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
作者: 杨西惠 张爱梅 张英
[摘 要] 随着一流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已成为各专业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双一流”背景,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梳理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团队,加强课程思政,优化设计实践环节,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多元发展,也给“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带来了发展契机,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 一流课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 2021年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探索”;2022年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一流课程认定“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简介] 杨西惠(1970—),女,陕西岐山人,工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研究;张爱梅(1979—),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工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研究;张 英(1973—),女,湖南长沙人,文学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陶瓷产品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0-0145-04 [收稿日期] 2022-09-27
一、一流课程建设背景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键。工业设计是应用型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课程通过对视觉图像元素进行构成分析,以及图形、字体、标识等设计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视觉感知体验,并将抽象概念与内在体验相结合形成一套理性的视觉设计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不断向数字媒体跨界的方向扩展和发展,已渗透到出版、印刷、IT、影视、网站、动态媒介等领域。目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一)课程目标对OBE教育理念的支撑不够明确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前课程的实施没有明确对应毕业要求的指标体系。在建课程面向毕业要求,围绕学生毕业需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指标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学习结果为标准,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考核及评价。
(二)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有设计训练的部分,但是,远远满足不了能力培养的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课堂,是课程教育融合工科背景优势、服务前沿设计产业的趋势。
(三)各课程间知识的应用导向关联度不够
大类招生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相对较晚,而且相对独立,单门课程的应用目标使学生仅仅明确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目的,各门专业课知识的应用导向关联度不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需要“理论+设计实践”,才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设计能力,建立起学生的设计能力矩阵,以应对行业领域的各种新局面、新问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课程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平面视觉符号的设计传递给受众各种信息,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和推广信息,涉及的领域广泛。通过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为学生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思潮和发展趋势,熟悉其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知识,将理论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相结合;把握相关设计流程,熟练完成相关设计;掌握运用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方法等。
(二)学生特点分析
1.知识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已经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色彩搭配有一定的认知和经验,同时,通过微信、抖音、自媒体等各类新媒体,了解了一定的设计知识,但是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尤其对于广告策划、媒介选择、广告色彩搭配等更多是凭借个人感觉,很少运用视觉传达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再运用到实践中。
2.认知特点:大三学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日常接触信息化的各种视觉形态,基本已形成一定的赏析习惯,但其视觉形态塑造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存在认知不系统的问题,如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深度和广度缺乏专业层面的认知,需要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其审美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等问题。
3.学习风格:视觉传达设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学生关注时尚与潮流趋势,思维活跃,但是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因此,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其注意力及引导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教学设计——以广告设计为例
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设计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提出项目建议、完成项目策划、开展案例研究和进行口头报告等)来展示学生的能力。通过案例的解读研讨,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理论学习环节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方式导入课程内容,结合MOOC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导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协作探究、充分思考、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设计实践环节采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方法,以“设计→探究”为步骤,在既定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解决完成项目的一系列问题。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视角有效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目的[2-3]。
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探讨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运用课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踊跃互动的学习习惯。基于OBE教育理念和翻转课堂方式的教学模式详见图1,课程设计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借助课程MOOC实行翻转课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广告设计部分的课程设计,基于OBE教育理念,重视教学反馈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式学习。牢抓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主旨,以线下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有疑惑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为线索,以Apple的广告拍摄视频案例和讨论模式导入课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广告设计基础知识,唤醒先前知识记忆的同时,明确此次学习内容在整体课程内容中的位置,并进行案例讲解与课堂讨论。在结尾部分,通过总结提问把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并加以补充解释说明,达到学习迁移的效果。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习者学为中心,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利用微信群、QQ、智慧树平台提供的翻转课堂模块,不断探索符合“00后”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及实施——以广告设计为例
教学中,紧抓广告设计的课程目标,通过夯实基础、启发思维与综合创作进行引导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字、图形、编排以及色彩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综合考虑广告设计中的文案、媒体、形象等多个维度因素,掌握广告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现有广告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五)课程思政
根据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中,通过设计历史追溯,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日新月异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变革。透过媒体的变迁,使学生体会时代的进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许。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在不断设计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设计能力和设计意识。设计者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才能完成系统的设计项目。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课程采取翻转课堂,需要小组各成员之间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三、课程建设及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面向国家需求,基于机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制定适宜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使课程建设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和经济产业的发展。
(二)建立基于OBE的内部评价机制
以产出导向(OBE)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以学为本,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打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加强设计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聘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实施“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以具体实践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把企业需求引入课程实践体系,将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5]。
(四)培育学生专业素养
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实施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聚集了海量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质量[6]。
四、课程建设效果
(一)“双创”项目、设计竞赛等为课程设计实践提供了展示平台
专业在课程建设与实践中,建立了“以项目驱动、以学生为主”的导学教学体系,组建了“双创”项目和设计竞赛指导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主持和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竞赛多项,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等,获得荣誉多项,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和从事设计的信心,提高了其专业学习的热情。
(二)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为蒲城县农产品设计及品牌推广提供了设计服务
自2020年起,专业为蒲城县提供设计帮扶,并将设计需求融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学习中,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延续性,先后为蒲城县多个农产品提供了包装设计帮扶,为蒲城县策划文旅品牌1个。学院在蒲城县高阳镇设立了设计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实地考察、深入开展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也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了铺垫。
结语
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建设与实践中,由于教学模式的更新,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翻转课堂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随着设计实践及设计研究的深入,课程专业性较强的视觉表达与传播给学生带来了专业自信和成就感;最后,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余隋怀.中国工业设计新工科建设必要性解析及建设路径思考[J].设计,2021,34(20):58-61.
[2]余雁.“双万计划”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9):76-78.
[3]邵亮.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