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模型研究
作者: 谭立新 程怡
摘 要: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尤其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其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迫在眉睫。其质量评价的最核心指标就是毕业要求达成度,阳光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指引下,对土木工程类本科教育教学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从毕业要求内涵、指标维度分类、评价模型建立和指标权重分配四个方面提出一个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导向的评价模型,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效果为目标(OBE)”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指导本科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毕业要求达成度;工程认证;OBE理念;评价模型;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009-0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advanc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ere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core indicator of its quality evaluation is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College of Sunshine College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It has proposed an evaluation model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icator dimens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models, and the allocation of indicator weights. It truly implements the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riented (OBE)" into all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guid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degree of achievement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 OBE concept; evaluation model; continuous improvement
毕业要求达成度是教育部这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重点指标,从已经完成审核评估的学校的做法看,有以下特点:①沿用过去的人才培养方案,用每一门的内容去分解对应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点工作就是编每一门课的毕业要求评价表,最后再汇总成毕业要求达成度;②达成度指标的评价维度实际上没有回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期望,如沟通与表达能力、领悟与自学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③毕业证书依然写着“完成培养计划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毕业证书没有转到“毕业要求达标,准予毕业”这种导向性表述上来。
“毕业要求达成度”到底是一个百分比?还是一个定性词“达成或优秀”?或是一个综合分值?或是由很多达标的分值组成的集合?毕竟“毕业要求达成度”是对一个人四年学习生活的全面的系统的有特征的考量,仅仅对课程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并不能体现学生个体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情况,所以,有必要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理论、方法、模型进行研究。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对每一个学生四年本科教育教学学习后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只有评价达标的学生准予毕业,评价优秀的学生也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就业。达成度评价由教育教学的客体(课程)评价转向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评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四年大学生活学习的阶段规划,也能更好地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促进老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习效果为目标(OBE)”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 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要求
新工科六大理念是“六问”,即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六问”也是“六向”,即向产业需求建专业、向技术发展拓内容、向学校主体推改革、向学生特长赋高能、向内外资源创条件和向国际前沿立标准。“六向”为新工科的办学方向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定位产业需求,着力培养技术新、学生能、标准高的工程师人才。
新工科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说明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五年以后在产业链中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层次的岗位,按照教育部本科培养大纲的要求,这样表述比较符合逻辑:
目标1:掌握行业宽口径知识,具有了解、分析和判断行业发展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
目标2:掌握专业厚基础知识,具有理解、研究和提出具体工程需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3:掌握跨专业核心知识,具有解决工程项目设计、制造建造和运维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4:掌握哲学人文社会知识,具备职业综合素养和工匠精神,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职业生涯第一个五年就是把一个人从学生蜕变为一名工程师,他能不能蜕变成功就要看他大学四年干了什么、学了什么,这就是毕业要求十二个一级指标的内容。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大纲对十二个一级指标如何细化提了指引性的说明,这个指引性说明由37个二级指标组成。具体到某一个专业,要针对专业的特征和本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科研型、应用型或其他),用本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容易理解和操作的语言把这37个二级指标表述出来,不能直接套用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原话。
要表述好这37句话,需要专业老师们深刻了解产业人才需求和本校聚焦培养的人才的定位、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岗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及其他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好这37句话。这37句话写出来后用以指导学校和老师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材、磨练课程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指引学生制定四年大学学习计划,懂得思考必须学什么、重点学什么、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等。
二 工程教育认证期待的学生能力与素质模型
教育部推进的工程教育认证和华盛顿协议是一脉相承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2019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职称评定标准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评价能力和业绩”;2022年10月12日开始实施GB/T 41831—2022《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要求》对第一级和第二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要求重点是理解、领会、应用、分析工程基础知识和一般工程问题,以及解决一般工程问题;英国工程专业技能标准(UK-SPEC)要求国际工程师所应具备的5大能力包括:知识的获取和理解、知识的运用、领导和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UK-SPEC自2003年制定以来,积极地推动了工程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并很快得到全球盛誉和认可,该标准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思想也是不谋而合的。这些标准和文件给本科工程教育教学提出很好的指引,需要教育工作者把国家和行业的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到大学四年的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更好更快进入岗位角色。
新工科四年本科教育教学就是学生就业的准备期,要在毕业要求37项指标基础上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模型构建,其中知识结构又是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所以,做好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构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模型,再根据模型配置基于知识结构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只要课程体系及课程重点内容明确了,课程教育教学是高校老师比较擅长的,接下来的事就不复杂了。表1的模型表是建立模型的指引,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分解出多个具体的内涵指标,每个专业在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之下都有其特别之处,要分别构建,真正出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景况。
三 阳光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践
阳光学院智能建造学院坚持“以父母之心办学,以用户之心育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按照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要求建立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智能建造学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办法(试行)》。
(一) 建立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要素与节点逻辑图
该逻辑图如图1所示。
(二) 建立阳光学院学生能力与素质模型
经调研分析,阳光学院毕业生总体应具备以下26项能力,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有针对性地选取20项作为本专业的能力结构模型。学生素质模型应该比较通常,关键是什么样的人在讲这个课,以及这些素质要求如何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1工程技术能力(13项)
CAD与BIM设计制图能力、读图识图能力、测量放样能力、智能技术能力、工程实验检测能力、质量安全技术方案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工程重难点分析与解决能力、项目计划能力、工程采购能力、项目合约能力、工程计量支付能力和工程验收交付能力。
2自我行为能力(8项)
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作为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数实融合能力。
3项目环境能力(5项)
目标管理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制度能力、谈判能力和宣传能力。
4毕业生八项必备素质
数字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领导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美学和言行举止。
(三) 建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模型
毕业要求达成度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毕业要求评价指标:专业课程目标综合达成度(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选修)、毕业设计目标达成度、综合素质与公共服务达成度(拓展学习、通识选修、公共服务)、工程实践综合达成度(工程实践、科研服务、竞赛技能)。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