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究
作者: 刘文英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赋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该文主要研究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重要作用以及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实践教学;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180-05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dheres to the unity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t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Marxism with new ideological content.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spirit, and has realized a new leap in the era of Marxism in China. This idea gi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ith a historical mission, points out new directions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necessity, important role, and specific path of integrating this idea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new er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理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这是在新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必须将这一思想融入思政课程,特别是要融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伟大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的,随着新时代伟大变革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青年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提高青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件还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2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规定“要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加强校内外多方联动,结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可见,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高度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5]”因此,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受到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6]”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大学生把课堂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探知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搭建起从学校到社会实践的桥梁;同时,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典范。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传播机制。[8]”因此,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只有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这一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能更好地认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处的关键时期,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9]”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特别是要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才能促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能真学真懂,还能真信真用,努力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良好效果。
二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极大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2]”这一思想大大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10]”这一思想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更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而且更容易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探索兴趣。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网络调查、观看历史影像、知识竞赛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
第二,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今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更加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因此,将这一思想融入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强化青年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三,这一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2]”他鼓励青年大学生:“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13]”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要促使他们树立以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认识,因而具有鲜明的创新品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这一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