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课程烟草栽培学的建设创新与实践

作者: 王戈 王娜 白羽祥

摘  要:烟草栽培学是烟草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至关重要。课程开设于1938年,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字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更加突出学生中心地位,直面课堂教育与课程思政难融入、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难同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难结合和评价单一与持续改进难闭环问题,充分发挥课程团队长期校企研合作积淀,深入挖掘科研项目合作过程中软硬件资源、创新思维和前沿成果,解构并精准对接课程教学体系,丰富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创新实践、健全综合评价,努力营造“课前知问题、课中学理论、课后会创新”进阶学习氛围,全方位体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创新构建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烟草栽培学;课程改革;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3-0043-04

Abstract: Tobacco Cultivation is a compulsory core course for tobacco majors, which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s. The course was established in 1938 years, which is a national level high-quality course, high-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digital course, and a national level mixed online and offline first-class 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curriculum emphasizes the student-centered position, faces the difficulties of integrating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synchronizing teaching content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 combi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ng singl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fully leverages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eam, deeply explores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source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Frontier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cooperation, deconstructs and accurately connects with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enrich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nriches teaching content, strengthens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improv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trives to create an advanced learning atmosphere of "knowing problems before class, learning theory in class, and innovating after class". It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advanced, innovative, and challenging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innovatively constructs project drive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Keywords: Tobacco Cultivation; course reform; project drive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novative practice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达成毕业要求的首要保证[1]。烟草栽培学作为烟草专业核心必修课,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2005年至今,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数字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4]。几十年来,课程团队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省级教学名师带领下,发展形成了“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课程特色。

一  教学创新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  创新教学理念,解决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入难题

课程以教研相长、学研结合,情怀引领、精神传承的教学理念,培养懂烟叶、爱烟农、强农业、兴乡村的高素质现代烟草人才[5]。把教书育人使命贯穿教学全过程,全面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以烟草产业科技赋能优势和悠久历史的情怀引领,学科奠基人、榜样人物、杰出校友的精神传承,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三个抓手,润物无声、如盐化水,进行情感和价值塑造,解决专业课思政硬融入[6]、课程思政难切入的问题,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潜移默化贯通于教学过程、融汇于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  重构教学内容,解决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同步难题

将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过程、项目研究科学对接,结合学术知识和理论分析进行重构整合,建设涵盖生产案例知识分解、教学内容知识聚合、学习过程知识应用三个要素,由生产技术到学科知识原理逆向分析与解构重塑的烟叶生产案例库,把专业问题由课堂和实验室迁移到现实生产。打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藩篱,克服专业理论枯燥泛味、不鲜活具体的弊端,导入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用案例再现理论定律的外延与内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探究性学习热情。同时,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创新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解决校企教育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问题。

(三)  重塑教学过程,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难题

围绕课程内容,重塑教学过程,克服“教师铃响上课、到点下课”、师生疏离的弊端,强化项目驱动引领[7],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解决课堂知识学习与应用的时差问题,打通学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使教学内容与学科理论前沿结合,教学过程与产业生产实践融合,知识学习与技术研究创新贯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彰显课程的“产学研一体化”特色。

(四)  革新评价方式,解决评价单一与持续改进闭环难题

实行面向产出的形成性考核评价,采取校企双导师协作考核,学生—教师双向评价的多维度考核,以及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的多角度评价[2],扭转传统考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解决学习效果评价偏离教育评价的本体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反馈与改进应用不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践行能力和合作能力,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评价效应,真正发挥学业考核评价的育人指挥棒作用。

二  主要创新点

(一)  教学模式创新

项目驱动产学研一体化融入课程教学。把专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作为提升“新农科”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路径[8]。一是依托课程团队与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大量的项目合作积淀,将课程相关的典型项目解析为一线生产案例、关键技术优化、前沿技术成果等教学要素,根据课程教学框架重构并入教学体系,拉通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有机链,破解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问题,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高阶性;二是基于科学探究逻辑,以在研项目或经典项目为案例打造“体验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营造特定研究“情景”和师生研学共进“氛围”,充分体现创新性;三是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的优势,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9],积极引导校外导师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类项目申报、科技论文写作等,激发学生学术探究欲和不断自我突破的勇气,充分体现挑战度。综上,课程打破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各类科研合作项目资源与课程教学的高效链接,以项目为驱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

(二)  教学方法创新

形成学生主体的“六步”教学法。依托案例投放,创设讨论情境,通过“启、思、承、探、括、合”六个步骤开展教学。课前“启”,结合雨课堂发布预习题,总结归纳前期知识,为新知识引入做好铺垫。课上“思”,引入烟叶生产案例,根据案例牵引出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联系前后所学来思考分析案例现象背后的原因。“承”,以问题假设的方式,强化章节重点内容。“探”,对具体问题开展自由探讨,小组讨论、思辨碰撞。“括”,引入学科前沿文献及相关科研实验,逻辑演绎、推理归纳。“合”,梳理串联,知识回溯。让学生通过具体知识点的串联,自行解释生产现象,回答案例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课向主动解决问题转变,从被动听课人向主动探究者转变,采用师生、生生之间“问题—探讨—辩论—启思”的互动式教学方法[10],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法,进阶式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  育人载体创新

构建“五共”协同育人机制。紧扣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结合课程实践性强、产业结合度高、企业关联度紧密等特点,依托校企、校所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教学内涵,突破“学校只管育人、行业企业只管用人”的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强化产学研体系化设计,形成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开展教学、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的“五共”协同育人机制。

三  课程思政特色

(一)  嵌入“十个一”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体系

针对课程章节的不同内容,选取“一本书籍、一份担当、一位人物、一条定律、一个道理、一段经典、一首诗歌、一部电影、一句名言、一个规划”的思政元素,嵌入课程内容,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挖掘理论知识中蕴含的为人为事为学的哲理道理,启发学生求学问道、明理尚农的耕读情怀,坚定学农爱农、兴农报国的信念。例如,介绍烟草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时,以“一个规划”——烟草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出专业前景广阔,纠正学生对行业片面化、浅表化认知;介绍烟草类型时,以“一位人物”——“云烟”奠基人徐天骝先生,学成归国后毅然在8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 荒地开垦种植美引品种“大金元”,奠定“云烟”长足发展基础的人物写照,培养学生专业自豪感;介绍烤烟主栽品种时,以“一份担当”——杰出校友李永平数十年如一日,依靠科技创新,将品种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故事,激发学生创新激情;介绍植烟土壤保育时,以“一段经典”——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培养学生“三农”情怀[11]。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全贯穿,不断增强专业课的理论厚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视野高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