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战育人为导向的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 仲启媛 谭立龙 杨志勇 渠洪川

以为战育人为导向的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0

摘  要:该文以为战育人为导向,针对瞄准设备性能检测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在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各知识点思政元素、建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图谱、创新思政实施方法,到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2022年和2023年本专业提干班和直招班的瞄准设备性能检测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可为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为战育人;课程思政;瞄准设备;性能检测;明辨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2-0184-05

Abstract: Guided by educating people for warfare in this pape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courses targeting aiming equipment performance testing is conduct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effectively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top-level design and plann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courses, explo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in each knowledge point, establishing a chart mapping knowledge point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novating the implement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a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courses. This model was applicat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aiming equipments performance testing in 2022 and 2023. The goo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as achieved.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courses teaching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Keywords: educating people for warfa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bedded in courses; aiming equipment; performance testing; critical thinking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将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将“为战育人”思想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产生1+1>2的共生效益,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1]。

瞄准设备性能检测是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岗位任职课程,强调对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当前大思政形势下,将其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落实“为战育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对推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一)  顶层规划系统性不够

在思政教育由“专耕”到“同种责任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趋势下,对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规划还不够系统,比如专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计划等方面仍需完善[2]。

(二)  思政资源挖掘不充分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思政资源挖掘不充分。传统的工科教学过多看重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了课程思政元素,没有有效开展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工作。专业课教员的课程思政存在以下现象。①思政浅表化:引入的思政内容大多流于表面,挖掘深度不够。②切入点不当:思政元素切入专业知识的时机不合适。③动情点不够:挖掘思政元素不到位,生搬硬套,在引起学员情感共鸣、触动灵魂和启迪思想方面不够。④融合度不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契合度不高,生硬地与专业知识“拼凑”在一起,甚至强行植入,生硬不自然,无法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统一的问题[3]。

(三)  教员思政能力欠缺

军校的大多数专业课教员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学术能力,有一定的思政意识,但在人文素养、文史基础等方面的修养参差不齐,普遍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背景,也缺乏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融合的经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忽视学员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员难以将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无法达到理想的专业课思政育人效果[4]。

二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统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军队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建立有效可行的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模式,引导军校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一般按照“现状分析→内容谋划→措施制定→成果形成→目标达成”的思路进行,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5]。

首先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依据;然后从课程思政的顶层规划、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教员能力提升、示范课打造以及考评机制完善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并开展实践探索;其次,从专业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计划、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文档、思政案例库、教学团队以及考评体系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并推广应用,从而带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良性发展;最后,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6]。

三  “为战育人”导向下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瞄准设备性能检测属于装备维修实践类课程,涉及光、机、电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瞄准设备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导弹射击方向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检测瞄准设备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以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为例,探索“为战育人”导向下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方法。依托“导弹发射与定向瞄准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发挥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实践性强、责任心强、设备精密度高、精度指标多、故障现象隐蔽性高和故障后果严重的独特优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为战育人”落地见效。在实际建设中,结合课程特点,建设思路简化如图2所示。

(一)  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首先需要在专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计划的制(修)订过程中体现思政育人的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定位和要求,通过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顶层规划,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贯通,形成专业知识思政、能力培养思政、责任担当思政、家国情怀思政和认知思维思政等多方位思政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全程不断档,并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及实施监管制度,确保课程思政措施落到实处[7]。

树立“如花在春,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理念,在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融入思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全过程。

(二)  建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图谱

在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的专业知识中从学科背景、技术发展、研制过程、操作使用和推广应用等多角度挖掘其思政内涵和元素,形成思政主题,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思政元素的挖掘应以爱党、爱国、爱军、爱装和爱岗敬业为主线,引导学员深化军人职业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专业自豪感;还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对挖掘的思政资源进行整合,拓展思政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瞄准设备性能检测内容涵盖瞄准设备安置误差、基准方向标定误差、射向标定误差和俯仰瞄准误差四大模块,共12个性能指标的检测。课程组梳理了课程的知识点,挖掘各知识点思政元素,同时设置各知识点的思政目标,形成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图谱。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成长为能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瞄准设备性能检测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家国情怀,包括爱国情怀、军人使命感、责任感和专业自豪感,自主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工匠精神,包括“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科研思维、“爱装护装”的责任意识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明辨性思维,包括怀疑精神、独立思考、追本溯源和创新精神;工程思维:包括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知行合一”的科学哲理[8]。课程思政主题贯穿课程教学中,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图谱如图3所示。

(三)  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针对瞄准设备作为精密仪器具有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要求细心的特点,课程教学中围绕“教员线”“学员线”和“知识线”3条主线来具体实施,教员线是主导,教员以问题链为引导,对共性和难点问题进行提示和讲解;学员线是主体,小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检测;知识线是根本,按照“认识设备→熟悉设备→使用设备→检测设备”四个阶段以“层层递进,人人过关”的方式展开,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思政元素融入。

1  讲授与演示结合法

在“认识设备”阶段,教员对着瞄准设备,一边讲授一边演示,学员对着瞄准设备,认真听,仔细看,体会精密仪器操作的特点。

2  操作和考核结合法

在“熟悉设备”阶段,学员根据第一阶段讲授,熟悉设备,能说出瞄准设备的结构组成、功能以及操作使用注意事项,由教员考核把关,通过后进入第三个阶段“使用设备”。学员操作瞄准设备,能完成基本的使用和测量,实现基本功能,由教员考核把关,通过后进入第四个阶段“检测设备”,体会精密仪器使用的细心和严谨。

3  问题牵引式和启发式结合法

在“检测设备”阶段,学员在这个阶段才能检测瞄准设备的各个精度指标,学员以小组形式开展检测,小组内部有研讨交流,整个检测过程均有教员把关,同时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对比式和问题牵引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式和手段上的多样化,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种“层层递进,人人过关”的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