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研究
作者: 秦艳霞 曾佩璟 陈武[摘 要]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打破了传统教学范式的桎梏,以应用生态学范畴理念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求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将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作为生态系统模型的组成模块,关注每个生态因子的发展状态,致力于打造一种生态平衡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稳步成长和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探究层次化、立体化、个性化教学,打造生态涵养课程,发挥群体效应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深度学习;教学生态系统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实施路径与评价机制研究”(2022HZ0581);2020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TP-10)
[作者简介] 秦艳霞(1978—),女,陕西榆林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研究;曾佩璟(1997—),女,甘肃定西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陈 武(1980—),男,陕西周至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英语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121-04 [收稿日期] 2022-05-29
在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迈克尔·富兰的深度学习的新教育学理念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同步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的桎梏,构建全新的深度学习生态系统,以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问题。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英语生态学习环境及氛围,促进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模式或方法,形成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生命”。同时,打造和谐共生、平等互动的师生生态关系,实现人本主义教学,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一、深度学习及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内涵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理念起源于认知学习理论,布卢姆将认知学习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在1976年,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并且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指出,识记和理解属于浅层学习,后四个层次对应深度学习,这需要学习者形成高阶学习及思维能力。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来看,深度学习的核心要义在于对知识的批判性学习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方面,只有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才能够与现实情况进行联系思考,构建知识体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把控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创造力[1]。
(二)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是在生态外语教学观的基础上构建形成的。生态学理念与英语教学相结合,需要将英语教学当作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来看,学生学习英语,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实际上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学习生命的延续及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使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人才需求,彰显自身优势与个性。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不同环境因素都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但是,教师要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打造平等沟通、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和谐共生、共同成长。
二、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成
基于深度学习视域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都在推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注重推动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并更为直接、更为投入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从而有效实现对英语知识的汲取。具体来看,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是由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教学环境模块构成的,其中教师与学生都属于生态主体,教学环境即生态环境。
1.教师模块。教师作为大学英语深度学习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之一,其承担着为学生提供生命营养的责任与义务,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刻板复述教材内容,而是要结合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设计内容新颖、形式有趣的课堂,提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安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不安、消极、焦虑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教师自身的英语教学能力及素养制约着教师在英语深度教学及教学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发挥。
2.学生模块。学生同样作为大学英语深度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能动主体,其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要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沟通,积极响应和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师形成共生互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与教师一同构建大学英语生态群落[2]。
3.教学环境模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界生态群落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非常重要。教学环境包括校园的整体氛围、周边的社会文化环境、互联网环境,以及校园硬件、软件环境。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功能
结合生态学原理来看,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形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持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传递及转化,这就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动态变化、持续发展的生长环境,实际上促进着大学生英语学习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
1.物质循环功能。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需要深挖英语教学内容、深化英语学习实践,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这些物质为教学资料、教学媒介、教学设备等等,教师需要利用这些物质生态资源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所用的资源,即学生可汲取营养的知识。当教师将学习生态资源提供给学生之后,学生也会给出相应的学习反馈,从而实现物质循环。
2.能量流动功能。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具备的能量流动功能,一般是在教师内部种群、学生内部种群以及师生种群中进行流动。也就是说,教师之间可以形成能量的相互影响,比如教师的精神状态、备课积极性、教学热情可以相互影响;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能量的相互影响,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气氛可以相互影响;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能量方面相互影响,能量在看不见的状态下流动。但是由于正负能量都能够流动,教师要注重自身正能量的激发,并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正能量[3]。
3.信息传递功能。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还具备信息传递功能,其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所能够传递的信息要素非常丰富,比如教学内容信息、教学管理信息、教学评价信息等,而且信息有主次之分,也有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之分。一般来说,教师之间传递教学情况方面的信息,相互交流经验;学生之间传递学习技能、学习方法以及问题解答方面的信息,实现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核心在于“教学”和“反馈”。
三、优化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策略
深度学习视域下,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过程中,可将教学划分为课前分析、资料活动实施以及评价反思三个阶段,应结合这三个阶段的教学要求深化英语教学,并应用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一)课前分析阶段
1.深度学习预评估,制定生态教学目标。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构建及优化需要从课前入手,通过调研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学习预评估,并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生态教学目标。
2.生态教学情景化,营造生态学习氛围。在Working Holiday Abroad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为学生营造生态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自然的环境及氛围下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语言引导的方式来打造相应情境,从而有助于开展沉浸式教学,让教学过程的实施更为顺畅。这也是推进深度学习以及教学生态环境优化的有力手段。
(二)资源活动实施阶段
1.内容开放多元化,推进生活深层应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优化需要从内容方面入手,坚持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平衡的原则,采用开放、多元的教学内容,遵循生态规律,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先期知识,推进英语在生活中的深层应用。以Cultural Differences一课教学为例,该课阅读材料的内容围绕文化差异展开,在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经对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引发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不清晰,而且对于这些文化差异引发的沟通问题还未寻找到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差异方面的背景资料,并打造开放式的课堂,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并将内容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以文化差异为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生活实践应用,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应用的密切联系程度,优化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2.教学模式递进式,打造立体课程体系。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种群的分层,推动生态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在大学生入学时,学生普遍都能够达到大学英语二级水平,也有部分学生已达到三级、四级水平,具体可以通过大学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来对学生进行分层。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作为限定因子,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均达到四级以上英语水平,对于已经达到四级水平的学生来说,按部就班的英语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不利于其英语能力的持续进阶。在推动学生英语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学校有必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起点的英语课程,比如设置二级起点、三级起点和四级起点,以供学生选择,由此,也构建起了分层次、递进式的生态教学模式,并打造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开展递进式学习时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
3.必修与选修共生,发挥群体效应影响。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并在优化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发挥群体效应的积极影响。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必修课以大学英语现行教材为基础,选修课设置英语读写译、视听说、商务英语三种课型,在修完英语必修课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每学期选择一种英语选修课,这样既形成了完善的英语课程体系,又将英语教学贯穿于大学阶段全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英语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在英语选修课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在发挥群体效应方面,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向好而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实现学生种群的集体成长。
4.打造师生共同体,注重协作获取知识。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优化还应注重打造师生共同体,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更为密切的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注重通过协作来获取知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以Digital Age一课教学为例,关于“数字时代”的一些专业知识方面,可能有的教师并不如学生了解得多,所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符合深度学习的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将识记、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深层次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为了优化英语教学生态系统,还有必要带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一方面,教师通过备课为学生准备知识拓展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解说,以全面学习Digital Age的相关知识。
5.关注个体生态位,推进内部生命成长。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在优化教学生态系统时应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生态位,结合英语学习方面的生态因子、生态要素,打造“教育生态链”,实现英语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大学生内部生命成长。结合Determination一课教学来看,“决心”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获得成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来设计教学内容,了解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道德素养方面、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通过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对话交流来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促使学生下定决心,帮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走上正轨,提高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接受英语文化输入的同时,提高汉语文化输出能力。同时,规避“花盆效应”,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