合理,没有将财经素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岗位或者未来发展相结合,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构建。
四、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财经素养教育和产教融合综合育人体系
基于“三维六度”的产教融合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推动短期教学目标和学生长远发展的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三维六度”模式下开展产教融合。分析学生未来可能就业的方向及岗位内容涉及的财经素养知识,改变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与财经素养教育的结合方式,在财经素养教育中结合专业技能教育案例。与企业或者政府沟通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产教融合与财经素养教育的机制融合、资源融合和目标一致,将财经素养教育纳入产教融合教育目标当中。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财经素养教育框架,充分从产教融合三个维度、六个机制中考虑产教融合的需求,扩展产教融合的范围,提升财经素养教育质量。要将财经素养教育充分纳入产教融合课程构建、教学评价和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通过产教融合来创新财经素养教育方式,提升财经素养教育的质量,为促进产教融合三个维度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三维六度”产教融合下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应该围绕三个维度、六个机制的要求推动目标和资源的统一,构建要素协同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运行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相结合的机制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育人机制[4]。政府要加强协调作用,既要明确地方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应审视当前企业或者行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引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财经素养目标的设定,在课程设定及人才评价中,推动院校与企业的联动作用。通过咨询财经专家、企业精英或者教育专家的意见,制订科学化的财经教育方案,确定财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占比,确定学生财经教育的实践方式。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企业或者高校一定的补贴,提高企业或者高校的积极性,推动高校不断完善财经教育的基础投入,建设真实化的财经教育实践基地。例如,政府可推动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研学活动,推动高职院校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可评选学校的特色创新创业项目,并奖励先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项目落地运营。
(三)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强教学资源的功能。深入挖掘企业、社会及学校财经素养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财经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开发财经教育的特色课程,打造财经教学成果展示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情况,加大对案例教学或者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新型教育方法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行业热点知识、行业技能知识或者行业发展动向纳入财经教育课程中,真正推动财经教育改革,使财经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与行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提升财经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真正推动财经教育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助力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明确教师在产教融合引领下财经教育的角色定位,以充分优化产教融合教育目标,推动学校教育资源与产业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通过教育融合来推动课程融合与资源融合,达到育人目标。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立足“三维六度”产教融合下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机制,构建层次化、可视化的财经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围绕“三维六度”产教融合目标制定财经素养评价指标,对学生的财经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包括行业未来的投资方向、行业风险、行业筹集资金方式以及新金融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掌握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提升学生对财经知识的实践能力。通过答辩或者案例分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企业当中的实际场景或者实际项目引入财经教育考核中进行实践考核,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注重对学生顶岗或者实习中展现出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例如,学校在每学期末会开展职业技能比赛,学校在实践课程中会让企业出具学生的实习成绩,进一步拓展评价的路径。另外,学生家庭也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对学校的财经教育展开评价,进一步推动产业与高校财经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职业技能大赛及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精准性,扩展评价的主体,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财经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优化产教融合下财经素养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